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52年的冬天,雪下的特别大,寒风卷着雪花,拍打着刘家村那扇用纸糊的窗户,

屋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裹着打满补丁的破棉被,哭声却格外响亮。“他爹,

你看这孩子哭的多有劲!”虚弱的母亲望着门外白茫茫的田野,叹了口气,“就叫群羊吧,

像羊一样,吃草好养活。”刘群羊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四个弟妹。

从小他就懂得“长子如父”的道理。六岁放牛,九岁下地干活,上完五年级就不上学了,

成了生产队里的"好劳力"。他才十二岁,粗糙的手掌已布满茧子,

黝黑的小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羊娃儿哥,我们一组吧!

”生产队里同龄的男娃儿、女娃儿都爱跟他搭班子。他干活从不偷懒,总是第一个到地里,

最后一个离开。别人锄一垄地的时间,他能锄完两垄。傍晚记工分时,他们组拿分总是最多。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刘家村。已经二十六岁的刘群阳听说自己能做买卖了,

兴奋的一夜没睡,第二天天没亮,就拉着二弟双喜,去离村里有30多里路远的南山。

“大哥,咱们真要砍柴卖吗?”双喜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嗯,听说镇上的柴火能卖钱。

"群羊挥舞着砍,动作麻利,“咱们年轻力壮,不怕吃苦,就能挣钱。

”兄弟俩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徒步30多里路砍完柴再背到镇上去卖,

一天下来手被荆棘划得满是血口子,肩膀磨破了皮,但看着攒下来的钱,两人相视一笑,

觉得值了!一个月后,群羊在集市上听到两个商贩闲聊:“峪山的黄豆便宜,

拿到张集那边能卖高价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晚,群羊拉着双喜商量:“喜娃儿,

我们去卖黄豆吧!听说1斤能挣一两分钱呢!”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兄弟俩就出发了!

徒步二三十里,到了虞山镇,用卖柴攒的钱买了200多斤黄豆,他们没有运输工具,

全靠肩膀挑!“大哥,我肩膀痛……”返程的路上,返程的路上,双喜呲牙咧嘴的说。

群阳看了看弟弟红肿的肩膀,二话不说,把双喜的黄豆分到一半到自己的肩膀上,

一百多斤的重量压的他腰都直不起来了,脚底磨出了血泡,他就扯块破布裹上继续赶路。

到了张集,黄豆果然卖了好价钱赚早赚来的两块钱,他们高兴的像个孩子。“大哥,

我们回去的时候买点红薯吧!我们镇上的红薯卖的贵,这边卖的便宜!”群羊眼睛一亮,

“好主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黄豆去红薯回”的小买卖。每次赚个两、三块钱,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三个月后,群阳让堂叔帮忙做了一辆木板车,

这样以后他们可以多拉点货。2 雨中贵人兄弟俩啊,摸着粗糙的木把手兴奋的去张集了。

那天他们去的早,凌晨已经收好黄豆,把板车装的满满的,兴冲冲地出发了!天空阴沉沉的,

但被发财梦冲昏了头脑的两人也没在意,以为是阴天下不来雨。到半路忽然电闪雷鸣,

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糟了!黄豆淋湿了就完了。”群羊脸色大变,黄豆一旦受潮,

不仅卖不上价,还可能发霉变质,血本无归。兄弟两人手忙脚乱的脱下外套盖在黄带上,

然后把雨布和蓑衣都铺在黄豆上,他们就剩斗笠带头上,但雨越下越大,转眼间浑身湿透了,

板车上的黄豆虽说盖住了,也不能再淋雨了。“大哥,咋办呢?这可是全部的家当了!

”双喜,急得快哭了。群羊咬咬牙说:“推快点,前面好像有个村子!

