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成了大家眼中的能人,可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清晨,知青点里热闹非凡。
大通铺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洗漱用品摆放得井然有序。
秀儿一边梳着辫子,一边对林晓说:“晓姐,今天咱们又要去地里干活啦,用新锄头干活就是带劲。”
林晓笑着回应:“是啊,新锄头提高了效率,咱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研究其他的种植方法。”
大家吃完简单的早饭,玉米糊糊配着咸菜,便扛着新锄头前往农田。
一路上,村民们热情地和知青们打着招呼,对他们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
到了地里,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林晓看着这些玉米苗,心中盘算着如何让它们长得更加茁壮。
“晓姐,咱们今天干啥活啊?”
小军问道。
林晓说:“咱们先给玉米苗除草,然后再看看需不需要施肥。”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挥舞着新锄头,不一会儿就除去了一大片杂草。
劳动的场景热火朝天,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晓姐,这新锄头就是好使,我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
大强擦了擦汗,兴奋地说道。
林晓笑着说:“这只是第一步,咱们还要想办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让玉米长得更好。”
中午休息的时候,知青们围坐在田边,吃着带来的窝窝头和咸菜。
大家一边吃一边讨论着种植的问题。
“晓姐,我听说城里有一种化肥,效果特别好,咱们能不能弄点来试试?”
秀儿问道。
林晓皱了皱眉头说:“化肥确实能提高产量,但是咱们这儿不好弄到。
而且化肥用多了对土壤也不好,咱们可以试试用农家肥改良一下。”
这时,村里的老农学究李大爷走了过来。
李大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农书。
“你们这些娃娃,想法倒是挺多。
不过这化肥和农家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合理使用才行。”
李大爷说道。
林晓眼睛一亮,连忙请教:“李大爷,您经验丰富,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怎么合理使用肥料啊?”
李大爷笑着说:“这农家肥肥力持久,能改良土壤,但是肥力释放慢。
化肥肥力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你们可以把农家肥和化肥搭配使用,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生长阶段调整比例。”
大家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
林晓认真地把李大爷的话记了下来,打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下午,大家继续干活。
林晓和几个知青开始收集农家肥,他们把村里的牲畜粪便收集起来,堆放在一起进行发酵。
“晓姐,这农家肥味道可真难闻啊。”
周卫民皱着眉头说道。
林晓笑着说:“虽然味道不好闻,但是对庄稼可是宝贝。
咱们辛苦点,等庄稼丰收了,就都值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农家肥很快就发酵好了。
林晓带领大家把农家肥均匀地撒在玉米地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米苗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眼看着玉米就要成熟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村里突然传出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邻村的玉米地里出现了病虫害,很多玉米都被害虫啃食得不成样子。
这个消息让大家十分担心,村里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大家别慌,咱们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队长说道。
林晓站起来说:“队长,我觉得咱们可以用一些土办法来防治病虫害。
比如用辣椒水、大蒜水喷洒在玉米叶子上,这些东西有***性气味,可以驱赶害虫。”
王大哥有些怀疑地说:“这土办法能管用吗?
邻村用了很多药都没治好。”
林晓坚定地说:“咱们可以试试,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而且这些土办法对环境没有污染,对庄稼也没有伤害。”
队长想了想,说:“行,就按晓姐说的试试。
大家赶紧行动起来。”
知青们和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采摘了大量的辣椒和大蒜,煮成水后喷洒在玉米地里。
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大家都提心吊胆的。
林晓更是心急如焚,她每天都到地里去查看玉米的情况。
终于,几天过去了,玉米地里并没有出现病虫害的迹象。
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晓姐,你可真厉害,这土办法还真管用。”
秀儿兴奋地说道。
林晓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现在玉米马上就要丰收了,咱们再坚持一下,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的。”
大家看着茁壮成长的玉米,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曙光。
然而,新的难题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