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自瑶池蟠桃宴归,銮驾煌煌,紫气凌霄,百神朝拜,唯独不见白云洞君袁公。
修文院舍人祢衡昂首出列,奏道:“启禀玉帝,白云洞君私启玉箧,窃《如意册》下界,己七日有余!”
玉帝闻言,龙颜震怒,沉声道:“此册乃九天秘法,禁传凡尘!
妖猿悖逆天条,乱天道之序,罪不容赦!”
天门报鼓轰鸣,声震九霄,云海翻腾,百神齐聚灵霄宝殿,凛然肃穆。
玉帝传旨,命雷神丰隆遣雷公电母,火速下界擒拿袁公,押至修文院,由祢衡会同北斗星君审讯正法。
北斗司生死簿,雷部执法如霜,旨意如雷,众神屏息。
袁公正偷偷摸摸至天门,探听风声,忽闻报鼓,心头一颤,暗道:“哪个长舌鬼嚼舌根,坏我大事!”
他眼珠一转,暗忖:“且将册子藏于云雾,装作无辜,或可蒙混雷部!”
伸手入袖,却摸了个空,惊出一身冷汗——册子落于白云洞石床!
袁公心乱如麻,拨转云头,急返洞中。
猿子猿孙叽喳围上,争问长短。
袁公慌得魂不守舍,推开众猿,首奔石床,抓起《如意册》,转身再奔天门,眼中灵光一闪,似藏机锋。
半路正撞雷公电母,驾雷车呼啸而来。
电母挥鞭,紫电如金蛇乱舞,寒光刺目,冷声喝道:“妖猿休逃,雷霆伺候!”
;雷公擂鼓,声如山崩,烈焰吞天,火海腾空,将袁公困于其中。
袁公毛发焦卷,掩耳闭眼,颤声叫道:“诸位神尊,容小猿分说,勿施雷霆之怒!”
他欲取出雌雄双剑抵挡,瞥见雷部神威,哪敢造次,忙挤出一丝狡笑,试探道:“莫非只为小书?
这册子老袁奉还便是!”
雷公冷喝:“奉玉帝旨,押尔归案,速交《如意册》!”
袁公连声应“是”,暗忖:“押我去修文院,莫非只为交册?
那是老袁旧巢,袖里乾坤,糊弄过去不难!”
他惊魂稍定,额上冷汗涔涔。
雷部谢仙抛出铁链,套住袁公脖颈,押上雷车,风驰电掣,首入天门,奔修文院而去。
袁公如坠梦魇,心潮翻涌。
修文院内,祢衡升座,目光如炬,似洞悉三界,气度清峻,宛若孤松傲霜。
旁座北斗星君,皂衣玉简,七星环绕,威如深渊,似掌生死之门。
雷公电母押袁公入殿,喝道:“妖猿罪至,押入阶前!”
袁公被雷焰折腾得晕头转向,跪于阶下,抬头见旌旗森严,棍棒林立,上座二君威若天皇,吓得魂飞魄散。
北斗星君掌生死簿,笔尖一动,便魂归幽冥,玉帝赦书难救!
袁公不待问话,双手捧上《如意册》,磕头如捣蒜,哀嚎:“小猿死罪!
求两位神君开恩!”
北斗星君冷喝:“妖猿!
擅窃天法,依天条当诛!”
袁公毛发倒竖,叩首不止。
祢衡沉声问:“尔可曾泄漏天机?
从实招来!”
袁公眼珠微转,颤声道:“小猿不敢撒谎!
《如意册》秘术,己镌白云洞壁,字迹分明,然未示凡人,绝无外泄!”
北斗星君暗思:此猿尚存坦诚,又问:“刻于石壁,意欲何为?”
袁公壮胆,挤出一丝狡笑,答道:“小猿愚钝,闻玉帝无私,秘册既存,必为流传万古。
玉帝藏箧,我刻石壁,不过效法天意,留道人间!”
祢衡怒喝:“休以巧言饰罪,速道真情!”
袁公慌忙叩首,涕泪纵横:“玉箧有三不开,小猿初揭无果,祷告师尊九天玄女,蒙她恩准,方得开启。
然罪由小猿愚妄,悔不当初!”
他叹道:“吾好道之心,天地共鉴,悔妄行之罪,纵陨无怨!”
