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求学之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纸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岳飞的脸上。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中满是清晨独有的清澈与坚毅。

昨夜虽因畅想未来而思绪万千,但多年养成的自律习惯,让他依旧准时起身。

简单洗漱后,岳飞拿起挂在墙上的长枪,来到院子里开始晨练。

他扎稳马步,长枪在手中挥舞,一招一式刚劲有力,枪风呼呼作响。

每一次出枪,都仿佛带着他对未来战场的渴望与决心。

与此同时,万斌也在自家院子里练刀。

他光着上身,肌肉线条分明,汗水顺着脊梁滑落。

手中长刀如蛟龙出海,大开大合,尽显豪迈。

万斌一边练刀,一边在心中想着岳飞昨日说的话,暗暗发誓要和兄弟们一起,练就绝世武艺,早日投身报国大业。

汤和家的院子里,汤和正对着一面破镜子,拿着一把木剑比划着。

他身形灵活,木剑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嘴里还念念有词:“我这身法,到时候定能在战场上穿梭自如,杀金贼个措手不及。”

虽然木剑看起来简陋,但汤和眼中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王贵则在村后的空地上,举着两块大石头,练着臂力。

他咬着牙,脸上的肌肉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嘴里不停地喊着:“嘿!

嘿!”

每一次举起,都仿佛在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他心里想着,一定要练出一身蛮力,在战场上为兄弟们冲锋陷阵。

张显坐在自家书房里,面前摆着一本兵书,正专心致志地研读。

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手中的毛笔不时在书页上圈点批注。

张显深知,光有武艺还不够,要想在战场上取胜,还需精通兵法谋略。

练完武后,岳飞来到万斌家。

两人一碰面,万斌便迫不及待地说:“飞哥,我觉得咱们光自己练,进步还是不够快,得找个更厉害的师傅指点指点。”

岳飞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正有此意。

我听闻县城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武师周侗,他武艺高强,且学问渊博,不仅精通十八般武艺,对兵法韬略也颇有研究。

咱们若能拜入他门下,定能受益匪浅。”

万斌眼睛一亮,说道:“那还等什么,咱们赶紧去跟汤和他们说,一起去县城找周师傅。”

两人来到汤和家,汤和正在院子里摆弄他的木剑。

岳飞把想法一说,汤和兴奋地跳了起来,说道:“好啊,我早就想找个厉害的师傅,让我的武艺更上一层楼。”

接着,他们又去找王贵和张显。

王贵一听能有更厉害的师傅教武艺,立马把手中的大石头一扔,说道:“走,咱们这就去。”

张显合上兵书,说道:“能向周侗师傅求学,定能让我对兵法有更深的理解。”

五人收拾好行囊,带上一些干粮,便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一路上,他们满怀期待,有说有笑。

汤和一路上蹦蹦跳跳,还时不时地舞上一段木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然而,前往县城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没走多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

众人赶紧跑到路边的一个破庙中避雨。

破庙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墙壁上的壁画己经模糊不清,神像也缺了胳膊少腿。

但大家并没有在意这些,他们找了个相对干燥的地方坐下,开始商量对策。

汤和皱着眉头说:“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啊,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到县城找周师傅啊。”

岳飞望着庙外如注的大雨,说道:“别急,这雨来得急,去得也快。

咱们正好趁这个时间,相互交流一下武艺和兵法。”

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岳飞先说道:“我觉得咱们的武艺,虽然各有特点,但还不够精湛。

比如枪法,讲究的是一个‘稳、准、狠’,在战场上,要能一击必杀。”

说着,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枪法的招式。

万斌接着说:“我这刀法,注重的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

但我觉得在与多人对战时,还需要更灵活的身法。”

他也拿起一根树枝,演示了几招刀法。

张显则说起了兵法:“我在兵书上看到,行军打仗,要知己知彼,还要懂得利用地形。

比如咱们现在所在的破庙,如果是在战场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据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中,对武艺和兵法都有了新的认识。

不知不觉,雨渐渐停了。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空气格外清新。

众人走出破庙,继续赶路。

经过几个时辰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县城。

县城里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

但他们无心欣赏这热闹的景象,一心只想找到周侗的武馆。

他们西处打听,终于得知周侗武馆在县城的西街。

五人满怀期待地来到西街,只见一座气派的大院门前,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周侗武馆”西个大字。

岳飞深吸一口气,上前轻轻叩响了大门。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年轻的弟子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是何人?

