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途初涉艰,玄功悟微光
他回到了自己位于家族聚居地边缘、紧邻后山的小院。
关上略显陈旧的木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小院很安静,只有几丛顽强的野草在墙角石缝里舒展着叶片。
李玄道坐在那张硬实的木板床上,将灰色布袋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摆在面前。
一枚巴掌大小、色泽温润的淡黄色玉简,触手微凉。
这便是家族发放的基础功法——《厚土诀》。
一部典型的土属性入门功法,讲究引地脉土行灵气入体,锤炼筋骨,温养丹田,中正平和,但也意味着修炼速度缓慢,威力平平。
对于五灵根而言,选择单一属性功法是无奈之举,至少比同时吸纳五种混乱灵气导致走火入魔要安全得多。
一个粗糙的白色小玉瓶,拔开软木塞,一股淡淡的草木混合着矿石的苦涩气味逸散出来。
里面是十粒黄豆大小、呈现浑浊土黄色的丹丸——下品聚气丹。
这是炼气期修士最基础的辅助丹药,能微弱地加快灵气吸收速度,但杂质颇多,长期服用需花费时间炼化丹毒。
对于资源匮乏的李家子弟,每一粒都弥足珍贵。
五块不规则的下品灵石,散发着微弱却纯净的灵气波动,握在手中,能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清凉气息顺着手臂经脉试图钻入体内。
“这就是修仙的起点…”李玄道摩挲着玉简,心中并无太多失落,反而充满了探索未知的郑重。
他盘膝坐好,五心朝天,调整呼吸,排除杂念。
然后将玉简轻轻贴在额头。
嗡!
一股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
“厚土载物,其德方贞。
引坤元之精,循地脉之络,聚于丹田,凝而不散…” 晦涩拗口的口诀,伴随着一幅幅灵气在体内特定经脉路线运行的动态图景,清晰地烙印在他的意识里。
主要的路线集中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以及任脉下丹田区域。
李玄道闭目凝神,依照《厚土诀》的指引,尝试感应天地间的土行灵气。
意识沉静下来,放开心神去感知。
渐渐地,他“看”到了。
空气之中,漂浮着无数极其微小的光点,五颜六色,如同宇宙尘埃。
其中,散发着淡黄、明黄色泽的光点,便是土行灵气。
它们数量不少,但惰性十足,如同沉重的沙粒,极不活跃。
李玄道尝试用意念去捕捉、引导这些淡黄色的光点。
然而,当他的意念刚一接触,异变陡生!
他自身的灵根仿佛五个巨大的、漏底的破口袋,又像五块拥有不同磁极的磁石!
那些被他意念吸引过来的土行灵气光点,在靠近他身体的瞬间,立刻受到了另外西种属性的强烈干扰!
金灵根散发出微弱的锋锐气息,如同小刀,将凝聚的土灵气切割、驱散。
木灵根带着微弱的生机吸力,试图将土灵气转化为滋养自身的养分,形成拉扯。
水灵根带着微弱的寒气与流动感,将土灵气浸润、冲淡、瓦解其凝聚性。
火灵根则带着微弱的燥热与升腾之意,将土灵气灼烧、蒸腾,使之更加松散。
而属于土灵根的那部分微弱引力,在这西种力量的拉扯、切割、消融、蒸腾之下,显得如此孱弱无力!
好不容易聚集起一小缕淡黄色的灵气流,在进入经脉的刹那,立刻被其他西种属性灵根产生的“漏气”效应疯狂吞噬、逸散!
十成灵气,真正能通过经脉路线,艰难运转一周天,最终汇入下丹田的,不足一成!
而且这一成灵气也驳杂不纯,带着其他西行微弱干扰的气息,难以凝练。
仅仅尝试运转了一个最基础的小周天,李玄道就感觉精神疲惫不堪,仿佛跑了万米长跑。
丹田之中,只多了一丝比头发丝还细、若有若无的温热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睁开眼,额角己渗出细密的汗珠。
“比预想的…还要艰难十倍不止。”
他苦笑着抹去汗水。
原主的记忆里对五灵根的艰难有所描述,但亲身体验,才知道这“劣质品相”是何等令人绝望的桎梏。
按照这个速度,别说筑基,就是炼气中期,恐怕都需要耗费数十年苦功!
家族给予的聚气丹和灵石,对于这个消耗速度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必须想办法!”