”两个人拼尽全力推着沉重的板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的前行着,雨水模糊了视线,

板车不断地打滑,忽然一个轮子陷进了泥坑,无论怎么推都纹丝不动。就在兄弟俩绝望之际,

一道手电筒照了过来。“需要帮忙吗?”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雨中响起。

来人是个30多岁的汉子,身材魁梧,穿着军用雨衣不等回答,他就蹲下来检查板车,

“车轮陷住了,来我们一起抬!”三人数123一起用力,终于合力终于把板车抬出了泥坑。

汉子看了车上湿漉漉的雨布下盖着的麻袋,“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群阳喘着气,

老实地回答"黄…黄豆!”“淋湿了就糟了,我家就在前面,先去避避雨吧!”到了汉子家,

他们才发现这是一间供销社。汉子叫陈安国,是退休军人,现在负责这个村子里的供销社。

“你们这是做买卖呀?”陈安国一边帮他拿干毛巾擦雨水,一边问。群阳不好意思地说,

“刚开始做。”“有胆量!现在政策放开了,做买卖不丢人!”陈安国笑着说。

"你们吃饭了吗?"他接着问兄弟俩。"急着赶路,还没呢。”群羊红着脸回答。

陈安国从房间里面拿出几块烙馍和一碗酱萝卜丝,又给他们倒了两碗白开水,

爽朗地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先将就吃一点!”兄弟俩感激的连说“谢谢”。吃饱喝足了,

等了一会儿雨没下了,临走的时候,陈安国问他们,“你们这一趟能挣多少钱呀?

”群羊老实地回答“除去本钱能赚二、三块钱。”陈安国摇摇头说“太辛苦了!知道芝麻吗?

现在芝麻价钱好,一斤能挣5分钱,而且体积小,连板车一次能拉五百斤。

”兄弟俩听完眼睛都瞪大了,"五百斤,那不就能挣二十五块钱了?”“没错,

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芝麻收购点,我看你们人实在,又不怕吃苦,

愿意帮你们一把!”陈安国拍着群羊的肩膀回答着。3 芝麻开门回程的路上,

兄弟俩开心的讨论着这个机会,板车在月光下吱吱作响,但他们的心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大哥,我们遇上贵人了"双喜激动地说。群阳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村庄轮廓,

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是啊,好日子马上要来了!”刚回到家后,

他们的母亲陈志兰就从屋里冲出来,赶紧接过板车,心疼地说:"儿呀,快去洗洗,

灶台上有饭菜,吃了好好歇歇!”村里人尊称她"陈大炮",她个子又高又结实,

乌黑的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脸上的皱纹夹着常年劳作的晒斑。说起她呀,

村里既敬重她又喜爱。她说话幽默风趣,有一次她在干菜园里干活的时候,裤裆的线裂了,

回家的时候,她把菜篮挡在***后面,村里人碰见他了,说“陈大炮,

你把篮子放在***后面干嘛呀?"她笑眯眯的大着嗓门说,“哎呀,不瞒你们说,

刚刚在干活的时候放了个屁,把裤子就冲破了!”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

他们父亲是老实温和的人,一天到晚都笑眯眯,好像就碰不到为难的事。

兄弟俩吃好饭顾不上休息,拉着母亲就进了屋,

兴奋地把遇到陈安国以及芝麻生意的事说了一遍。“娘,您说这事儿咋样?

”群羊满眼期待地看着母亲。“陈安国这人我听说过,是个实在人,他给指的路,错不了。

”母亲陈志兰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时父亲也走进屋,笑着说:“我看行,咱不怕吃苦,

就怕没机会。这芝麻生意能赚不少,试试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仔细商量起来。

如何筹集买芝麻的本钱,怎么运输,销路又该怎么拓展。兄弟俩认真地听着父母的建议,

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他们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群羊和双喜干劲十足,

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第二天,他们便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准备大干一场,

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大清早,兄弟俩就去找本家的兄弟刘江、刘河,

告诉他们做收芝麻的生意,需要他们两人加入合伙做。听完群羊的生意计划后,

刘江、刘河心动了,他们兄弟俩在附近村落里亲戚多,人缘广,

让他们在村里联系卖芝麻的乡亲们,群羊兄弟俩负责验收芝麻的质量并销售出去,

本钱一起出,赚钱了一起分,这样的好事谁都愿意做,何况是自家兄弟介绍的呢!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