>>>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98 年的深秋,大巴山的雾气比往常更重。天还没亮,青禾就被灶房里的动静惊醒,

她揉了揉眼睛,摸黑穿上打了补丁的棉袄,踩着布鞋溜到门口。母亲正蹲在灶台前,

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往灶膛里添柴,火苗映着母亲蜡黄的脸,也照亮了她鬓角新添的白发。

“醒了就过来烤烤火,别冻着。” 母亲头也没抬,手里的柴火棍熟练地拨了拨火苗,

锅里的玉米糊渐渐冒出热气。青禾挨着母亲蹲下,双手拢在火边,

指尖的冻疮又开始发痒 —— 每年冬天,她的手和脚都会长满冻疮,

红肿的皮肤裂开细细的口子,沾到冷水就钻心地疼。“今天要早点走,后山的路结了冰,

滑得很。” 母亲盛了一碗玉米糊,又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红薯,塞进青禾的书包,

“中午别饿着,红薯揣在怀里,能暖手。” 青禾点点头,捧着热乎的玉米糊小口喝着,

甜味里带着点焦糊味,这是她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吃完早饭,天依旧是墨蓝色的。

青禾扛起比她还高的竹篓 —— 里面装着要带给学校老师的土豆,

又从门后拿起那支用了三年的火把,点燃后往山路走去。村里的学校在山那头的李家坳,

单程要走两个小时,要是遇到下雨天,路滑难走,得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火把的光在浓雾里晕开一圈昏黄的光晕,照亮脚下崎岖的山路。青禾走得很稳,

这些路她从六岁上小学起就天天走,哪里有坑、哪里有石头,闭着眼睛都能避开。

山风卷着雾气扑在脸上,冰冷刺骨,她把脖子缩进棉袄里,加快了脚步。路过山涧时,

她停下来喝了几口泉水,泉水冰得牙都疼,却能让她保持清醒 —— 有一次她走得太困,

差点摔进山涧里。走到半山腰时,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青禾回头,

看见同村的狗蛋举着火把追上来,他的书包上缝着一块蓝色的补丁,

和青禾的红色补丁形成鲜明的对比。“青禾,等等我!” 狗蛋喘着气,“我妈说今天路滑,

让我跟你一起走。” 青禾放慢脚步,两人并肩走着,火把的光交叠在一起,

驱散了些许孤独。“你说,山外面是不是真的有火车?” 狗蛋突然问,

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青禾愣了愣,她也不知道,只听村里出去打工的二牛说过,

火车像一条长长的铁盒子,能装几百个人,跑得比山里的兔子还快。“应该有吧,

” 青禾小声说,“老师说,等我们学好知识,就能走出大山,去看火车。”狗蛋低下头,

踢了踢脚下的石子:“可我爸说,女孩子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回家帮衬家里。

下学期我可能就不上学了。” 青禾心里一紧,

她知道狗蛋的难处 —— 他家里有三个弟弟,父亲身体不好,全靠母亲种地维持生计。

她想安慰狗蛋,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握紧手里的火把,让光更亮一些。走到学校时,

天已经蒙蒙亮了。土坯砌成的教室有些漏风,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响。

青禾把竹篓里的土豆交给王老师,王老师摸了摸她的头:“又带这么多土豆,

你家里也不容易。” 青禾摇摇头:“我妈说,老师教我们读书,不能让您饿着。

”王老师叹了口气,他在这里教了二十年书,看着一代代孩子因为贫困辍学,心里不是滋味。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的《唐诗三百首》,递给青禾:“这书你拿着,里面有很多好听的诗,

闲的时候看看。” 青禾接过书,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她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

像捧着宝贝一样。上课铃响了,青禾坐在靠窗的位置,

手里握着半截铅笔 —— 这是上学期剩下的,她用线缠了又缠,舍不得扔。

窗外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塑料布的缝隙照进来,在课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看着课本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句子,心里悄悄盼着,总有一天,

她能走出这重重大山。青禾上五年级那年,村里来了两个支教老师,一男一女,

都穿着干净的牛仔裤,说话带着好听的普通话。男老师叫张磊,女老师叫林晓,

他们是从上海来的大学生,要在村里的学校教一年书。

张老师第一次上课就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后,

屏幕上出现了高楼大厦、飞机火车、大海沙滩的图片。孩子们都看呆了,挤在讲台前,

指着屏幕叽叽喳喳地问:“老师,这是哪里呀?”“飞机真的能在天上飞吗?