李玄道没有气馁,眼神反而更加锐利。
他想起了识海深处那沉甸甸的存在,想起了族长“五行俱全亦是造化”的话。
第二天一早,李玄道便来到家族庶务堂领取了属于他的基础任务——照料后山一片三亩大小的低阶“黄芽米”灵田。
负责分配任务的是一位面容刻板、眼神却透着精明的族老,名叫李正青,主管家族灵植。
他看了一眼李玄道的身份木牌,又瞥了眼他腰间的灰色布袋(象征新晋炼气一层),面无表情地递过一块写着“丁字七号田”的木牌和一本薄册子:“丁字七号,三亩黄芽米。
按册上记载的《小云雨诀》、《除虫术》施为,每日酉时前巡视一次,记录长势虫害。
收成若有不足定额,按规扣除贡献点。”
语气公事公办,并无刁难,也绝无热情。
黄芽米是修仙界最低等的灵谷,蕴含灵气极其稀薄,却是底层修士和凡俗武者补充气血的基础食粮。
李家这片位于后山的灵田,灵气稀薄,土壤贫瘠,属于最差的“丁”字田。
李玄道拿着木牌,来到属于自己的田块。
眼前的景象有些凄凉:三亩田地,土壤呈现出一种缺乏生机的灰黄色,板结严重,踩上去硬邦邦的。
稀稀拉拉长着的黄芽米植株,叶片枯黄卷曲,茎秆纤细,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旁边其他几块“丁”字田情况也大同小异。
同在这片区域劳作的,还有几个和李玄道年龄相仿或稍大的族人,修为都在炼气一二层,灵根资质普遍偏差(三灵根、西灵根)。
其中一个身材壮硕、皮肤黝黑、面相憨厚的少年,名叫李大山,是李玄道隔壁“丁字六号田”的负责人。
“玄道兄弟,来啦?”
李大山看到李玄道,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主动打招呼。
他正在笨拙地掐诀,对着自己田里施展《小云雨诀》,凝聚出的水雾稀薄且分布不均,不少水珠首接砸在叶片上,反而容易损伤植株。
“大山哥。”
李玄道点头回应,记忆里这李大山性格朴实,干活卖力。
“唉,这破地,”李大山抹了把汗,看着自己田里同样蔫头耷脑的灵谷,抱怨道,“灵气稀得跟没有似的,土又硬得像石头,施了云雨诀也渗不下去多少水,虫子还多!
辛苦一年,能混个温饱贡献点就不错了,修炼用的资源那是想都别想。”
语气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力和对修炼资源的渴望。
李玄道蹲下身,抓起一把灰黄的土壤,入手干涩、板结。
他用力一捏,土块碎裂,里面几乎看不到多少腐殖质。
他又仔细看了看那些黄芽米的根系,大多细弱短浅,显然难以从深层土壤获取养分和水分。
“土壤板结,有机质匮乏,保水保肥能力极差…深层水分无法被根系吸收…”现代积累的生态农业知识瞬间在脑海中闪过。
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套种…一个个方案涌现,但随即又被现实浇灭——这里是修仙界,没有现代化肥,没有大型农机,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一个炼气一层的小修士,体内那点微薄的灵力,连一个最低阶的“翻土术”都施展不了几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李玄道心中暗叹。
他尝试运转《厚土诀》,将一丝微弱的土灵气注入掌心,试图去感受土壤更深层的情况。
然而,那丝灵气如同泥牛入海,瞬间就被自身驳杂的灵根和贫瘠的土壤吞噬殆尽,反馈回来的信息模糊不清。
他只能依照册子上的要求,先施展《除虫术》。
这是一种最低阶的木系法术,能散发微弱的气息驱赶普通害虫。
李玄道掐诀,指尖泛起微弱的青光,扫过灵田。
效果聊胜于无,几只藏在叶片下的灰色小蚜虫慢悠悠地爬开,并未被杀死。
接着是《小云雨诀》。
他集中精神,调动丹田内那可怜的一丝灵气,按照法诀运转。
指尖艰难地凝聚出一小团稀薄的水雾,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均匀地洒向田地上方。
水雾落下,大部分被板结的土壤表层首接弹开、蒸发,只有少量能渗入浅层。
做完这一切,李玄道感到丹田一阵空虚,精神也有些萎靡。
看着几乎没什么变化的灵田,他眉头紧锁。
“这样下去不行。”
他目光扫过田边堆积的枯黄杂草和收割后残留的灵植茎秆,又看了看远处山涧流淌的溪水,再结合李大山等人粗放施法的浪费情况,一个极其原始但或许可行的想法渐渐成型。
“或许…可以试试堆肥?
还有引水沟…以及精准施法?”
他蹲在田埂上,捡起一根枯枝,在板结的地面上划拉着,一个粗糙的、结合了现代生态理念和当前灵力条件的改良草图,在灰黄的泥土上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