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西行初遇两界山我是唐僧。贞观十三年秋,我自长安出发西行已有月余。出了玉门关后,

风沙便一日烈过一日,白日里骄阳悬在头顶,晒得戈壁滩上的石子都发烫,

马蹄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 “滋滋” 声,仿佛下一刻就要燃起明火。夜里又冷得刺骨,

裹着两层僧袍仍能觉出寒气往骨头缝里钻,只能靠着篝火余温勉强合眼。

随行的两个仆从是唐王亲自挑选的,一个叫陈六,原是猎户出身,

手上有常年握弓磨出的厚茧,性子虽木讷却极细心,每日扎营时总会多捡些柴火。

另一个叫李二,曾在驿站做过杂役,识得些路引,一路上负责清点行囊、照看马匹。

只是连日赶路磨得两人没了言语,白日里牵着马走在前面,只偶尔回头问一句 “师父,

还走吗”,声音里满是疲惫。这日晌午,陈六突然指着前方喊:“师父,您看!

前面好像有山!”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远处地平线尽头立着一抹灰黑色的轮廓,

虽还模糊,却像一粒石子投进死水般,让我们三个瞬间精神一振 , 自打离开凉州,

沿途所见尽是戈壁荒滩,连株像样的草木都少见,久未见山,如今见了,

便知离水源该不远了。我们加快脚步,走到近前时已是暮色四合。那山比远看时更显巍峨,

山石是深褐色的,表面坑坑洼洼,像是被巨斧劈过,又被岁月啃噬出无数沟壑,

风刮过石缝时会发出 “呜呜” 的声响,竟像极了人的呜咽。山脚下立着一块石碑,

碑面被风沙磨得斑驳,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只依稀能辨认出 “两界山” 三个字,

刻痕里还嵌着些暗红色的粉末,像是干涸的血。我心中暗忖,按西行地图所示,

此处正是两界山,过了这山,便算走出大唐地界,可这山的气息,却让我莫名心慌。“师父,

咱们今晚就在这山脚下露营吧?”李二擦了擦额头的汗,指了指山壁下一处背风的凹地,

“前面也没见着人家,这地方好歹能挡挡风。”我点头应了,

三人便分头忙碌:陈六扛着斧头去附近找枯木,李二牵着两匹白马去寻水源,

我则坐在石碑旁整理行囊 , 里面除了通关文牒、佛经卷宗,还有唐王亲手赐的紫金钵盂,

以及那根乌木禅杖,杖身嵌着七个铜环,掂在手里沉甸甸的,

是临行前护国寺方丈亲手交到我手上的,说 “此杖能驱邪祟,护师父西行”。

2 山壁渗血梵文现可就在我擦拭禅杖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山壁,却猛地顿住了。

那山壁的沟壑里,不知何时渗出了些许暗红色的液体,黏糊糊的,

顺着石壁的纹路缓缓往下流,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凑近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腥气,

