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座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府邸之上。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楣上悬挂着“阎府”二字的匾额,笔力苍劲,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作为炎京城乃至大周王朝都赫赫有名的武道世家,阎府的清晨总是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呼喝声与兵器交击的脆响。
演武场上,数十名身着劲装的阎家子弟正在刻苦修炼,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削弱他们眼中的坚毅。
演武场的一角,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少年约莫十二三岁年纪,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色劲装,身形比同龄人要瘦削一些,但脊背挺得笔首。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挥拳踢腿,也没有手持兵器演练招式,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双目微闭,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他便是阎青锋,阎家当代家主的次子,也是如今阎家最耀眼的天才——阎赤桐的亲弟弟。
“呼……”阎青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眸清澈明亮,瞳孔深处似乎有微光流转,与寻常少年的懵懂不同,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与其年龄不太相符的沉静与思索。
就在刚才,他尝试着将自己那种特殊的“感觉”扩散开来。
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
自他记事起,他便能隐约“看到”一些常人无法察觉的东西——比如空气中流动的、如同游丝般的奇异能量;比如他人情绪剧烈波动时,身上散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晕”;再比如,当有人向他出手时,他能“预感到”对方招式的轨迹和力量的落点。
阎家将这种天赋称之为“灵觉”,但阎青锋知道,自己的这种“灵觉”似乎与族中记载的不太一样,它更加敏锐,也更加……奇特。
他私下里,更愿意称其为“元初灵觉”,因为他总觉得,这种感觉似乎能触及到某种最本源的东西。
“青锋,又在偷懒?”
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传来。
阎青锋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面容英挺的少年正大步朝他走来。
这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眉宇间带着一股自信飞扬的气度,正是他的哥哥,阎赤桐。
此刻的阎赤桐,己经是整个大周王朝年轻一代的翘楚,十三岁便领悟了“势”,修为远超同辈,更是早早便被元初山看中,获得了特招名额,是阎家未来的希望。
“大哥。”
阎青锋微微颔首,语气平静。
对于这个哥哥,阎青锋的感情很复杂。
有崇拜,有敬佩,但也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压力。
在阎赤桐耀眼的光芒下,他这个做弟弟的,似乎总是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族中之人提起阎家子弟,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阎赤桐,而他阎青锋,往往只是被顺带提及的“赤桐的弟弟”。
“又在练你的‘灵觉’?”
阎赤桐走到他面前,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丝审视,“父亲说过,灵觉虽妙,但终究只是辅助。
武道一途,根基为本,拳脚为用,光靠感觉可成不了强者。”
“我知道。”
阎青锋点头,“只是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想多了解一些。”
“奇妙?”
阎赤桐挑了挑眉,“等你什么时候能像我一样,一拳轰碎那块千斤巨石,再去研究这些‘奇妙’的东西吧。”
他指了指演武场中央那块通体黝黑的巨石,语气中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骄傲。
那是他十三岁时,为了测试自己的力量,一拳轰出,在巨石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拳印,震惊了整个阎家。
阎青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块巨石上的拳印依然清晰可见。
他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肉身强度,别说留下拳印,恐怕连让巨石晃动一下都做不到。
这便是他与哥哥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修为,更是那份霸道绝伦的力量。
“我会努力的。”
阎青锋轻声道。
阎赤桐看着弟弟平静的侧脸,眼神闪烁了一下,语气缓和了些许:“我不是要打击你。
你的灵觉确实特殊,或许以后能派上大用场。
但切记,武道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元初山的选拔在即,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好自为之。”
说完,阎赤桐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走向演武场中央,开始了他每日的修炼。
拳风呼啸,气劲西溢,每一拳打出,都引得周围的空气发出爆鸣声,引得其他阎家子弟纷纷侧目,眼中充满了敬畏。
阎青锋站在原地,看着哥哥那如同骄阳般耀眼的身影,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
他知道哥哥是好意,也明白自己的短板。
肉身孱弱,修为进展缓慢,若不是因为那特殊的“元初灵觉”偶尔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他在阎家的地位恐怕会更加尴尬。
“元初山……”阎青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向往与决心。
元初山,那是整个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