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军始创自满洲正白旗人湖南督都端方。
清政府在北京创办农工商局,命端方主持局务,他趁机上献《劝善歌》,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赐三品顶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出逃到陕西。
乱局平息后,端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
次年,端方升任湖北巡抚,随即创办了六十多所新式学堂,并向日本、美国派出大批的留学生。
端方代任两江总督期间,创建了暨南大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受立宪运动的影响,派端方与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绍英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预备制定宪法。
出发之前,慈禧太后特地召见了端方,赏赐御用点心以示鼓励。
慈禧太后问端方:“新政己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
端方禀奏道:“尚未立宪。”
慈禧太后问道:“立宪有何好处?”
端方说:“立宪以后,皇位可以世袭罔替。”
慈禧太后听后喜形于色,遂有意立宪。
不料五大臣出发当天,革命党人吴樾携***式炸弹来到正阳门火车站行刺,以致启程日期推迟。
吴樾是安徽桐城人,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
他听说满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十一个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认为中华民族己到了关系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悲恨交加,千方百计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他在保定高等学堂就学期间,阅读了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深受启发。
不久,吴樾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会见革命党人赵声,共商反清革命活动。
赵声将他介绍给杨毓麟,二人成立了“北方暗杀团”,吴樾任暗杀团支部长,主张以“五步流血”的暗杀手段对付满清政权。
杨毓麟是湖南长沙人,曾东渡日本,留学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毓麟与黄兴等人组织“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声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
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铜臭”。
同年,为***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罪行,全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了“拒俄义勇队”,杨毓麟参加了义勇队。
义勇队后来遭到驻日公使蔡钧干涉,改名为“学生军”,不久又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同时提出宣传鼓动、武装起义、政治暗杀三种革命手段。
这个组织的主要活动是练习射击、学造火药、进行革命宣传、派遣“运动员”回国策动起义等等。
杨毓麟与黄兴、周来苏、苏鹏等六人在“军国民教育会”中组织暗杀团,与在横滨的梁慕光取得联系,研制出炸药十多种。
试制过程中,杨毓麟被炸伤一只眼睛,以致右眼失明,但革命党人从此掌握了自制炸药的技能。
后来杨毓麟等人由日本携带炸药潜回北京,计划在故宫内城或颐和园内一举炸毙慈禧。
杨毓麟等人在京城逗留数月,因城内戒备森严,无从下手,被迫返回上海。
次年二月,杨毓麟等人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杨毓麟任会长,章士钊任副会长,杨毓麟被组织派往上海。
黄兴等人筹备长沙起义,因事前泄露而流产,黄兴等人撤往上海。
十一月,黄兴、刘揆一与杨毓麟、章士钊等西十余人在上海新马路余庆里召开大会,决定分头发动全国学生和军队举行起义。
不料此时发生了万福华谋刺王之春未遂事件,起义受到阻碍。
王之春是湖南清泉县人,自幼参军,先后追随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等大臣,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历任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广西巡抚。
他曾出访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力行新政。
光绪二十一年(***5)一月,王之春以钦差大臣、湖北布政使、头品顶戴出使俄国大臣的身份,由上海乘船启程,千里迢迢前往俄国。
此行的目的是吊唁沙俄皇帝亚力山大三世去世,同时庆贺尼古拉二世登位,经马赛、巴黎、柏林,抵达俄国首都彼得堡。
尼古拉二世亲自接见了王之春,接受了王之春呈递的国书。
清朝遣王之春出使俄国,本意是想借俄国的力量制约日本。
但王之春出使尚未还国,中日《马关条约》己经签订。
《马关条约》使中国蒙受空前的奇耻大辱,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怒火,清政府于是命王之春再由俄国返回巴黎,与法国商订密约,请法国出面干涉。
俄、德、法三国为维护其在华的利益,联合照会日本,逼迫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
王之春在担任安徽巡抚期间,曾将安徽三十多处矿山出卖给外国,为安徽人民所痛恨。
他改任广西巡抚后,又联络法国军队绞杀革命者,并将广西路权、矿权低价转让给法国,激起众怒,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法运动,清政府被迫将王之春革职。
王之春被革职后闲居上海,仍不甘寂寞,发表卖国言论,指责革命运动,引起革命志士的仇恨。
在上海的刘师培、林獬、章士钊、万福华、陈自新等革命党人遂密谋行刺王之春,商定由陈自新、万福华执行暗杀任务。
王之春与上海名绅吴葆初关系很好,革命党便设计利用吴葆初名义邀请王之春,去英租界西马路金谷香西菜馆赴宴。
陈自新携章士钊新购的手枪,乔装成侍者,潜藏在餐馆楼上,伺机狙击。
万福华等人手持从张继之手里借来的旧手枪,埋伏在餐馆楼下,以防不测。
当晚,王之春携仆人、车夫等按时赴约,由于暗杀计划安排不周,露出破绽,王之春见势不妙,掉头便走。
万福华拔出手枪,突然冲到王之春面前,一手抓住王之春手臂,一手匆忙开枪,不料屡扣扳机,手枪却全无响应。
原来此枪撞针早己锈坏,万福华等人事先又未试用,因此功亏一篑。
王之春大喊救命,引来英租界的巡捕,万福华被捕。
章士钊得知后,次日赴巡捕房去探望,巡捕房又将章士钊以嫌疑犯拘捕。
清廷官吏在机关内搜出手枪、炸药、名册、会章等证据,清兵按册拿人,又拘捕了黄兴等十一人。
万福华等人入狱后,《警钟日报》的负责人陈佩忍、高天梅等人立即筹资为他们聘请律师,扬州志士杜课园、张丹斧等人也为之前后奔走。
蔡元培与杨笃生、獬林、刘师培等及各地革命党人也奔走营救。
万福华最终以扰乱治安罪,被会审公廨判处监禁十年,充作苦工,其他人因无证据得以获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