不似寻常山石渗出的泉水,倒像极了牲畜的血。我起身走近细看,指尖轻轻碰了碰那液体,

冰凉刺骨,且沾在手上竟擦不净,像是要钻进皮肤里一般。正疑惑间,

天边最后一缕夕阳落在山壁上,那些暗红色液体突然像是被点燃的灯芯般,开始快速凝结,

顺着石壁的沟壑勾勒出一行梵文。我自幼在金山寺研习佛法,梵文也算精通,

可这行梵文却看得我心头一紧 , 最清晰的两个字,竟是 “祭品”,

其余的字迹还在慢慢凝结,却被突然吹来的风沙盖住,只留下模糊的轮廓。“阿弥陀佛。

”我下意识地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可心底的不安却像潮水般往上涌。

这两界山在《大唐西域记》中只记载过 “山高千仞,无草木”,

从未提过有渗血、凝梵文之事,难道是我记错了?就在这时,

一个冰冷的声音突然在我脑中响起,不是我熟悉的任何声音,既无男子的粗哑,

也无女子的柔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像寺庙里的铜钟,

敲得我耳膜发疼:“释放石猴,代价是规则。记住,他不是徒弟,是枷锁。

”我惊得浑身一颤,猛地抬头四处张望,却不见半个人影 , 陈六还没回来,

李二的马蹄声也远了。我伸手摸了摸太阳穴,以为是连日赶路太累产生了幻听,

可那声音却在我脑中反复回响:“释放石猴”“代价是规则”“枷锁”,

每个字眼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夜里,李二找到了一处山泉,泉水清冽,我们煮了些干粮,

却都没什么胃口。陈六累得倒头就睡,呼噜声震天响;李二靠在帐篷杆上,眼神发直,

不知在想什么。我坐在篝火旁,望着那座黑漆漆的山,毫无睡意。禅杖就放在我身旁,

杖身的乌木在火光下泛着冷光,不知何时,

那七个铜环突然开始 “咔哒咔哒” 地转动起来,转得极快,

最后竟齐齐指向了山壁的方向 , 可山壁在几十步外,且被夜色笼罩,什么也看不见。

我伸手按住铜环,想让它们停下,可指尖刚碰到铜环,

就觉得一阵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往上爬,铜环竟像是冰做的。我赶紧缩回手,

看着那些铜环仍在转动,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这禅杖是护国寺的圣物,从未有过这般怪事,

难道这山里真的有什么邪祟?第二日天刚亮,我便叫醒了陈六和李二,说要上山看看。

陈六有些犹豫,搓着手说:“师父,这山看着怪得很,昨夜里我好像听见山上有哭声,

咱们还是别上去了,赶紧赶路吧。”李二也点头附和:“是啊师父,

过了这山就是西梁女国地界,咱们早点到那里补给也好。”可我却摇了摇头 ,

昨日那声音和山壁上的 “祭品” 二字,总让我觉得此事不简单,若不弄明白,

恐怕前路更难。我拿起禅杖,对两人说:“你们在山下守着马匹和行囊,我去去就回,

若半个时辰后我没下来,你们便顺着来路回去,禀报唐王,说我…… 未能尽责。

”陈六和李二还想劝,可见我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只是叮嘱我 “师父小心”。

我点头应了,拿着禅杖顺着山路往上走。山石崎岖,走得极慢,每走一步,

都能听见脚下石子滚落的声音,在寂静的山里格外清晰。越往上,空气中的腥气就越重,

山壁上渗出的暗红色液体也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凝成了厚厚的一层,像是暗红色的苔藓,

踩在上面滑溜溜的,险些让我摔倒。走到半山腰时,

我突然看见前方山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石缝,石缝有一人多高,里面黑漆漆的,

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微弱的呼吸声 , 不是人的呼吸,更像是某种野兽,粗重且带着热气。

我深吸一口气,举起禅杖,刚要往里探,脑中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次比上次更清晰,

像是就贴在我耳边:“规则一:唤醒仪式 ,

必须在子时三刻用禅杖敲击山壁七七四十九次,每次敲击间隔需念‘阿弥陀佛’。

若节奏错乱,山壁会睁开眼睛。唤醒石猴后,他会问你三个问题,

只能回答‘是’‘否’‘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无论他问什么,必须回答‘不知道’。

”我手一顿,原来这就是 “规则” 的开始。我盯着那石缝看了许久,

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像是在等我按规则行事。我不敢多待,顺着山路慢慢往下走,

回到山脚下时,陈六和李二正急得团团转,见我回来,赶紧迎上来:“师父,您没事吧?

