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山狼 种出大番茄 2025-08-06 06:36: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明嘉靖二十三年,腊月。北风卷着鹅毛雪,把顺天府郊外的官道刮得呜呜作响。

通州富户沈万堂裹紧了貂裘,看着车窗外白茫茫一片,心里直犯嘀咕。

按说这样的天气不该出门,可他在京城采买的年货里有几匹上好的苏绣,得亲自盯着送回家,

免得底下人磕碰了。“东家,前面好像有个人。”车夫老李勒住缰绳,声音被风雪撕得粉碎。

沈万堂掀开车帘,眯眼瞅了半天,才看见道旁雪地里蜷着个黑糊糊的影子。

他本不是爱管闲事的人,这年头冻死在路上的流民多了去了,可那影子忽然动了动,

像只快冻僵的小兽,发出细碎的呜咽。“去看看。”沈万堂叹了口气。老李下去扒开积雪,

才发现是个半大孩子,看年纪不过十二三,穿得破破烂烂,冻得嘴唇发紫,只剩一口气了。

孩子怀里还死死搂着个布包,打开一看,竟是半块冻硬的麦饼。“东家,是个活的,还救吗?

”老李搓着手问。这天气,救回去要是活不成,反倒晦气。沈万堂看着孩子冻得皲裂的脸,

忽然想起自己早夭的小儿子,也是这么大年纪。他心一软:“救。抬上车,先回通州。

”车辕上的炭火盆烧得正旺,孩子被裹进厚棉被里,过了半个时辰才悠悠转醒。

他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四周,看见沈万堂,突然挣扎着要起身,

却因为虚弱又跌了回去。“别乱动。”沈万堂递过一碗热姜汤,“你叫什么?家在哪儿?

”孩子抿着嘴不说话,只是死死盯着他,那眼神里有恐惧,有戒备,

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直到喝了两碗姜汤,又吃了半个热馒头,孩子的脸色才好看些。

他这才低声说:“俺叫陈九,家在保定府,爹娘去年闹瘟疫没了,俺一路讨饭过来的。

”沈万堂点点头,没再多问。这年头,谁家还没点伤心事。他看陈九虽瘦弱,却眉眼周正,

眼神里透着股机灵劲儿,心里便有了个主意。回到沈府,

沈万堂让管家找了身合身的棉衣给陈九换上,又请了大夫来看。大夫说孩子只是冻着了,

加上饿久了,养些日子就好。沈夫人王氏是个心善的,见陈九可怜,亲自给他熬了粥。

陈九捧着粥碗,眼泪吧嗒吧嗒掉进去,“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谢老爷夫人救命之恩,

俺陈九要是能活下来,一定给您做牛做马!”沈万堂扶起他,温声道:“起来吧。

我看你还算机灵,要是不嫌弃,就留在府里吧。我给你取个学名,叫陈知遇,如何?

知遇之恩的知遇。”陈九,不,现在该叫陈知遇了,他重重磕了个头:“谢老爷赐名!

小的这辈子都忘不了老爷的恩情!”王氏在一旁笑着说:“看这孩子,倒懂事。老爷,

不如就让他跟着少爷们一起念书吧?”沈万堂有两个儿子,长子沈明轩十七岁,

在国子监读书;次子沈明辉十岁,在家请了先生启蒙。他想了想,陈知遇虽是流民出身,

但难得聪明,若是好好教,或许能成个气候。“也好。就让他跟着明辉一起,先认些字。

”陈知遇听到这话,眼睛亮得惊人,又磕了三个响头,额头都红了。沈万堂看着他,

心里暗暗期许:或许,这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陈知遇在沈府住了下来。

他不像别的仆役家的孩子那样贪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是帮着下人们干活,挑水劈柴,

什么粗活都抢着干,然后再去书房念书。教馆的周先生是个老秀才,起初看陈知遇是个流民,

没太放在心上。可没过三个月,他就对沈万堂感叹:“老爷,这陈知遇是块璞玉啊!

