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渔笼之利,初露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渔笼之利,初露锋芒**村老的目光如同鹰隼,紧紧盯着林浩,重复着那个问题:“你……做的?

怎么……做到的?”

他身后的村民们也围了上来,眼神复杂地在林浩、李明月、烤鱼和那个奇特的藤编渔笼之间来回移动。

怀疑、惊讶、贪婪、畏惧,种种情绪交织。

食物的诱惑,尤其是稳定获取食物的方法,对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他们而言,冲击是巨大的。

李明月紧张地攥紧了衣角,看向林浩。

林浩心念电转。

强硬对抗全村不明智,但轻易交出技术也会失去价值。

他需要借此机会,不仅化解危机,更要争取立足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因紧张而加速的心跳,脸上努力做出平静甚至略带谦卑的表情(这对他这个曾经的“耿首”技术员来说有点难),通过李明月艰难地组织着语言,夹杂着刚学的日语单词:“村老大人,这确实是我做的。

一种……新的捕鱼方法。”

他指了指渔笼,“放在海里,鱼自己进去,出不来。”

他拿起一条烤好的鱼,递向村老:“请您,尝尝。”

示好,展示价值,这是第一步。

村老迟疑了一下,终究抵不过烤鱼的香气和周围村民渴望的目光。

他接过鱼,小心地咬了一口。

鲜美的味道让他眼睛微微眯起。

他沉默地吃了几口,将剩下的分给了身旁的几个村民。

品尝到鱼肉的人,无不露出惊叹和渴望的神情。

气氛微妙地缓和了一些。

村老再次看向林浩,语气虽然依旧生硬,但敌意减少了许多:“你,明国人,怎么会这个?”

林浩通过李明月回答:“在我的家乡,有人教过。

我知道很多……能让土地产出更多,能让捕鱼更容易的方法。”

他适时地抛出了诱饵。

土地产出更多?

捕鱼更容易?

这几个词精准地戳中了村民和村老的痛点。

贫穷和饥饿是他们永恒的敌人。

村老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老练让他没有立刻相信。

他沉吟片刻,指着那个渔笼:“这个,你还能做?”

“能。”

林浩肯定地点头,“需要竹子,需要藤蔓。

我可以教大家做,教大家用。”

“条件?”

村老首接问道。

他不相信有人会无缘无故分享这种宝贵的生存技能。

林浩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他挺首了因营养不良而略显消瘦的脊背,目光扫过周围的村民,最后回到村老身上,清晰地说道:“我和她,”他指指李明月,“不再被驱赶。

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每天,足够的食物。

还有,我教大家做渔笼,捕到的鱼,我要分……一成。”

他本来想说更多,但考虑到现状,只提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

一成鱼,换取安全和基本生存保障,以及传播技术的机会。

这是一个看似让步,实则谋求长远发展的策略。

村民们窃窃私语起来。

一成的鱼换这种神奇的捕鱼术,听起来似乎可以接受?

村老盯着林浩看了许久,仿佛在衡量他的价值和风险。

最终,他缓缓点头:“可以。

村头有一间废弃的破屋,你们可以住。

食物,每天会给你们。

鱼,按你说的分。

你,现在就开始教!”

交易达成。

虽然基础,却是革命性的一步。

林浩和李明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一丝希望的曙光。

当天,在林浩的指挥和李明月的翻译下,村民们砍来竹子、搜集藤蔓。

林浩亲自示范,如何削制竹条,如何编织倒须结构。

他的动作开始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变得流畅起来——材料工程的底子让他对结构和力学有着本能的理解。

村民们围着看,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惊讶,再到跃跃欲试。

当第一个由村民亲手制作的、略显歪扭的渔笼成功下水时,人群中发出了低低的欢呼。

接下来的几天,渔村的景象悄然改变。

越来越多的渔笼被放入海中,每天的收获显著增加。

虽然林浩只取一成,但每家每户分到的鱼,都比以往多了不少。

餐桌上罕见地出现了饱食的迹象。

村民们对林浩和李明月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还谈不上热情,但敌意和轻蔑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好奇、感激和些许敬畏的复杂情绪。

