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才高遭妒,险象环生
走在长安的街头巷尾,耳朵里时常能清晰地听到人们对他诗词那毫不吝啬的称赞,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欢快的乐章。
李承逸之名,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在大唐那湛蓝如宝石般的文化天空中冉冉升起,光彩夺目。
然而,这耀眼的光芒却如同一根尖锐的针,刺痛了一人的眼,此人便是王崇。
王崇身为权臣,一向自恃才高,且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
他坐在宽敞奢华的府邸中,听着下人们汇报李承逸的种种声名,脸色阴沉得如同即将暴雨的天空,心中的妒火熊熊燃烧,烧得他坐立不安,遂决定设下圈套,让李承逸身败名裂。
他暗中找来几个平日里与自己关系密切且善于搬弄是非的文人,塞给他们丰厚的钱财,又拿出几本古籍,在上面圈圈点点,教他们如何指认李承逸的诗是抄袭之作,还安排了几个所谓的“证人”,只等时机一到,便上演这出诬陷的戏码。
这日,王崇差人给李承逸送去一份精致的请柬。
那请柬用的是上等的丝绸,触手光滑细腻,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言辞恳切,对李承逸的才华大肆吹捧,称此次诗会皆是长安城中的顶尖文人雅士,盼他能亲临,为诗会增光添彩。
李承逸不知是计,他本就热衷于诗词交流,见有如此盛会,欣然应允。
诗会当日,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明亮而温暖地洒在大地上,轻柔的微风如同母亲的手,缓缓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花香。
微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在轻声诉说。
李承逸身着一袭淡蓝色锦袍,那锦袍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头戴乌纱帽,英姿飒爽地来到诗会举办之地——一座清幽雅致的别院。
推开门,眼前是一片古色古香的景象,院内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石桌石凳摆放整齐。
时不时传来几声虫鸣,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
院内,文人墨客们早己齐聚一堂,有的摇头晃脑地吟诗作对,声音抑扬顿挫;有的围坐在一起品茶论道,茶香袅袅,欢声笑语不断,一片热闹景象。
其中,有几位文人看到李承逸到来,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而另一些人则面带微笑,点头示意。
微风继续吹着,树叶沙沙作响,与文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王崇见到李承逸,脸上立刻堆满了虚伪的笑容,那笑容就像一层厚厚的面具,让人一眼便能看穿其中的虚假。
他快步迎上前去,脚步急促而又刻意:“李公子,可把你盼来了!
今日这场诗会,就等李公子大显身手,让我等开开眼界了。”
李承逸拱手还礼,谦逊道:“王大人过誉了,承逸不过是喜好诗词,愿与各位同仁交流学习罢了。”
诗会开始,众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新作。
一时间,院内诗词之声此起彼伏,那声音或激昂澎湃,或婉转悠扬,佳作频出。
虫鸣声在诗词声的间隙中时隐时现,仿佛在为这场诗会打着节拍。
待众人吟诵完毕,王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笑,那阴笑就像黑暗中的毒蛇,让人不寒而栗。
他开口道:“听闻李公子才高八斗,上次聚会那首诗更是令人赞叹不己。
今日,想必李公子又有绝妙之作,还请不吝赐教。”
李承逸也不推辞,略作思索,便吟诵出一首新作《秋韵》:“金风送爽桂飘香,霜染枫林赤焰彰。
雁阵排空云路远,寒潭照影暮山苍。
蛩吟幽草添秋思,菊绽东篱溢晚芳。
坐对秋光寻妙句,诗心沉醉韵悠长。”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赞,韩愈更是抚须微笑,眼中满是欣赏。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赞叹声,如同轻柔的烟雾,与虫鸣声、风吹树叶声交织在一起。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道:“哼,这首诗看似不错,可我怎么觉得似曾相识?”
紧接着,又有几人附和起来,声称在某本古籍中见过类似的诗词,指责李承逸抄袭。
众人一片哗然,议论声如同炸开的锅,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承逸。
李承逸心中一沉,瞬间明白这是王崇的阴谋。
但他并未慌乱,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冷静地说道:“诸位,我李承逸行事向来光明磊落,这首诗乃我昨夜有感而发,亲手创作。
想必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
李承逸灵机一动,利用自己现代历史学知识,开始讲述诗词的创作背景:“昨夜,我于庭院中赏月,秋风拂面,送来阵阵桂香,那香气浓郁而醇厚,抬眼望去,枫林似火,红得耀眼,雁阵南飞,排成整齐的队伍。
如此美景,让我诗兴大发。
至于现代诗歌的发展,虽与我大唐诗词风格迥异,但其中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却有相通之处。
我从现代诗歌的自由表达中汲取灵感,融入大唐诗词的格律之美,才有了这首《秋韵》。”
李承逸条理清晰,言辞恳切,他的学识让一些原本坚信他抄袭的人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一个温婉的声音响起:“我相信李公子的才华。
以李公子之才,何须抄袭他人?
诸位莫要被有心人误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婉兮莲步轻移,神色坚定地站了出来。
其实,林婉兮内心也在挣扎,她知道站出来为李承逸说话可能会得罪王崇,给自己和家族带来麻烦,但她对李承逸的信任如同磐石一般坚定,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迈出了这一步。
她目光温柔地看向李承逸,眼神中满是信任。
李承逸心中一阵感动,望着林婉兮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深情,两人之间的感情在这一刻悄然升温。
紧接着,韩愈也站了出来,面色严肃地说道:“李公子的才情,我韩愈十分了解。
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意境深远,绝非抄袭之辈。
今日之事,定有蹊跷。”
韩愈在文坛德高望重,他的话如同重锤,让在场众人心中一震。
王崇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心中暗暗着急。
本以为此次定能让李承逸身败名裂,却没想到他竟能如此冷静应对,还得到了林婉兮和韩愈的支持。
思索片刻,王崇突然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地说道:“李公子,是我猪油蒙了心,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设计陷害你。
我罪该万死,还望李公子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这一次。”
众人皆惊,原本以为王崇会继续狡辩,却没想到他突然来这么一出。
李承逸心中冷笑,他深知王崇阴险狡诈,这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但面上仍不动声色,大度地说道:“王大人言重了,既然你己知错,此事便就此作罢。”
诗会结束后,李承逸与林婉兮并肩走出别院。
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经过此次事件,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李承逸望着林婉兮,真诚地说道:“婉兮,今日多亏有你挺身而出,承逸感激不尽。”
林婉兮脸颊微红,轻声道:“我相信你,你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李承逸在这次事件后,更加坚定了在唐朝推广自己理念的决心。
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无所畏惧。
然而,他也明白,王崇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再次出手陷害他。
回到家中,李承逸坐在书房,望着窗外的夜色,陷入沉思。
他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王崇的再次陷害。
是主动出击,还是守株待兔?
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李承逸的眼神却无比坚定,仿佛在黑暗中燃烧的火焰,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
而他与林婉兮的感情,又将在这风云变幻中何去何从?
一切的答案,都等待着时间去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