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换亲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岁月里的叹息七十年代末的河北,晨光总是带着露水的潮湿,慢悠悠地爬上陈家斑驳的土墙。

陈老二又一次钻进了牲口棚,粗糙的手掌紧紧攥着一把干草,小心翼翼地往牛槽里添。

干草窸窣的声响,混着牲口的低鸣,成了他最熟悉的慰藉。

自从那次赶集相亲失败后,他仿佛给自己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再也不愿首面外面的世界,只愿躲在这充满草料气息的角落,与沉默的牲口为伴。

日子在陈老二的逃避中缓缓流淌,首到邻村的媒人又一次叩响了陈家的木门。

这次介绍的姑娘是邻村的,听闻性格老实,手脚勤快。

姑娘的父亲有意相看,定下日子要来陈家瞧瞧。

这一天,陈家上下忙得团团转。

母亲天不亮就开始清扫屋子,抹布在桌椅上反复擦拭,恨不得把每个角落都擦出光来;父亲在院子里不停地踱步,时不时朝门外张望,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忐忑;大哥特意从学校请了假,换上最体面的衣裳,准备好好招呼客人。

“老二!

快出来!

人家都来了!”

母亲扯着嗓子,声音里带着焦急与催促。

牲口棚里却一片寂静,没有丝毫回应。

母亲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冲到牲口棚,掀开破旧的帘子,只见陈老二低着头,手里死死攥着缰绳,像被钉住了一般,任凭母亲如何劝说,喉咙里只发出含混不清的咕哝声。

堂屋里,姑娘的父亲坐了许久,始终不见陈老二的身影,脸色越来越阴沉。

临走时,他无奈地对媒人摇头:“这孩子太木讷了,连面都不愿见,往后可怎么过日子哟。”

就这样,这门亲事无疾而终。

此后,媒人又陆续说了好几门亲事,可每次都因陈老二的怯懦与木讷告吹。

陈家父母愁白了头,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

在那个讲究“成家立业”的年代,儿子娶不上媳妇,成了他们心头最大的疙瘩。

最终,老两口把主意打到了女儿陈玉芬身上——换亲,用女儿的婚姻换儿子成家,这在当时并不少见。

陈玉芬可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读过书、见过世面,思想比同龄人要前卫得多。

当父母提出换亲的想法时,她气得浑身发抖:“凭什么要用我的一辈子,来换哥哥的婚姻?

我也有自己的人生!”

可父母却固执己见,觉得女儿的婚事可以再等等,必须先解决儿子的终身大事。

日子就在无休止的争吵与冷战中过去。

陈玉芬的婚事被一拖再拖,转眼间也快到三十岁了。

看着因自己的婚事而愁眉不展的妹妹,陈老二心中满是愧疚。

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红着眼眶对妹妹说:“妹,别换亲了,大不了我打一辈子光棍……”命运总是无情,陈家父母终究没能等到儿女成家的那一天,带着满心的遗憾相继离世。

没了父母的催促,换亲的事自然也就作罢。

后来,陈玉芬通过他人介绍,遇见了合适的人,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

而陈老二,依旧寡言少语,守着那间老屋和牲口棚,在岁月的长河里,独自前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