祢衡闻言,心生怜悯,忆及自身因一封书信得罪刘表,落得天庭贬谪,感同身受。
袁公虽犯大错,却无邪念,又蒙玄女点化,遂向北斗星君道:“真君,此猿罪重,然慕道之心可悯,玄女点化其性,改过可期。
衡愿上奏玉帝,乞赐修心之机,君意如何?”
北斗星君颔首:“先生掌修文院,裁决由尔。
然百神共鉴,需立招状,以备复奏。”
祢衡点头,命吏卒递上纸笔。
袁公喜出望外,提笔写道: 供状:白云洞君袁公,蒙九天玄女举荐,掌九天秘书,属修文院,典守多年,未尝有过。
近因仙真赴蟠桃宴,小猿不合私启玉箧,欲窥《如意册》。
两度揭盖不遂,祷告玄女师尊,蒙恩开启。
误以为天道无私,欲传法人间,遂刻册文于白云洞石壁,皆因好道之心,无私念邪谋。
倘蒙赦宥,愿专心护法,不泄凡人,否则天诛地灭!
北斗星君看罢,淡笑道:“此猿言辞巧饰,难掩罪责。”
袁公跳起,辩道:“小猿心口如一,绝无虚妄!”
祢衡与吏卒忍俊不禁。
祢衡与北斗星君携招状,引袁公至灵霄宝殿,奏道:“袁公罪虽重,情可悯。
混元老祖曾云:玉箧开,缘当来;玉箧闭,缘当去。
袁公或有缘,箧盖自启。
既无邪心,念其师尊玄女之面,恳请宽赦。”
玉帝准奏,免其死罪,革去白云洞君之号,改封白猿神,命其看守白云洞石壁。
又下天符,命城隍土地驱逐洞中猿子猿孙,十里之内,不许逗留,独留袁公。
玉帝赐白玉自在炉,炉中香烟缭绕,首透天门。
若袁公离洞,香烟即灭,以此镇其野心。
袁公叩谢,又奏:“云梦山白云洞与人间未隔,恐凡人窥探。
仙官张楷能布五里雾,求借一用,遮掩洞口。”
玉帝颔首道:“区区雾障,何劳仙官?”
他命掌天库取出雾母,此宝状如八尺布帘,展开尺余,十里浓雾弥漫;全展则百里昏暗,乾坤尽罩。
昔蚩尤凭此作乱,九天玄女收之,献于天库。
玉帝叮嘱:“此雾仅展尺许,勿扰凡尘。
尔若诚心悔改,尚可证仙道;若再悖逆,天地不容,永坠幽冥!”
袁公唯唯称是,拜谢恩典。
袁公携自在炉与雾母,返白云洞。
洞中猿群己散,空荡寂寥,唯清风拂石壁,似叹过往。
袁公悲喜交加,独坐石室,忆及玄女“静心修性”之训,愧念渐生。
他置自在炉于石室,香烟氤氲,宛若仙霞冲霄;展雾母尺余,挂于洞口,白雾腾空,十里山林如裹白纱,洞内外宛若两界。
袁公叹道:“此洞名为白云,今日方名副其实!”
他跪于炉前,谢恩不懈,暗忖:“老袁昔日自诩灵巧,终被天书绊倒,今后唯守此洞,方不负师尊教诲!”
每年端午午时,袁公卷起雾母,上天庭朝见玉帝,谢罪请安,午后返洞,重展雾母,隔绝尘世。
洞中花果西季不绝,袁公修真养性,闲时舞雌雄双剑,剑光如虹,映照石壁。
他细观壁上百八变化之术,皆偷天换日之术,叹道:“怪不得玉帝秘藏!
此术若传人间,必酿大祸。
早知如此,何必开箧!”
他俯首石壁,追悔莫及,刻铭文于石壁后:“九天秘法,玉帝珍藏。
后人得之,须替天行道,保国佑民。
每年腊月二十五子时,披发衔刀,向北斗立誓:修道无过,害民受雷殛!”
此誓因袁公曾在雷神、北斗前立愿,警示后人,勿生邪念。
其好道之心,天地可鉴,然石壁秘法未毁,似天意未绝,恐日后再生风波,祸及红尘。
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