”“大海是不是比咱们村的河还大?”张老师笑着一一解答,

他还给孩子们放了一段火车行驶的视频,当看到长长的火车在铁轨上飞驰时,

青禾的眼睛亮了起来 —— 这就是二牛说的火车,比她想象中还要壮观。“同学们,

” 张老师关掉视频,看着孩子们说,“这些都是山外面的世界,只要你们好好学习,

将来就能亲自去看看。”林老师则喜欢给孩子们读故事。她带来了很多彩色封面的童话书,

每天课后都会给孩子们读一个故事,有《灰姑娘》《白雪公主》,还有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青禾最喜欢听林老师读居里夫人的故事,当听到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发现镭时,

她小声问:“林老师,女孩子也能当科学家吗?”林老师蹲下来,握住青禾的手,

她的手很温暖,不像青禾的手那样粗糙。“当然能,” 林老师笑着说,“只要你有梦想,

并且愿意为了梦想努力,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 青禾看着林老师温柔的眼睛,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勇气。

支教老师的到来,给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带来了很多变化。张老师教孩子们学英语,

虽然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英语单词绕口,但在张老师的耐心教导下,

慢慢也能说出几句简单的英语;林老师则教孩子们画画,她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盒彩色铅笔,

青禾第一次用彩色铅笔画画,她画了一座大山,山脚下有一所学校,学校里有很多孩子,

还有两个穿着牛仔裤的老师,天空中飞着一架飞机。林老师看到青禾的画,很惊讶:“青禾,

你画得真好,很有天赋。” 青禾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实她只是把心里想的画了出来。

林老师把青禾的画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旁边写着 “梦想的颜色”。从那以后,

青禾更喜欢画画了,她把课本上的空白处都画满了画,有小鸟、大树,还有她想象中的城市。

有一次,青禾的母亲病了,是重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青禾想请假在家照顾母亲,

可又舍不得落下功课。林老师知道后,主动提出放学后去青禾家帮忙。那天放学后,

林老师跟着青禾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到了青禾家,她先给青禾的母亲量了体温,

又去灶房煮了粥,还帮着喂青禾的母亲吃药。“青禾,你妈妈的病需要好好休息,

这几天我都会过来帮忙。” 林老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青禾说。

青禾看着林老师忙碌的身影,眼眶突然红了 —— 林老师从大城市来,

却一点也不嫌弃她家穷,还这么关心她和母亲。“林老师,谢谢您。” 青禾小声说。

林老师摸了摸青禾的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呀。对了,我看你学习很努力,

画画也很好,我已经帮你申请了一个助学名额,以后每年都会有资助,

你可以用来买课本和学习用品。” 青禾愣住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资助她读书,

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林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支教老师在村里待了一年,临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

青禾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林老师,画上是两个支教老师和孩子们在学校里玩耍的场景,

背面写着:“谢谢老师,我会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林老师抱着青禾,

哽咽着说:“青禾,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看着支教老师乘坐的汽车消失在山路尽头,青禾握紧了拳头。她知道,

支教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

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初中的时候,青禾去了乡上的中学,这意味着她要离开家,

住在学校里。乡上的中学比村里的小学大很多,有教学楼、操场,还有图书馆,

青禾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时,看着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书,

眼睛都看直了 —— 这里的书比村里小学的书多太多了。但乡上的生活也比村里更艰难。

学校的宿舍是十几个人一间的大屋子,冬天漏风,夏天闷热,晚上睡觉的时候,

能听到老鼠在屋顶上跑的声音。食堂的饭菜很简单,每天都是白菜、土豆,

偶尔能吃到一点肉,青禾总是把肉省下来,周末带回家给母亲吃。最让青禾头疼的是英语。

虽然在小学的时候张老师教过一些英语,但乡上中学的英语老师要求更高,

很多单词和语法青禾都听不懂。第一次英语考试,青禾只考了 30 分,

看着试卷上的红叉,她忍不住哭了 —— 她害怕自己因为英语不好,考不上高中,

更别说走出大山了。英语老师李老师看出了青禾的难处,她找青禾谈了一次话。“青禾,

我知道你基础不好,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赶上来。” 李老师递给青禾一本英语词典,

“这词典你拿着,每天记十个单词,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青禾接过词典,

心里充满了感激。从那以后,青禾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

在操场的角落里背英语单词;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在玩耍,

她却在教室里做英语练习题;晚上宿舍熄灯后,她就拿着手电筒,在被子里看英语语法书。

有时候实在太困了,她就掐自己一下,让自己保持清醒。有一次,青禾因为熬夜看书,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睡着了,李老师没有批评她,只是在下课后把她叫到办公室,

给她泡了一杯热茶。“青禾,努力很重要,但也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李老师语气温柔地说,“以后别熬夜太晚了,合理安排时间,效率会更高。

”青禾听了李老师的话,调整了作息时间,虽然还是很努力,但不再像以前那样熬夜了。

慢慢地,她的英语成绩有了进步,从 30 分提到了 60 分,

又从 60 分提到了 80 分。在期末考试中,青禾的英语考了全班第五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