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只用手头有限的兵力,不给前线的老板添乱。
这给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诸葛亮在干嘛呢?
在成都大本营,干萧何的活儿,为前线提供兵源和军粮。
事实上,从三顾茅庐到刘备逝世,诸葛亮的角色,一直就是后勤部长,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参谋长。
更不要说独自领兵作战了。
S。,刘备并不认为诸葛亮有军事才能。
所以,他才会整出个文武搭配,干活不累的安排。
但有一点,刘备没想清楚:
两个托孤大臣,彼此分权,会不会整出两个政治中心?
这种平衡,是真平衡吗?
会更稳固、还是更不稳固?
无论如何,万斤重担,已经压到了诸葛亮肩上。
他既悲痛于明主的逝世,也激动于独自、完整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他的理想是什么?
兴复汉室,一统华夏
这,也是对明主知遇的最好报答。
他的血,在燃烧。
他知道,前方的路,千难万险。
成败利钝,非吾可睹。
但,走就是了。
一步一个脚印。
百折不挠,百死不悔。
诸葛亮第一步,就是避免出现两个政治中心。
蜀国太小了,资源有限,想办大事,一定要集中所有资源。
就是说,一定要集权。
但同时,正因为蜀国没有分裂的资本,又一定要维持团结。
诸葛亮对李严说:
咱俩分工吧,你主外,我主内;你主东,我主西。
啥意思?
现在,东吴是咱最大敌人,你能打,留在东边儿防御东吴,先帝带出来的军队,东边儿地方部队,都给你。
我呢,就带主要干部走,回成都,搞内政,搞建设。
李严一听,挺合理,也符合刘备生前一文一武的安排,同意了。
但,诸葛亮的内西,其实是中,中央的中。
一个待在中央,位居最核心位置,一个待在边疆,边疆的那个,很快就会被边缘化。
诸葛亮还拥有一个李严无法比拟的优势:
新皇帝对诸葛亮,有着对于父亲般的依赖和信任。
刘备可是亲口叮嘱过刘禅,儿啊,你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丞相啊
至于军队,刘备全军覆没,先帝带出来的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小满一八五》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