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七年偷看我朋友圈,却不知我设了仅他可见林薇收到那条好友申请时,
窗外的上海正下着十年不遇的暴雨。雨水疯狂抽打着玻璃窗,模糊了外滩璀璨的灯火,
整个城市淹没在一种喧嚣又孤寂的轰鸣里。她刚结束一个越洋视频会议,颈椎酸痛,
正准备给自己倒一杯红酒,手机屏幕却在这时亮起。验证消息只有三个字:陈煦阳。
没有任何你好、我是、通过一下之类的铺垫。干脆,直接,甚至有点莽撞,
像一块石头猝不及防投入她沉寂多年的心湖。她的手指瞬间冰凉,呼吸窒住。陈煦阳。
这个名字像一枚早已沉入时光淤泥的钥匙,轻轻一碰,
就打开了那个弥漫着樟脑和栀子花气的夏天。十七岁的陈煦阳,是理科班的翘楚,
篮球队的主力,是那种走在路上会莫名让人心情变好的少年,干净,明亮,
带着一种不自知的耀眼。而十七岁的林薇,是文科班里最沉默的影子,成绩中游,长相普通,
唯一能称得上特别的,大概就是藏在心底那份巨大而卑微的欢喜。
她记得他打球后汗湿的鬓角,记得他解出难题时微皱的眉头,
记得他偶尔从她们班窗外经过时,身边女同学压低声音的兴奋议论。
她像怀揣着绝世珍宝的小偷,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远远望着,从不敢靠近。那份喜欢,
是她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高中毕业散伙饭,她鼓足一生勇气,在他离场时追出去,
想说的话在舌尖翻滚了无数次,最终吐出来的却只是一句颤抖的再见。他甚至没听清,
在喧闹的夜色里回头,带着些许醉意和疑惑,冲她笑了笑,挥挥手:哦,再见啊!
那是他最后一次对她笑。后来,他们去了不同的城市读大学,人生轨迹如同平行线,
再无交集。她听说他谈过恋爱,又分手,听说他去了国外读研,然后回国,
在一家很厉害的建筑设计院工作。都是零碎的传闻,像风吹来的种子,落在她生活的边缘,
从未生根发芽。而她,经历了几段不痛不痒的恋情,最终都无疾而终。
她在一家外资咨询公司一步步往上爬,用繁重的工作填满所有时间,
成了别人眼里精致又忙碌的都市精英。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某个角落,
始终封存着一道模糊的光影。七年。整整七年过去。他现在为什么来找她?林薇深吸一口气,
点了通过。对话框安静无比。那边没有任何消息立刻传来。仿佛他加她好友,
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存在的动作。她的指尖悬在屏幕上方,犹豫着要不要先发个?
过去。成年人的社交礼仪里,不该这样沉默。但一种莫名的、久违的怯意攫住了她。
她下意识地点开他的朋友圈。一条冷硬的横线,
下面一行小字: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他屏蔽了她。或者,
他习惯了屏蔽所有人。一种淡淡的失落涌上来。她退出来,鬼使神差地,
点开了自己朋友圈的设置。她的朋友圈,设置的是全部可见。从2016年夏天开始,
至今七年,几百条动态,记录着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很多年前,
大概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她听过一个闺蜜分享的撩汉小技巧
——如果你想让某个特定的人关注你的生活,又不想显得太刻意,
可以设置仅对他一人可见的朋友圈。当时她觉得这想法既心机又可笑,
还带着点难以言说的卑微。但那个夜晚,也许是加班太累,也许是节日氛围太孤单,
她看着手机里那个早已沉寂的、属于陈煦阳的对话框他们甚至不是好友,
只有一个早已过期的临时会话,心里某个地方突然松动了一下。
她带着一种自嘲又破罐破摔的心情,找到了那个几乎从不联系的头像,设置了仅他可见。
做完这一切,她就把这事彻底忘了。像随手埋下一颗永远不会发芽的种子,
然后转身投入忙碌的现实生活。此后七年,她发朋友圈的习惯一直没变。分享工作成就,
吐槽老板客户,记录健身打卡,晒旅行风景,
偶尔也发一些深夜情绪化的碎碎念和仅自己可见的孤独。她一直以为,
这些动态展现给所有好友,展现给那个广阔而模糊的世界。难道……难道这七年来,
她所有的悲欢喜乐,所有的生活痕迹,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观众?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骤然失序。她猛地坐直身体,
手指有些发颤地开始疯狂翻阅自己这七年的朋友圈。2016年9月,她入职现在这家公司,
发了一张工牌照,配文:新的开始,加油!下面只有几个大学同学的点赞评论。没有他。
2017年春节,她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吃泡面,拍了一张凄惨的年夜饭,
配文:一个人的春节也要有仪式感才怪。下面有闺蜜心疼的评论。没有他。
2018年,她升职了,发了一套职业照,笑容自信。收获了许多点赞和恭维。没有他。
2019年,她失恋了,去***旅行,拍下了纳木错湖湛蓝的湖水和漫天经幡,
配文:天地辽阔,心事渺小。下面有朋友问怎么了。没有他。2020年,
疫情居家,她学会了做蛋糕,烤糊了好几个,最后终于成功了一个,开心地拍照留念。
下面一堆求教程的。没有他。2021年,她买了房,虽然是小小的公寓,
但发了一把钥匙的照片,配文:在这个城市,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角落。下面一片恭喜。
没有他。2022年,她工作压力极大,凌晨三点还在加班,发了一张窗外霓虹的照片,
配文:城市睡了,我没睡。没有评论,只有几个赞。没有他。2023年,
也就是前几天,她发了一张在健身房香汗淋漓的***,配文:坚持运动第三年,
遇见更好的自己。……没有他。整整七年,几百条动态,他从未点过一个赞,
从未留下一条评论。像一个彻底沉默的旁观者。如果他一直能看到,那他为什么从不互动?
