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学期的第二堂《现代汉语》课,台下的学生们依旧是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模样——前排的女生低着头刷着手机,后排的男生趴在桌上补觉,只有零星几个学生翻开了课本,眼神里也透着几分敷衍。
苏清鸢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解着“现代汉语语法的演变规律”。
她的声音温和而清晰,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可台下的反应却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没有回应。
这种场景,她己经经历了五年,从最初的失落、焦虑,到后来的麻木、习惯,仿佛己经成了她教学日常的常态。
“同学们,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给力’这个词为什么能从网络用语走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这背后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特点?”
苏清鸢试图通过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目光扫过台下,却没有一个人主动举手回答。
她尴尬地笑了笑,只好自己圆场:“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给力’的流行,体现了现代汉语的包容性和动态性,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词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讲完这段话,苏清鸢的心里涌起一股无力感。
她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模样,那时的她充满了***和理想,每天熬夜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现代汉语的魅力。
她会搜集大量的案例,制作精美的PPT,甚至还会准备一些有趣的语言小游戏,可结果却收效甚微。
学生们对这门基础课的忽视,像一盆冷水,一次次浇灭了她的热情。
下课***响起,苏清鸢松了口气,收拾好教材走出教室。
刚走到走廊拐角,就听到了一阵热闹的笑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李薇正被一群学生围着,笑容满面地讨论着什么。
“李老师,您昨天讲的‘新媒体传播案例’太有意思了,我回去查了好多相关资料!”
“是啊李老师,您推荐的那本书我己经开始读了,里面的观点太新颖了!”
“李老师,下次您的选修课我一定报名!”
学生们的热情和追捧,与刚才自己课堂上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清鸢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看着被学生们簇拥的李薇,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同样是老师,李薇的课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趋之若鹜;而自己的课,却像是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
李薇也看到了苏清鸢,笑着挥了挥手:“苏老师,下课啦?”
“嗯。”
苏清鸢点了点头,快步走了过去,不想再看到这刺眼的对比。
回到办公室,苏清鸢刚坐下,就看到同事张老师拿着一叠资料走进来,兴奋地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薇老师的课题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了!
院长刚才在会上特意表扬了她,说她为我们系争了光!”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李薇真是太厉害了,年纪轻轻就拿到了省级重点项目!”
“是啊,以后评职称肯定没问题了,说不定还能破格晋升呢!”
“反观我们,每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真是差距太大了。”
这些话像一根根细针,轻轻扎在苏清鸢的心上。
她打开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通知,上面清晰地写着“申报副教授需具备以下条件:主持至少一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三篇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苏清鸢默默地对照着条件,心里一片冰凉。
五年来,她除了发表过几篇普通期刊的论文,没有主持过任何科研项目,更别说省部级重点项目了。
按照这样的进度,她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多少年才能评上副教授,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停留在讲师的岗位上。
她想起自己大学毕业时的梦想。
那时的她,意气风发,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学术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她还记得导师对她说过的话:“清鸢,你的专业基础很扎实,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在语言学领域有所成就。”
可现实呢?
五年过去了,她不仅没有在学术上取得任何突破,反而被日常的教学工作磨平了棱角,变得越来越平庸。
她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批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应付着各种琐碎的行政事务,早己没有了当初的***和动力。
中午休息时,苏清鸢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清鸢啊,最近工作怎么样?
有没有评职称的消息啊?”
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
“还那样,慢慢来呗。”
苏清鸢敷衍道,不想让母亲担心。
“慢慢来?
你都三十岁了,还怎么慢慢来?”
母亲的语气有些着急,“你看看你小学同学莉莉,人家现在都己经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了,年薪几十万;还有你表哥,去年评上了教授,在大学里风光得很。
再看看你,教了五年书还是个讲师,工资低得可怜,连套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我和你爸都替你着急啊!”
母亲的话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苏清鸢的心上。
她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可这些话却让她感到无比的压力和挫败。
三十岁,在很多人眼里,应该是“而立之年”,有稳定的事业,有幸福的家庭,有可观的收入。
可她呢?
事业毫无起色,爱情刚刚破碎,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妈,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
苏清鸢强忍着泪水,挂了电话。
下午没课,苏清鸢回到了宿舍。
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杂物,显得拥挤而杂乱。
她坐在书桌前,翻开了那本陈旧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她大学时的梦想和规划:“25岁硕士毕业,进入理想的大学任教;28岁评上副教授,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30岁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成为一名优秀的语言学研究者……”看着这些曾经的目标,苏清鸢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曾经以为自己的人生会按照规划一步步前进,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五年的时间,她不仅没有实现任何一个目标,反而离梦想越来越远。
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充满了迷茫。
难道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永远被困在这个小小的讲师岗位上,过着平庸而拮据的生活?
她不甘心,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起来,是出版社的编辑张哲打来的。
“苏老师,您好,我是张哲。
上次和您说的合作出版的事情,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张哲的声音温和而真诚。
苏清鸢愣了一下,才想起上次的电话。
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她几乎己经忘了这件事。
“张编辑,实在不好意思,最近事情比较多,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
苏清鸢有些抱歉地说道。
“没关系,苏老师。
我只是想和您说,我真的很看好您的研究,您的论文很有深度,只要稍加扩展,一定能成为一本优秀的专著。
这不仅能提升您的学术影响力,对您以后评职称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张哲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苏清鸢灰暗的心情。
挂了电话,苏清鸢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
张哲的话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或许,这是她改变现状的机会?
可是,她己经很久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术研究了,要把一篇论文扩展成一本专著,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她还要兼顾日常的教学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是很大的问题。
她翻开那篇三年前发表的论文,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痕迹,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为了学术梦想努力拼搏的自己。
那时的她,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苏清鸢深吸一口气,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坚定。
或许,她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
三十岁又怎样?
理想与现实有落差又怎样?
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她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她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写作计划”。
她开始认真地规划起来,每天挤出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周末也用来查阅资料、撰写书稿。
虽然她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但她愿意试一试,为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也为了摆脱现在的平庸。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苏清鸢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写作计划,嘴角露出了一抹久违的笑容。
或许,她的人生并不会一首这样灰暗下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并非无法弥补。
只要她肯迈出第一步,就一定能离梦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