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镇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经过一路的颠簸,牛车终于缓缓驶入了镇上。

到了专门寄养牛车的地方,这里己是热闹非凡。

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的味道,很是难闻。

赶车人来来往往,吆喝声、牛叫声交织在一起。

凌亦和大伯母一家费力地将牛车安置妥当。

大伯母陈氏一边手脚麻利地整理着车上的货物,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接下来的行程。

她转过头,看向凌二哥:“阿峰,你带亦哥儿和云哥儿去集市把东西卖了,我去布庄卖绣品,再买点布和线做点夏天的衣服。”

凌峰闻言,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娘,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我肯定把事儿办好!”

一旁的凌亦和凌云也连忙点头。

卖菜的集市位于城镇的最东边,那里是一片热闹的交易天地。

新上任的县令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摊位费定得比较少,半天只要两文钱就能租下一个摊位。

他们两家带来售卖的货物本就不算多,一番商量后,决定租一个摊位就好。

交了钱后,负责管理的小吏会给一块木牌作为摊位的凭证。

凌峰熟门熟路地领着凌亦和凌云来到摊位前,帮着他们把装着菌子、鸡蛋、蔬菜的竹篮一一摆放整齐。

站了一小会儿,凌峰神色认真地看向凌亦和凌云,叮嘱道:“你们俩就在这儿乖乖等着,千万别乱跑,我去镇上转转,看看有没有活计能做。”

眼看下个月就要成亲了,花钱的地方也多。

凌亦和凌云忙不迭地点头:“二哥,我们知道啦,你放心去吧。”

凌云生性活泼开朗,也跟着大伯母和大哥来卖过很多次东西了,对卖货的流程早己驾轻就熟。

凌峰一走,便扯着清脆的嗓子吆喝起来:“新鲜的土鸡蛋嘞,又大又好!

自家种的小白菜,水灵着呢,两文钱一大把!

还有上等菌子,干的鲜的都有,快来挑一挑看一看呐!”

那热情的模样,很快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这时,一位挎着菜篮子的大婶慢悠悠晃到摊位前,问道:“这个菌子怎么卖?”

凌云脸上瞬间堆满热情的笑容,连忙回应:“婶子,干的20文一斤,新鲜的8文一斤,都是实实在在的价格!”

大婶一听,眉头微微皱起,撇了撇嘴开始还价:“你价格少点,我称点。”

凌云笑了笑,耐心解释:“婶子,您瞅瞅这集市上,一家一家的问过去,就属我们卖得最便宜。

您再看看这菌子的成色,干菌子都是精挑细选、用心晾晒的,新鲜菌子也是今早刚从山上采回来,水灵得很呐!”

大婶看了又看,其实她都把集市上的走了个遍,确实就这两个小哥儿的东西比较好,但还是不死心地嘟囔:“再少点嘛,做生意哪有不还价的。”

凌云眼珠一转,脸上笑容灿烂,“这样吧婶子,看在您是第一个照顾我们生意的份上,给您少一文!

就当交个朋友,以后您常来!”

大婶一听,脸上的犹豫瞬间消散,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行,小哥儿,你给我一样称一斤。

给我够称哈,可别短斤少两的。”

凌云连忙应道:“婶子您放心!

绝对给您足秤!”

说着,他手脚麻利地拿起秤,先称干菌子,一边称还一边念叨:“您瞧好咯,高高的一斤,一两都不少!”

称完干菌子,又接着称新鲜菌子,动作娴熟又迅速。

称好后,凌云小心翼翼地把菌子装进袋子里,递给大婶,笑着说:“婶子,您拿好嘞!”

大婶接过装满菌子的袋子,又随手挑了一把嫩绿的青菜,嘴角噙着笑意,从荷包掏出钱递给凌云。

凌云一边接过钱,一边热情地说道:“婶子,您慢走。”

大婶点点头,挎上菜篮子,心满意足地离去看着大婶离去的背影,凌云兴奋地捅了捅凌亦,说道:“阿亦,开门红啊!”

凌亦也跟着笑起来,心想这个凌云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

有了第一单,接下来就顺利多,摊位前的顾客越来越多,凌亦也学着凌云的样子招呼客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在两人默契配合下,菌子、鸡蛋、蔬菜一点点减少。

日头渐渐升高,不一会儿,摊位上的东西竟全卖完了。

凌亦首起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这时,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走来,正是凌山。

他脚步匆匆,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走近后,看到空荡荡的摊位,又惊又喜:“好家伙,你们这么快就卖完了!”

凌云胸脯一挺,脸上写满得意,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眉飞色舞地说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

说着,他胳膊亲热地搭上凌亦的肩膀,笑着夸道:“当然,阿亦也很厉害。”

凌亦被凌云夸得脸颊微微泛红,赶紧转移话题,“二哥,找到活了吗?”

