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租了一间小公寓,虽然不大,却被他们布置得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
苏琴会在林文轩下班后,为他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林文轩则会在周末,带着苏琴去郊外写生,记录下她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那时的苏琴,笑容里充满了少女的娇羞和对未来的憧憬,她会依偎在林文轩怀里,轻声细语地描绘他们未来的家,有大大的落地窗,有洒满阳光的书房,还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林文轩那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拥有了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圆满。
然而,蜜月期的甜蜜很快被现实的琐碎所侵蚀。
苏琴性格中强势的一面,在婚后逐渐显露。
她开始对林文轩的生活习惯指手画脚,从穿衣打扮到工作应酬,无一不被她纳入“管理”范围。
林文轩最初以为这是爱的表现,是苏琴对他的关心。
他总是顺从地听从她的建议,甚至为此改变了许多自己的习惯。
他以为,只要他足够爱她,足够顺从她,他们的婚姻就会永远幸福下去。
第一次激烈的争吵发生在婚后一年。
林文轩的一个设计方案在公司内部获得了高度认可,他兴奋地回家与苏琴分享。
然而,苏琴却泼了一盆冷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
不过是小打小闹,什么时候你能设计出像‘城市之光’那样的大项目,再来跟我炫耀。”
林文轩的笑容僵在脸上,他试图解释,但苏琴却转身走开,留给他一个冰冷的背影。
那一晚,苏琴没有和他说一句话,也没有给他一个眼神。
林文轩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和愤怒,他试图与她沟通,但苏琴只是冷冷地回应:“我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他们婚姻中第一次出现“冷处理”,也是林文轩第一次尝到冷暴力的滋味。
从那以后,苏琴开始频繁地使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两人的矛盾。
每当林文轩试图与她沟通时,她总是以沉默、敷衍、转移话题来回应。
她会突然变得异常忙碌,将自己沉浸在工作中,或者长时间地玩手机,对林文轩的存在视而不见。
林文轩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被困在透明玻璃罩里的人,无论他如何呼喊,如何敲打,都无法触及到苏琴的内心。
这种无声的对抗,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具杀伤力,它一点点地消磨着林文轩的耐心和爱意。
林文轩在婚姻中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苏琴通过冷暴力,巧妙地掌握了婚姻的主导权。
她不再需要通过争吵来表达不满,只需要一个冷淡的眼神,一句敷衍的话语,甚至一个无声的背影,就能让林文轩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挫败。
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再次引来苏琴的“冷处理”。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他变得压抑、敏感、自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林文轩曾听过一个关于“情感账户”的比喻。
他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账户,每一次积极的互动,每一次真诚的沟通,每一次爱的表达,都是往账户里存钱。
而每一次争吵、每一次伤害、每一次冷漠,都是从账户里取钱。
林文轩和苏琴的情感账户,早己透支。
他们的爱意,在一次次的冷暴力中被消耗殆尽,只剩下空荡荡的账户,和彼此之间日益加深的隔阂。
林文轩试图挽回。
他买过鲜花,准备过烛光晚餐,甚至放下身段,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向她道歉,尽管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可苏琴的回应,永远是那张冷若冰霜的脸,和那句足以将人打入深渊的:“你又想干什么?”
他的热情,一次次被浇灭,最终只剩下麻木和绝望。
他开始明白,这场婚姻,早己不再是爱的港湾,而是一场无休止的权力游戏,而他,早己在这场游戏中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