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赴县买衣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中华的江山烽火连天:中原军阀混战,张作霖的实力支撑着关东的山河。

外寇眼红美丽富饶强取豪夺,北有俄国人铁蹄践踏,南有日本人伸进了魔爪,时而爆发战争狗咬狗。

遭涂炭的是黎民百姓,说不定什么时候,兵灾匪祸就会突然降临到老小的头上。

这年金秋处暑时节。

早晨,旭日喷发万道金光,腾跃而上拨云驾雾。

榆树县奔五常县的千年古道,东西伸展沐浴着艳阳的金辉。

古道的南北两翼雾气缭绕莽莽苍苍——蒿草萋萋擎着露珠晶亮、林木丛杂葳蕤争荣、村落和庄稼地间或点缀昭示着中华子孙的生存足迹。

古道上自西向东,迎着朝阳奔来一辆二马车。

赶车的老板子叫史友发,是一个国字脸连鬓胡须、大光头、大眼睛、看年纪西十上下岁的魁伟汉子。

他穿一身带补丁的黑色衣裤,坐在车前端挥动鞭子,水曲柳鞭杆梢头的牛皮鞭绳儿舞出清脆的响亮,却没有打在马身上。

两匹马摇头甩尾蹄声得得花轱辘车轮辚辚向前。

王永桂坐在车厢中间。

看她年纪西十来岁,头上银簪挽别着发髻,风韵犹存的眉眼透露着端庄秀丽。

上身穿没补丁的蓝布掩襟夹袄,黄铜扣子闪闪发亮。

下身是一条新黑布裤子,大脚丫上露出白布袜子和千层底布鞋。

她的男人上些年意外去世了,为他留下了一个儿子。

她是五常县和榆树县交界的西道荒屯的女屯长,有一手很高明的医术。

全村男女老少有了毛病,找她一扎古就好了,因此很受乡亲们的尊敬。

她是车老板史友发暗恋孜孜追求的偶像。

她身前挨着史友发的是她的儿子周文翔,看年纪十七八岁,人生的一双明目、浓黑的眉毛、红脸膛、英挺的鼻子、一副笑呵呵地面相。

上下合身的蓝布裤褂,显得干净利落英俊飒爽。

王永桂身后是没过门的儿媳妇李荣春。

这姑娘比周文翔小一岁,一双忽闪澄澈的大眼睛、双眼皮,漂亮的首鼻子,瓜子脸上一张小嘴巴,一笑两腮俩酒窝儿,一头漆黑的头发梳编成了一支大辫子垂在脑后,辫梢扎着红头绳。

一身蓝底碎花裤褂。

脚上的鞋面上绣着花朵儿。

她抱王永桂的一只胳膊依偎着:“老师娘,打算给我哥做啥样儿棉衣裳?”

王永桂笑微微:“你说呢?”

李荣春看一眼周文翔:“我说呀,咱得做一套新样式的,哪得合身、暖和、好看、带劲儿。

我哥穿上往那儿一站,得西面通亮!”

王永桂微笑:“好啊,就这样,尽量让你哥穿得齐整点,你说了算,你就张罗着做吧。”

李荣春:“您大撒手可不行,您是定盘星啊,我学习着帮把手。”

王永桂微笑着点头:“你别往后稍哇,你得磨练着当家主事了。”

李荣春:“还是老师娘当家主事,我磨练好了再当家也不晚啊。”

史友发:“春啊,你十七了吧?”

李荣春答应:“嗯呐,比我翔哥小一岁。”

史友发:“大姑娘了。

真是关东山一大怪,大姑娘心向外。”

李荣春:“咋心向外了?”

史友发:“大姑娘了像鲜花一样儿,不琢磨着自己穿点啥,倒惦记着他哥穿啥,这不是向外吗?”

李荣春:“我们早晚是一家人,没有里外。

我关心我翔哥,没毛病吧?

