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最好的养心方法莫过于少欲。少欲的人虽然也有短命的,但很少;多欲的人虽然也有长寿的,但也很少。”(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因此可以说,人的死生存亡,多半取决于淫欲心的多与寡。不慧印光虽无有救世之力,但却非常希望世人都能健康长寿,于是增订编辑并刊印流布此书,殷切期望那些自爱并爱自己子孙的人,能够将此书详细阅读,对***与健康和夭寿的利害关系,明若观火,并能在家里教诲子孙,在外面告诫亲友。另外,我还祈愿此书能够在世间广泛流通,使一切人都能获得长寿健康。这是我馨香而祷祝的。
人的身体是源于淫欲而得,所以人的淫习偏重。于此稍不注意谨慎节制,往往导致病亡。古时的圣王,非常爱护子民,在不宜夫妇房事的日子,令人敲响木铎(大铃),行走于街巷道路,警戒世人不要误送了性命。其慈悲爱民是何等的深切!到了后世,不但国家政府的法令不再提及,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也不讲说戒淫保命的道理,致使很多青少年,因无知而断送了宝贵的生命。实在太可悲了!印光经历世事数十年,亲身见过、听过由于淫欲而伤身丧命的事例很多,十分悲伤,因此募化善资印制《寿康宝鉴》,希望同胞大众,都能获得健康长寿。希望获得此书的人,仔细阅读并展转流通。
世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子孙兴旺、事业发达、平安吉祥,没有人愿意多病夭折、子孙断绝、家道败落、凶危多难。此乃人之常情,三尺孩童也能明白。哪怕是最愚笨的人,也绝不会喜欢灾祸而讨厌吉祥。但是贪淫好色的人,虽然也希望寿康吉祥,但所作所为却与其希望的相反,结果是不想得到的厄运频频降临,而想得到的幸福吉祥却远离而去。真是可悲!那些纵情花柳、以此为乐的人,其下场无疑很悲惨,这里暂且不谈。
就是夫妇之间,若是贪恋淫欲,同样会导致体弱多病、丧身失命。也有虽不贪淫,但由于不知忌讳(种种忌讳,书中有详细说明),冒昧房事而导致死亡的。真是太令人惋惜了。因此古时贤者编了《不可录》一书,记载了淫欲之害、戒淫格言以及福善祸淫的实例,详细而有条理地分析和陈述了持戒的方法、日期以及其中的忌讳,以警世人。作者的觉世救民之心,可谓恳切周挚!现在我将《不可录》加以增补修订,并取名为《寿康宝鉴》,再为这本书募捐令其广泛流通。我这样做,缘于一件令人痛心的往事:
有一名皈依弟子罗济同,四川人,46岁,在上海从事船商生意。其人性情忠厚老实,深信佛法,与关絅之等人合办“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多次想来普陀山皈依,终因事务缠身,未能成行。十四年,身患膨胀病好几个月,病势极为凶险,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果。八月十四日,清理医药账目时,发现金额巨大。他生气地说:“从此就是死了,也不再吃药了!”
其妾便在佛前恳切许愿终生吃素念佛,以祈求丈夫痊愈。当天下午,病情竟有转机,大泻淤水,未服药就基本康复了。我于八月底来上海,住在太平寺。九月初二去净业社见关絅之,罗济同也在那里。当时他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气色淳净光华,无人能比。
他看见我,欢喜地说:“师父来了!那我就在上海皈依,不需要上普陀山了。”于是就在九月初八与其妾在太平寺同受了三皈五戒。随后又邀请了程雪楼、关絅之、丁桂樵、欧阳石芝、余峙莲、任心白等居士陪我吃饭。九月初十,又请我到他家去吃饭,并且说:“师父就是弟子们的父母,弟子也就是师父的儿女呀!”我说:“父母总是为儿女的病患担忧,你的病虽好,但身体尚未完全复原,应当慎重!”
可惜我当时没有直接明说“慎重”是特指夫妻房事。到了月底,我参加上海功德林召开的监狱感化会,罗济同也来了。会后有十余人留下用餐时,罗济同进来与帐房先生交待几句,然后就走了。此时他的面色简直就像死人一样。
我料定他是犯了房事,深悔那天只说父母总为儿女的病患担忧,未曾说明担忧的原因和道理,致使他重病复发,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想给他写封信,告诉他一定要严禁房事,但因琐事繁杂,没有写成。十月初六回到普陀山,立即给他寄了一封信,极力陈述其利害关系,然而已经晚了,没有几天济同就死了。他临终的时侯,关絅之邀请了一些居士来助念。济同是否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得而知,但应当不致堕入恶道。
济同大病数月,由于三宝的加被,未用药而痊愈。十几天来气色光华,胜于常人。后来却由于不知谨慎保身,误犯房事而死。不但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辜负了三宝慈悲护佑的恩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