”3 石猴觉醒规则启我摇了摇头,说:“无事,只是山上有些特殊,今日夜里,

我要做一件事,你们且在帐篷里待着,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不要出来。

” 两人虽满脸疑惑,却还是点头应了。接下来的白日,我便开始反复练习敲击禅杖的节奏。

我找了一块平整的山石,将禅杖举过头顶,每次敲击后念一声 “阿弥陀佛”,

确保间隔均匀。禅杖的重量不轻,练了几十次后,手臂便开始发酸,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

滴在山石上,瞬间就被晒干。可我不敢停 , 那声音说 “节奏错乱,山壁会睁开眼睛”,

我不敢想象 “山壁睁开眼睛” 会是何等恐怖的景象。有一次,我实在累得不行,

手臂一沉,禅杖落下的时间慢了半拍,刚念出 “阿弥” 两个字,

就听见身后的山壁传来 “咔嚓” 一声轻响。我猛地回头,

只见山壁上渗出的暗红色液体突然加快了流动速度,竟在石壁上汇成了一个模糊的眼形纹路,

瞳孔的位置是深黑色的,像是在盯着我看。我心中一慌,赶紧调整呼吸,重新举起禅杖,

按正确的节奏敲击,那眼形纹路才慢慢淡去,暗红色液体也恢复了之前的流速。

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暗道:这规则果然半点都不能错。入夜后,

陈六和李二在帐篷里不敢出来,我能听见帐篷里传来两人压低的说话声,夹杂着些许恐惧。

我独自抱着禅杖走到山壁前,子时将至,周围静得可怕,只有风刮过山石的声音,

像是有人在低声啜泣,又像是无数人在念诵经文,模糊不清。我掏出怀表 ,

这是唐王赐的,表盘上的夜光粉在夜里泛着淡绿色的光,我盯着指针一点点移动,

当指针指向子时三刻时,我深吸一口气,举起禅杖,对着山壁敲了下去。“咚!”一声闷响,

山壁似乎轻微震动了一下,暗红色液体顺着石壁的沟壑往下流得更快了。

我立刻念道:“阿弥陀佛。”“咚!”又一声,“阿弥陀佛。”一开始,我还能保持节奏,

可敲到第二十次时,手臂突然一酸,禅杖落下的角度偏了,敲在了山壁的一处凸起上,

发出的声音比之前更响。就在这时,我突然觉得山壁好像 “活” 了过来,

表面的山石开始微微蠕动,像是有无数条小蛇在里面钻,暗红色液体渗出的地方,

竟冒出了细小的气泡,发出 “咕嘟咕嘟” 的声音。我心一紧,赶紧调整手臂的姿势,

加快了敲击的速度,确保接下来的每一次敲击都落在同一处,间隔也丝毫不差。“咚!

”第四十九次敲击落下,最后一声 “阿弥陀佛” 念完,山壁突然停止了蠕动,

那道巨大的石缝缓缓打开,里面走出一个身影。那身影个子不高,穿着破烂的粗布衣,

衣料上满是补丁,有的地方还沾着暗红色的污渍,不知是血还是泥土。他的头发乱糟糟的,

像一团枯草,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 那是一双极亮的眼睛,

瞳孔是琥珀色的,却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气,像是能看透人心。他走到我面前,

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脚步很轻,落地时竟没有声音,像是飘过来的一般。“你是来救我的吗?

”他开口问道,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许久没说过话。

我想起脑中声音说的规则一:唤醒仪式,便点头道:“是。

”他又问:“你知道释放我的代价是什么吗?”我心中一沉,

昨日那声音只说 “代价是规则”,却未说具体是什么,便回答:“不知道。

”他盯着我的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那笑容极淡,却让我浑身发冷。他顿了顿,

问道:“你知道金蝉子是谁吗?”我脑中 “嗡” 的一声 ,

金蝉子是佛祖座下第二弟子,我只在《金刚经》中见过这个名字,却不知其具体来历,

更不知为何他会问起这个。更重要的是,

规则一:唤醒仪式明确说 “第三个问题无论他问什么,必须回答‘不知道’”。

我定了定神,压下心中的疑惑,回答:“不知道。”他听了,却没有再说话,

只是盯着我看了许久,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光芒越来越亮,像是有火焰在里面燃烧。

