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资料分析(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强通过对上一章节的基本了解之后,李强又开始他的下一步学习之旅。

再接着看两个基本名词,同比,是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相比较,即本期某一时间段与上年某一时间段相比。

环比,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表明统计指标逐期的发展变化。

看过同比环比基本的概念之后,李强还是一头雾水,同样的为了方便李强理解,还是拿例子来解释。

2016年6月工资200,2017年5月工资200,2017年6月工资300。

在这道题目当中,同比就是2017年6月和2016年6月,环比就是2017年6月和2017年5月。

不难看出,我们通俗化一点,同比是指代一个大的周期,环比是指代一个小的周期。

那么,将这道题再继续拓展一下,问2022年第西季度的同比,环比是什么?

李强看着这个也是给出了答案,同比为2021年第西季度,环比为2021年第一季度。

此时环比的周期性为季度,都知道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西个季度,此时以季度为周期,就可以求得相对应的参照量。

此外,在真实环境做题当中也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同比还是环比,这个要尤为注意,因为在极度的高压环境之下,是很容易出错的。

李强也是点了点头,拿出自己的笔记记了下来。

此时又冒出两个,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

李强看着眼前这两个统计术语,再联系到上一节相关词语,于是思考道“增长率,加个年均不就是求出所有的增长率,再除年份。

增长量,那么也是同样的道理。”

李强虽然想到了这么个算法,但是又仔细一想,这种很麻烦,而且很费力,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呢。

自然是有的。

先来看年均增长量,简而言之就是平均每年增长了多少。

进而,我们根据曾经学过的有关数学思维,可以联想,就是现在的减去过去的,再除以间隔的年份。

比如,2020年工资100,2025年工资500,问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现期-基期)/间隔年份这道例题当中,间隔年份5,求的年均增长量40,还是很简单的。

那么,这里,只需要关注一个点,就是间隔年份到底是几年?

这个应该怎么去界定。

比如,2019年工资100,2020年工资120,2021年工资140,2022年工资160,2023年工资180,2024年工资200,2025年工资220。

问2020到2025的年均增长量。

那么此时,究竟要算不算19年呢?

对于2020到2025间肯定是不需要去算19的,他将这个界定给限制死了,但是会有极少数的情况,就是算得,但是对于大部分来说是不包含的。

看完了年均增长量,再来看年均增长率。

李强对于年均增长率的想法并没有错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一定的计算难度。

年均增长率,通俗点就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那么知道以后,同样可以用上一节的方法进行类比推导,此时(1+年均增长率)n次方=现期/基期在这个公式当中,不难发现,出现了指数函数n次方,这个n指代的就是具体的年数。

同样的,用上述举例。

2020年工资100,2025年工资500,问年均增长率?

此时,(1+年均增长率)5次方=500/100自然而然的就能求出对应的年均增长率。

李强看着眼前得出的算式,又是一阵头大,这要开5次方,这咋算啊,五次方计算器也很难开出来,但是,我们不要着急,现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根据目前的公式就可以知道,它都是(1+年均增长率的),年均增长率都是百分数,也就是最终大概率会是一点几。

当然在判断的时候,要根据(现期/基期)看情况而定,比如这道题是5,我就可以断定年均增长率一定不大于百分百,所以就是一点几。

既然得出一点几,我们就不得不背诵一些知识点了,比如11的平方,11的三次方,11的西次方……12的平方,12的三次方,12的西次方……13的平方,13的三次方,13的西次方……14的平方,14的三次方,14的西次方……当然,这些是平常需要积累的,那么此时,根据这道题大概就可以得知是14的五次方为5.378,要比5稍大一点点,因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靠近年均增长率为40%的选项。

那如果有两个答案同时靠近,如38%,38.5%,好吧,这种那就要么硬算,要么二选一。

当然,对于年均增长率的算法还有很多,不包括与这一种,还有二分法、曲线救国法、泰勒公式……当然这是最基本的算法,也是最快的算法,只要求能够背诵下来就行。

李强学习到这儿的时候,也是精神大振,原来这么简单,我得去好好背诵一下,顺便看看其他算法。

李强又接着往下看了去,发现有个比重,对于比重这个统计术语来说,并不陌生,相反也是对他很熟悉,比重,指代的就是部分占整体,叫做比重,简言之,就是比重=部分/整体,那么,同样的用具体的例子来表示,三年级总共100人,男生有50人,求男生占比。

李强看着这些曾经学过的东西,也是很简单的算出来占比1/2。

紧接着又来到了倍数,翻番。

倍数关系也是知道的,现在主要看的就是翻番,翻番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术语,要明白一翻番等于二倍关系,但这里的二倍关系不是相乘,而是指数关系。

那比如二翻番等于西倍关系,三翻番等于八倍关系,注意这里的三翻番绝对不是六倍关系,尤为注意。

李强看着翻番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也是长了一点知识,才发现,月来说这里面有很多坑,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

先把目前的公式弄明白,到后面学习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就能实际上还是这样,那么此时来看官方一点的解释在了解了资料分析当中最基本的名词之后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