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连线新顾问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屏幕上,外勤传回的照片一张张出现。

三具尸体散落在滨江步道的湿滑地面上,雨水打湿衣物,角度扭曲的肢体让人不寒而栗。

陆野川的身影通过视频出现,风衣整齐、目光沉稳而凌厉,声音低沉有力:“先从死者姿态入手。

第一、二、三号死者,均呈半坐半仰状态,手指微微弯曲,仿佛在抓握空气。”

张奕忍不住缩了缩肩膀,目光在屏幕上来回游移:“顾问,这……手指的弯曲,是自然僵硬,还是有外力作用?”

沈清曜伸手轻敲桌面,低沉而不带感情地说:“自然僵硬通常伴随肌肉收缩不均,角度不规则。

这里的弯曲均匀且一致,暗示心理恐惧导致的动作冻结,而非外力。”

杜若端着咖啡走到桌旁,轻轻挑眉:“也就是说,死者临死时的心理状态,足以让身体产生这种微动作。

解剖前,我们就能推测其恐惧来源?”

陆野川点头,语气低沉而条理清晰:“没错。

微动作是死者最后几秒的心理外显,我们可以通过手指弯曲、手掌张力、肢体姿态推演出恐惧方向与感知对象。”

李柏松在一旁抽了一口烟,灰色雨衣半敞,目光透过窗外灰色雾气凝望:“所以说,这三个人同时遇到同一个心理***?

还是分开遭遇的?”

沈清曜的目光没有离开照片,他低声说道:“场景环境与尸体姿态显示,他们在不同位置被恐惧***。

路径与距离差异大,心理操控精准。”

张奕紧张地整理笔记,手指微微发抖:“那……凶手的作案方式,是心理操控?”

“至少在死者死亡瞬间,是的。”

沈清曜冷声回应,眉眼锋利,手指在桌面轻描一条首线,像在标记空间坐标。

韩子瑜指着屏幕:“现场周边三十米内,监控死角较多,有路灯照射不均的盲区。

我可以拼接近十段视频,分析人物行走轨迹和雨水反光。”

杜若伸手指向照片上最靠近栏杆的死者:“头部位置靠近护栏,颈部无明显外伤,但面部表情极度恐惧,瞳孔放大。

若是心理恐惧致死,瞳孔扩张应与视觉***同步。”

陆野川在屏幕前点开高分辨率图片:“准确。

观察第二号死者手臂角度,可推测恐惧来源与第一号不同,但同属心理压力主导。”

程向东在办公室中央,手握电话,低声提示:“外勤注意将湿滑地面、水渍、鞋印全部拍清楚。

我们需要每一条数据比对三具尸体的死前状态。”

张奕看向沈清曜,声音略低:“沈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凶手不只是随机作案?

还是有某种模式?”

沈清曜抬眼,冷冽而简洁:“模式是心理操控。

随机只会带来混乱,而这里每个细节都精准到位。”

杜若轻轻点头:“死者生理痕迹也能佐证心理状态。

心跳、肌肉僵硬、手指弯曲,微妙迹象都能通过尸体和照片捕捉。”

沈清曜低声补充:“每一条信息都是拼图。

我们只缺凶手留在现场的最后线索。”

韩子瑜快速操作,将三具尸体的监控画面、照片、现场地面湿度及水渍数据输入分析软件,画面上生成三条轨迹曲线。

沈清曜盯着屏幕,手指轻敲桌面:“时间线与动作轨迹吻合,心理操控的线索清晰。”

张奕小声问:“我们能推测凶手是谁吗?”

陆野川的声音从屏幕传来:“目前只能推测作案手法与潜在行为模式。

人物身份还需进一步现场验证和外勤勘查。”

程向东点头:“明白。

整理好数据后,外勤按心理推演路径进行现场复勘。”

空气中紧张感逐渐积累,每个人都沉浸在数据、照片、心理推演与现场勘查的交织之中。

雨声、电脑风扇轻响、键盘敲击声,仿佛都在提醒这个案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沈清曜伸手整理书籍与笔记,低声说:“死者死前的心理轨迹,是我们唯一可以追踪的线索。

任何偏差都会导致判断失误。”

杜若微微点头:“生理痕迹、心理反应、现场环境、监控轨迹……全都关联起来,才能还原真相。”

李柏松幽幽说道:“雨没停,雾也浓。

局里每个人都像被包裹在阴影里,等会儿外勤去现场,可得小心。”

沈清曜目光转向窗外灰色雾气,低声:“心理与环境,缺一不可。

待会儿外勤的每一条脚印、每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关键证据。”

张奕屏息观察数据,轻声道:“沈先生,这……凶手心理太精准了,我担心自己会被误导。”

沈清曜抬眼,冷冽目光如刀:“保持冷静。

心理误导只针对死者,你若专注证据,不会被影响。”

陆野川通过屏幕补充:“每个细节都可能是心理操控的体现。

你们整理的轨迹与重建模型必须精准,否则外勤复勘时会丢失关键信息。”

程向东低声总结:“好,大家注意分工,确保数据完整。

我们先完成心理轨迹重建,再安排外勤按路径复勘。”

警局里,雨声与屏幕光交织,气氛紧绷却有条不紊。

沈清曜低头在笔记上描绘死者手指微弯的角度,张奕小心核对每条数据,杜若端着咖啡静静观察,李柏松在旁边默默评估外勤路线,韩子瑜在键盘前高速操作,程向东在每个环节监督。

几小时后,陆野川收起平板,整理好手提箱,穿过湿漉漉的机场通道。

他的步伐稳健而果断,目光透过玻璃窗望向停机坪上灰蒙蒙的晨雾。

风衣在身后微微摆动,手指轻扣着箱角,像在计算每一次起落对时间的影响。

登机手续快速完成,他站在登机口,深吸一口气,低沉而坚定地说道:“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复核死者心理轨迹,并与警局数据对接。”

身后,机场广播声与雨声交织,仿佛在提醒,真正的调查才刚刚开始。

陆野川登上飞机,座舱灯光昏黄,他透过舷窗看向灰色的滨江步道,心里己经构建好初步心理模型:三具尸体、每一条微动作、每一个恐惧的方向,都可能引领他找到潜伏在夜雾中的“无脸人”。

这一刻,案件的下一步,正悄然展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