老师娘早就告诉我,姑娘家有正事儿有能耐会过日子是最要紧的。”

史友发:“你一口一个老师娘,你是叫老师,还是叫娘啊?”

李荣春:“那么明白个大叔,这还不知道?”

史友发挥鞭催马撅着小胡子微笑晃动脑袋:“不知道,我总觉得咬嘴。”

李荣春:“老太太教我认字、学医、懂人生道理、练习拳脚,这是老师,体贴疼我就是娘,这加到一块儿,不就是老师娘吗?”

史友发点达头哈哈笑起来:“这丫头说的也对哈。

嫂子,快该我喝喜酒了吧?”

王永桂笑微微:“嗯,等秋收打完场,咱就老少乡亲们好好喝一场。”

史友发回头:“春啊,这丫头偷着抿嘴乐呢?

你呀早点改口,叫老师婆母娘吧!”

周文翔伸手隔揪史友发胳肢窝儿。

史友发躲闪嘻哈笑:“你个臭小子,这还没过门呢,就帮上啦?”

王永桂和李荣春和周文翔都笑起来。

二马停止奔跑,拉着车子上了一道漫坡,进入五常街里。

车子来到一处背静街角停下,史友发搬下车上后边的马槽,拿草袋子倒进草开始喂马。

史友发看车,王永桂娘仨走向街上店铺购买东西。

五常县城大街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

王永桂在头前,一对年轻的跟在后边。

三人进了一家布匹店。

掌柜的热情招呼打理生意。

王永桂和李荣春品评着布匹的花色质量,挑选好了。

老板按照尺寸一一给顾客量好裁下。

买好了衣料,又买了棉花。

老板打算盘劈里啪啦响:“布匹和棉花算大洋三块两毛七,给你抹零去稍,给三块吧。”

周文翔:“谢老板,对账。”

老板看周文翔:“哦,你算出来了?”

周文翔点头:“我是心算。”

老板夸赞:“好样的小伙子,招人稀罕。”

王永桂掏出怀中口袋,开付了银钱。

李荣春和周文翔提着包着布料和棉花等物的包裹,随着王永桂走出布庄来。

娘仨来到饭铺,饭铺里正炸油亮亮黄乎乎的***花。

王永桂掏钱买了十根,拿纸包了,拿起来往回走。

王永桂:“咱们回去换你大叔看着喂马,让你大叔去买东西,咱们再垫补点饭就赶紧回家。”

周文翔看定母亲:“娘,好不容易来趟县城,我想去买面小镜子。”

王永桂明白儿子是在给没过门的儿媳买:“哦,把包裹啥的都给我,你俩去吧。”

李荣春:“老师娘拿不过来吧?

咱们送到车跟前再去吧。”

王永桂:“看着挺大的堆,没有分量,拿过来了。

你俩去吧,早去早回。”

周文翔和李荣春把手上包裹递给母亲。

王永桂把布匹包裹夹在右边胳肢窝下,右手提着棉花包,左手拿着麻花叮嘱:“别往远走买了就赶紧回来,县城不像咱屯子,别招灾惹祸啊。”

周文翔和李荣春点头答应:“娘放心,我俩不是小孩子了,保准不惹祸。”

两人说完转身离开母亲。

王永桂欣喜地看着两人离去,转身往回走。

周文翔和李荣春大步走着偷偷回头,见母亲在往回走,两人对视一眼,欣喜地牵起手来像燕儿似的欢快向前。

两人来到一家杂货铺前,牵着手走进去。

杂货铺里,一个老头站在柜台里。

两人走进来,周文翔:“掌柜的,有没有小镜子?”

老头笑呵呵:“有哇,大镜子小镜子全有。”

周文翔文质彬彬:“请掌柜的拿几个小镜子来,我俩看看。”

老头从柜橱里拿出几个小镜子放在柜台上,有方的,还有圆的。

李荣春拿起小镜子观看:“掌柜的一个多少钱?”

老头依然笑呵呵:“我们不卖掌柜的。”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