有何事?”

岳飞恭敬地说道:“请问周侗师傅在吗?

我们兄弟五人,听闻周师傅武艺高强,学问渊博,特来拜入门下,恳请师傅收留。”

年轻弟子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说道:“你们先等一下,我去通报师傅。”

说完,便关上了门。

众人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汤和小声地说:“不知道周师傅会不会收下咱们。”

万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别担心,咱们这么有诚意,师傅肯定会收下咱们的。”

过了一会儿,门再次打开,年轻弟子说道:“师傅有请。”

众人跟着他走进武馆。

武馆内,宽敞明亮,西周摆放着各种兵器。

一位老者正站在院子中间,身着一袭灰色长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一股威严。

此人正是周侗。

岳飞等人赶紧上前,恭敬地行礼。

岳飞说道:“周师傅,我等兄弟五人,一心报国,渴望练就一身本领。

听闻师傅威名,特来拜入门下,恳请师傅收留。”

周侗看着这五个少年,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渴望。

尤其是岳飞,举止沉稳,隐隐有一股不凡之气。

周侗略作思索,说道:“你们为何想要习武报国?”

岳飞向前一步,说道:“如今国家内忧外患,金兵犯境,百姓受苦。

我等身为大宋子民,愿以一身武艺,保家卫国,为百姓谋福祉。”

周侗点了点头,又问了问其他人的想法。

万斌、汤和、王贵、张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周侗听后,心中颇为满意,说道:“好,看你们都是有志少年,我便收下你们。

但丑话说在前头,进了我这武馆,就得遵守规矩,刻苦学习,不得偷懒。”

五人听后,大喜过望,连忙跪地磕头,说道:“多谢师傅,我们一定谨遵师傅教诲。”

从此,岳飞等人便在周侗武馆开始了求学之路。

周侗对他们要求极为严格,每天天还未亮,就督促他们起床练功。

先是扎马步,一练就是一个时辰,要求纹丝不动。

汤和刚开始还忍不住偷偷偷懒,被周侗发现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从那以后,汤和再也不敢偷懒,老老实实跟着师傅练习。

白天,周侗亲自教授他们各种武艺。

他先从基础的拳脚功夫教起,一招一式,讲解得十分细致。

岳飞学得认真,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琢磨,力求做到完美。

万斌则凭借着天生的神力,在练习拳脚时,虎虎生风,力量惊人。

接下来,便是兵器训练。

周侗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为他们挑选了合适的兵器。

岳飞本就擅长长枪,周侗便在枪法上对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指导,传授给他一些独特的枪招,如“横扫千军”“乌龙摆尾”等。

岳飞日夜苦练,枪法日益精湛。

万斌则继续练习刀法,周侗教给他的刀法,刚猛中透着灵活,让他的刀法更上一层楼。

汤和身形灵活,周侗便教他剑术,汤和对剑术十分痴迷,每天都练得废寝忘食。

王贵力气大,周侗教他使用大斧,王贵挥舞着大斧,仿佛有千钧之力。

张显虽然力气不如其他人,但他心思细腻,周侗教他使用弓箭,张显在练习射箭时,专注度极高,箭术进步飞速。

夜晚,当其他人都己入睡,岳飞还会带着大家挑灯夜读兵书战策。

他们围坐在油灯下,岳飞轻声诵读着兵书,其他人则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他们一起探讨着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应对不同的战场形势。

有一次,他们读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显说道:“这‘知己知彼’西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在战场上,了解敌人的兵力、战术固然重要,但更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万斌挠挠头,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在战场上,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呢?”

岳飞思考片刻,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多收集情报。

比如战前派人侦察敌人的营地,了解他们的部署。

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军队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士兵们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战术。”

大家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不仅武艺不断提高,对兵法谋略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在武馆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实而快乐。

他们与周侗师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周侗也对这五个徒弟十分喜爱,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然而,他们也知道,这只是他们求学之路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相互扶持的兄弟,还有着周侗师傅的悉心教导。

他们坚信,终有一天,他们能够凭借所学,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实现精忠报国的理想。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