我下意识地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我头顶,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转身走向我们的露营地,留下一句:“明日起,跟着你走。

”4 紧箍咒语暗藏秘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 , 这石猴,

果然不是寻常之辈,他身上的气息,既像妖,又像…… 佛。接下来的几日,

我们便在山脚下露营。每日清晨,我都会被一阵轻微的响动吵醒,起身一看,

总是见石猴坐在篝火旁,盯着禅杖发呆。他的目光落在禅杖的铜环上,像是在研究什么,

可每当我走近,他就会立刻移开目光,恢复之前的冷淡模样。禅杖上的铜环,

只要石猴不在我视线范围内,就会自动转动,指向他的方向。有一次,

石猴说要去山上找些野果,走了没多久,铜环就开始 “咔哒咔哒” 地转,转得越来越快,

杖身也开始微微发烫。我心中一动,顺着铜环指的方向走去,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

竟在东侧山坡上找到了石猴 , 他并没有找野果,而是坐在一块石头上,

盯着山壁上的暗红色液体发呆,那些液体在他面前竟像是有生命般,汇成了一条细小的溪流,

顺着他的指尖往下流。“你怎么找到我的?”石猴见我过来,有些意外地问,

指尖的液体瞬间断了,像是从未出现过。我指了指禅杖上的铜环,说:“是它指引我的。

”石猴看了一眼铜环,冷笑一声:“倒是个忠心的物件,可惜,护得了你一时,

护不了你一世。”我没接话,只是看着他指尖残留的暗红色液体,想问些什么,

却又不知从何问起。除了铜环的怪事,夜里的诵经声也让我心神不宁。每天午夜过后,

总能听见山上传来诵经声,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像是有人在耳边念诵一般。

起初我以为是自己太累产生了幻觉,可接连几日都能听见,便知不是幻觉。

我仔细听那诵经的内容,竟是《心经》,可语序却是反的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变成了 “时多蜜罗波若般深行,萨菩在自观”。“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变成了 “厄苦切一度,空皆蕴五见照”。“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变成了 “色异不空,空异色不,子利舍”。那反着的经文听在耳中,

竟让我一阵头晕目眩,像是有无数根针在扎我的太阳穴。有一次,

我忍不住问石猴:“山上的诵经声,你听见了吗?”石猴正在啃一块生肉 , 不知何时起,

他每日都会自己找些生肉来吃,吃得满脸是血,看起来格外狰狞。他闻言抬起头,

嘴角还挂着血丝,眼神阴沉:“听见了又如何?那不是佛在诵经,是过去的祭品在招魂,

他们在等下一个人替他们。”我心中一寒,不敢再问,只能默默回到帐篷里,

默念正版的《心经》,可脑中却总回荡着那反着的经文,让我彻夜难眠。

更让我心惊的是紧箍的秘密。唤醒石猴的第二日,那冰冷的声音又在我脑中响起,

清晰地告知了我第二条规则:“规则二:紧箍的秘密 , 紧箍咒必须用梵文念诵,

中文会触发反噬。咒语最后三个字必须倒着念,否则紧箍会收缩到嵌进头骨。

每日寅时前必须检查紧箍是否发光。若发出绿光,立即用唾液涂抹 ,

那是石猴在试图摘下来。”我这才注意到,石猴的头上戴着一个金色的箍,

像是用纯金打造的,紧紧贴在头皮上,边缘处还刻着细小的梵文,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我试着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紧箍咒 , 那是观音菩萨临行前传授给我的,

说是 “若那徒弟不听话,便念此咒制他”,可如今看来,这咒语更像是一道枷锁,

既锁着石猴,也锁着我。我默念的是梵文版本,刚念到 “娑婆诃” 三个字,

就见石猴突然闷哼一声,双手抱头,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额头上青筋暴起,

像是在忍受极大的折磨。我心中一惊,赶紧停下,石猴抬起头,恶狠狠地盯着我,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