明辉少爷要三天才能背下来的《论语》,他一天就背得滚瓜烂熟,而且悟性极高,

将来怕不是个等闲之辈。”沈万堂听了,心里很是欣慰。他见陈知遇穿得还是旧衣,

便让管家给他做了几身新的绸缎衣裳,又给了他些月钱。可陈知遇每次都把月钱攒起来,

衣裳也舍不得穿,依旧穿着半旧的布衣。“知遇,怎么***新衣裳?”沈万堂问他。

陈知遇低着头说:“老爷,小的能有口饭吃,能念书,就已经感激不尽了,不敢再奢求别的。

这些衣裳太金贵,小的穿不惯。”沈万堂越发觉得这孩子懂事,便对他更上心了。

不仅让他跟着周先生读书,还时常带他去铺子里,教他看账本,学经营。陈知遇也确实聪明,

一点就透,没多久就把沈府的产业摸得门儿清。沈明轩在国子监待久了,有些眼高于顶,

起初看不起陈知遇的出身,时常冷嘲热讽。可陈知遇从不跟他计较,

总是恭恭敬敬地喊“大少爷”,遇事还处处维护他。有一次沈明轩在外面跟人赌钱输了,

是陈知遇悄悄拿自己攒的月钱替他还上,还帮他瞒着家里。一来二去,沈明轩也对他改观了,

觉得这个“弟弟”虽然出身不好,却比那些纨绔子弟靠谱多了。沈明辉年纪小,

更是把陈知遇当成亲哥哥,什么话都跟他说。王氏看在眼里,

私下对沈万堂说:“这孩子是真懂事,将来肯定能帮衬着明轩兄弟。”沈万堂点点头,

心里已有了打算。他想等陈知遇再大些,就给他捐个监生,让他也能参加科举。

若是考不上功名,就把家里的铺子分给他几间,让他安身立命。转眼三年过去,

陈知遇已经长成了十六岁的少年,眉清目秀,气度沉稳,一点也看不出当年流民的影子。

他不仅书念得好,生意上的事也越来越精通,

沈万堂已经开始让他独立打理城南的一间绸缎铺了。绸缎铺在他手里,不到半年就扭亏为盈,

账目做得清清楚楚,连老管家都赞不绝口。这天,沈万堂把陈知遇叫到书房,

递给他一个锦盒。“知遇,这是我给你准备的。”陈知遇打开一看,

里面是一套崭新的文房四宝,还有一本手抄的《制义精华》。“老爷,

这是……”“明年就是乡试了,我已经给你捐了监生的名额。”沈万堂看着他,眼神温和,

“这些年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好好准备,若是能中个举人,也算没辜负你的才学。

”陈知遇拿着锦盒,手都在抖。他“噗通”一声跪下,眼泪直流:“老爷!

您对小的恩重如山,小的……小的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起来吧。”沈万堂扶起他,

“我不求你报答,只盼你将来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就够了。”陈知遇重重点头,

眼眶通红:“小的记住了!此生绝不负老爷!”他拿着锦盒走出书房,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在阴影里。没人看见,他眼底深处,除了感激,

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野心,像藤蔓一样,悄悄滋长。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

蒙古俺答汗率军逼近京师,京畿震动。顺天府一带人心惶惶,富户们纷纷打点行装,

准备逃难。沈万堂也在收拾家当,打算带着家人去江南避一避。

他把陈知遇叫到跟前:“知遇,我已经给你备了马车,你带着明辉先去苏州,

那里有我们家的分号,掌柜的会接应你们。我和你大娘、明轩随后就到。

”陈知遇却道:“老爷,如今兵荒马乱的,您和大少爷、夫人路上多有不便,

还是让我留下照应吧。明辉少爷年纪小,我让人护送他去苏州就是。”沈万堂犹豫了一下,

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陈知遇办事稳妥,有他在身边,确实能安心些。“那你务必小心。

”“老爷放心。”可沈万堂没想到,他等来的不是陈知遇的照应,而是一场灭顶之灾。

俺答汗虽未攻破京师,却在京郊一带烧杀抢掠,通州也未能幸免。沈府因为是当地首富,

成了乱兵的重点目标。那天夜里,沈万堂正指挥家丁加固院墙,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喊杀声。

他爬上墙头一看,只见火光冲天,一群乱兵正拿着刀枪往里面冲。“快!守住大门!

”沈万堂大喊。可就在这时,后院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

竟是有人从里面把后门给打开了!乱兵蜂拥而入,家丁们寡不敌众,很快就被砍倒在地。

沈万堂眼睁睁看着王氏被乱兵拖拽,沈明轩拿着木棍冲上去,却被一刀砍倒。“不——!

”沈万堂目眦欲裂,正要冲过去,却被人死死按住。他回头一看,按住他的竟是陈知遇。

“知遇!你干什么?快放开我!”沈万堂又惊又怒。陈知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眼神冰冷得像寒冬的雪:“老爷,事到如今,挣扎也没用了。”“是你!是你打开了后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