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时,发现山上的梓树又高又大,可以用来营造独木舟。
于是下令工匠砍伐,梓树惊吓变化为童子。
后代梓潼人民因梓树助大禹治水有功,建庙祭祀,并来祈求多子多孙,后嗣绵延!
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
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
这是关于古代关于梓树的记载,梓树多用来祈求姻缘、婚姻幸福,以及求子。
大千世界,西海八荒。
百年古树,千年古树何止些许。
它们分布在它们本身应该在的得以生存下来的地方。
与人共存的环境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了解,最后成为人类社会的神树。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
一物一数、作一恒河。
一恒河沙、一沙一界。
一界之内、一尘一劫。
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最终开悟。
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最终成功。
它们就像散落在宇宙的星,就像隐藏在身边的精灵。
时时刻刻都在,我们承认,或者不承认,它们一首都在。
或多,或少,或长久,或短暂。
于是人类对于古树产生了天然敬畏之心,甚至于我们所能熟知的,禽择良木而栖,人择良人而伴。
对于未知事物和未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本性,对于生存和发展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进步无法消除恐惧时,人类更愿意选择相信神明,相信神力,祈求庇护。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知的根本,在于以个体为基点出发,去衡量。
个体不足,聚而为群。
群体不足,凝而为邦。
邦而不足,视而为灾。
大于灾之力,视而为神。
神被证实能够为人类祈福,保佑人类更好生存,开悟,通灵。
为人类带来好运。
神更像是一种图腾,一种心灵寄托。
而古树因为具有某些无法解释的现象称为人类心中的神树,具有某些特定的神力。
成为了各地人心中的信仰,彼此相守相依。
爱因斯坦说过时空的扭曲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
霍金发现黑洞原理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这种理论。
假设这些理论真实存在,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远在东方的三星堆文明,为何没有文字记载,为何出土的文物有着和西方文明高度相似性。
古巴比伦文明的空中花园,为何找不到文字记载,找不到遗址。
亚特兰蒂斯为何许多文字,文献都记载过存在,却像神话传说一样,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
这些是真实存在被人类刻意从文字上抹除,还是有记载时间太久远,记载丢失。
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无论结果是怎样,今天能看到的现状己经不可改变,唯一可以探究的是造成结果的可能性原因。
电影时空穿越中揭示过一个道理,当时空多维度重叠的时候,高维度时间轴会慢于低维度原始时间轴,这就是时空扭曲和黑洞穿越所产生的效应。
在这个前提下那么有一些看似毫不沾边的事件背后似乎就有着某种可能性必然联系,比如东方的三星堆文明却有着和西亚北非文明相似的特征,两地相隔千里,时间跨度也不在一个时期,看似毫无关联,却有着一种神秘的必然联系。
西游记是东方西大名著之一,里面关于天庭和凡间在时间上有这样的描述,天上一天凡间一年,天庭便是高维度时空,在凡间角度来看,天空之上是大气层,并没有所谓的天庭,而孙悟空以及各路神仙却能往来天庭以及凡间来去自如,从这点来讲就反向印证了联系。
所以对于低纬度空间的文明而言,更迭,延续,进化一首不曾停止过向前的步伐,而这个过程中所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以前靠祭祀,通灵等,现在靠航天,地外文明探索。
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低纬度空间文明,向高维度空间文明过渡。
或者说叫从低纬度空间探索进入高维度空间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超自然状态。
它真实存在,却又似乎无形态。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存在,比如铜铁冶炼技术,金属玻璃制品等,在后世看来是在当时生产力技术下很难实现的。
然而却真实存在,是考古界,科学界无法解释的现象。
古语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