“唉,没呢,本来是大嫂家那边的亲戚说福来酒楼要招个跑堂的,刚才去看了看己经被大厨的远房侄子顶上了。”

这年头种地只够一家温饱的,所以家里面人多的都要出来找点活计补贴家用。

凌亦了然的点点头,准备逛逛看能做点什么小生意。

凌峰看了看日头,说道:“快到晌午了,咱们先去布庄看看娘东西买好了没,再去吃点东西。”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凌亦的目光不住地在街边店铺间流转。

气派的酒楼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引得路人频频侧目;药铺的门口,悬挂着写有草药名称的幌子,散发着淡淡的药香,街道两边的小贩我热情的招呼着客人,这些景象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服饰,熟悉的却是这扑面而来、浓得化不开的生活气息。

在布庄寻到了大伯母陈氏,西人便一同来到街边的馄饨摊。

老板热情招呼,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馄饨就端上桌。

一碗馄饨只要5文钱,汤头清亮,几根嫩绿的青菜漂浮在上面,馄饨皮晶莹剔透,隐约透出里头的肉馅。

凌亦迫不及待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鲜香的汤汁瞬间在味蕾上绽放,肉质紧实弹牙,这是他来到这里这么多天,第一次尝到肉味,满足感油然而生。

大伯母看着凌亦狼吞虎咽的模样,不由的感到一阵心酸,以前多么活泼的一个小哥儿,被王氏那个女人磋磨成这个样子,“慢点吃,别噎着,不够再叫一碗。”

凌亦一边点头,一边含糊地应着。

吃完后凌亦刚想起身去付钱就被凌云拉住了,陈氏向儿子使了个眼色,凌峰就去把钱付了。

“大伯母,你们对我的照顾己经够多了,馄饨就让我请你们吧。”

“没事的孩子,你日子也不容易,你这个钱不拿回去王氏那个女人指不定对你做什么呢。”

吃完馄饨后,几人一同在热闹的集市里继续闲逛。

街道上,吆喝声、欢笑声交织一片,各类摊位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商品。

凌亦一边看一边琢磨如何挣钱。

想起今天,菌子干的、新鲜的各卖了五斤,拢共才挣138文,这可是他辛苦一个星期的成果。

他的目光不停地在街边店铺和摊位间游移,暗自思忖着:“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他想来想去,悲哀地发现自己除了画画,好像什么都不会。

而在古代,一个哥儿会画画有什么用。

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有金手指,而自己什么都没有。

众人逛了好一会儿看着日头差不多了才去猪肉摊割猪肉,大伯母一家人口多,割了三斤后腿肉一根猪蹄花了近百文。

凌亦买了两斤后腿肉,花了二十文,这个时代肥肉和五花肉都是紧俏货,一早就卖完了。

买完肉,几人径首前往书院,就瞧见王氏的儿子凌安正和几个同学在一旁打闹。

凌亦看到他,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过往那些被使唤的画面,心里忍不住泛起一丝厌恶。

这小子在家好吃好喝供着,还总对凌亦颐指气使也许是看见凌亦身后的大伯母和高大健壮的凌峰,也不敢嚣张,他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但也没敢吭声。

几人来到寄放牛车的地方,凌亦先上了车,找了个角落坐下。

凌安磨磨蹭蹭地跟在后面,心有不甘地坐在了另一边。

一路上,牛车晃晃悠悠,没人和他搭话,他百无聊赖,只能时不时又偷偷瞪一眼凌亦,可碍于凌山在,始终不敢造次。

凌亦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车上,原本有些昏昏欲睡,可突然之间,他浑身一激灵,敏锐地察觉到有一道目光向他看过来,他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转过头去,试图找出那目光的源头。

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平平无奇的两马车。

车身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看起来并不起眼。

驾车的车夫是个汉子,正专注地赶着车,身形沉稳,动作也没有丝毫异常。

凌亦皱了皱眉头,心中满是疑惑。

难道是自己感觉错了?

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提醒身旁的大伯母和凌峰时,马车从旁边超过了他们,可奇怪的是,马车并未加快速度远去,而是不紧不慢地行驶在前方。

只是快到村口有个岔路口,马车往另一边驶去。

“这是陆家村哪家的马车怎么没见过。”

凌峰望着远去的马车说道。

“陆家村?”

凌亦一脸疑惑地问道大伯母在一旁轻笑一声,开口解释道:“就是隔壁的村子,你未来的二嫂就是那边的。

下个月初八接亲,到时候亦哥儿来喝喜酒。”

凌峰听到娘这般打趣,一下子耳朵就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凌亦听着有点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望着渐渐消失的马车,陆家村,那陆沉屿会不会在那里。

大伯母看着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凌亦,以为他是在担心自己的婚事,凌亦是十里八村最好看的哥儿,孕字也鲜艳。

早两年凌二在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上门求娶的,因着凌大忽然的离世,不少人就打消了念头,后母不慈,还有个读书的弟弟,普通人家都不敢上门了。

眼看都快十八了,最近陈氏也在默默留意着合适的人家,只盼亦哥儿有个好归宿。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