如果他看不到,那他今天又为何突然出现?林薇的心乱成一团麻。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
雨小了一些,但城市的灯光依旧在水汽中氤氲模糊。她感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就在这时,
手机终于响了。是消息提示音。她几乎是冲过去拿起手机。陈煦阳的对话框里,
静静躺着一条新消息。抱歉,刚在开车。外面雨很大。没头没脑的一句。
像是在解释为什么添加后没有立刻说话,又像只是一句随口的闲聊。林薇盯着那行字,
心跳如擂鼓。她该回什么?没关系?好久不见?还是直接问你怎么突然加我?
她手指悬空,半晌,只打出一个字:嗯。冷漠,疏离,符合她如今职场精英的人设,
也完美掩饰了她内心的惊涛骇浪。那边输入又停止,反复几次。最终发来:看你朋友圈,
你也在上海?林薇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看了!他确实去看了!而且他看到了内容!
这意味着……那该死的仅他可见真的生效了!这七年来,她所有的喜怒哀乐,
真的只被他一个人尽收眼底!一股强烈的羞耻感和慌乱瞬间席卷了她。那些深夜的脆弱,
那些幼稚的抱怨,那些强装的坚强,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和快乐……全都被他看到了?而他,
一直沉默地看着?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小丑,无所遁形。嗯。
她又回了一个字,几乎是咬着牙打出去的。她需要时间消化这个爆炸性的事实,
需要重建快要崩溃的心理防线。真巧。他回,我也在上海。好久不见了。
老套的寒暄。林薇几乎能想象出他此刻或许也有些尴尬和不自然的神情。是啊,好久不见。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模仿着成年人的客套,听说你在设计院工作?很厉害。
混口饭吃。比不上你,看起来发展得很好。他果然看到了!他什么都知道!
对话进行得干巴巴的,像在履行某种社交义务。雨声成了背景音,
敲打着两人之间无形的隔阂。最后,是陈煦阳先打破了这种尴尬:周末有空吗?
要不要……出来喝杯咖啡?林薇愣住了。见面?她的大脑第一时间拉响警报:拒绝他!
立刻!马上!想起自己那些仅他可见的朋友圈,她就尴尬得脚趾跺地。但另一个声音,
来自十七岁的那个沉默的影子,却在微弱地呐喊:去吧,去看看他 now,去问清楚,
这七年到底算什么?鬼使神差地,她回复:好。时间定在周六下午三点,
一家安静的咖啡馆。林薇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心脏跳得厉害。
她不断深呼吸,告诉自己冷静,不过是见一个老同学而已。
她今天穿了一条简约的米白色连衣裙,妆容精致,努力维持着镇定自若的表象。三点整,
咖啡馆的门被推开,风铃轻响。林薇抬头望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发生了奇妙的扭曲。
走进来的男人,穿着合身的浅灰色衬衫和黑色长裤,身形依旧挺拔,但褪去了少年的青涩,
多了成熟男性的沉稳轮廓。眉眼依旧是熟悉的,只是眼神不再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
带上了几分经事的沉稳和……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他目光扫过咖啡馆,
准确无误地落在她身上,然后径直走了过来。林薇?他开口,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一些,
带着些许不确定。陈煦阳。林薇站起身,尽量让笑容显得自然,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他在对面坐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微微笑了笑,你变了很多。
你也是。林薇垂下眼,搅拌着面前的咖啡,大家都长大了。短暂的寒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