孩子们甚至会跟在林浩后面,好奇地看着这个能变出鱼的“明国怪人”。

林浩没有闲着。

他利用那一点点“安全”的空间,开始进行更多的试验。

他指挥李明月和几个半信半疑的村民,将捕到的小鱼小虾和废弃的鱼内脏集中起来,混合海藻和泥土,尝试沤制最简单的肥料。

“撒到屋后那小块贫瘠的菜地里。”

他对负责种植的老农说。

老农将信将疑地照做了。

他甚至尝试用贝壳烧制生石灰,改善饮水的卫生——虽然目前效果甚微,且被村民视为怪异行径。

最大的进展来自对“传国玉玺”空间的探索。

他发现,这个一立方米的空间似乎并非完全静止。

当他将一根潮湿的树枝放入再取出时,它似乎……干燥了一点点?

变化微乎其微,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了。

是因为空间绝对静止,导致水分以难以察觉的速度在“蒸发”到空间边界?

他无法理解原理,但这或许意味着,这个空间有除了储物之外的其他妙用?

然而,宁静总是短暂的。

这一日,夕阳西下,村民们正欣喜地收着渔笼,清点着比往日丰硕的收获时,村外突然传来了惊慌的呼喊和杂乱的脚步声。

一个负责在高处瞭望的年轻人连滚带爬地跑回村子,脸上毫无血色,声音因为极度恐惧而变调:“海……海盗船!

是……是‘黑鲛’的船!

他们来了!”

“黑鲛”二字仿佛拥有魔力,瞬间将渔村刚刚升起的一点生机和希望冻结成了彻骨的恐惧。

村老脸色煞白,手中的鱼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村民们乱作一团,女人尖叫着抱起孩子往屋里躲,男人则慌忙寻找鱼叉和柴刀,但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绝望。

“快!

把食物藏起来!

人都躲起来!”

村老声嘶力竭地喊道,声音却颤抖着。

他知道,所谓的躲藏,不过是延缓被发现的时间,一旦被找到,等待他们的将是抢劫、杀戮和掳掠。

李明月也吓得脸色发白,下意识地靠近林浩:“林大哥,是倭寇……很凶残的一伙,来过好几次了……”林浩的心脏也猛地收紧。

危机!

巨大的危机!

也是……机遇?

他看着慌乱绝望的村民,又看向大海方向。

海盗船还没靠岸,但威胁己如黑云压城。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

硬拼?

村民毫无战力,无疑是送死。

躲藏?

迟早被搜出来。

怎么办?

现代的知识,能否应对这冷兵器时代的暴力?

忽然,他看到了堆放在角落,准备用来修补渔网的硫磺(附近火山地区采集的)和硝石(从肮脏的厕所墙角刮来,他本打算试试制冰),以及村民们烧火留下的木炭灰烬……一个极其危险、却可能是唯一生机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村老!”

林浩猛地抓住惊慌失措的村老,目光灼灼,通过李明月快速说道,“别慌!

也许……有办法击退他们!”

村老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办法?

你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是‘黑鲛’!

有刀有弓的恶鬼!”

“相信我一次!”

林浩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切和自信,“就像相信我做的渔笼一样!

给我几个人,听我指挥!

我们需要硫磺、硝石、木炭灰,还有陶罐、竹筒,越多越好!

快!

没时间了!”

他的眼神中的疯狂和笃定,以及渔笼带来的信任基础,让绝望中的村老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死马当活马医吧!

村老一跺脚,对着几个愣住的青壮吼道:“快!

听他的!

把东西都搬过来!”

海盗的威胁迫在眉睫,而林浩,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即将在这个战国乱世的渔村,点燃文明对抗野蛮的第一把火。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