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巧遇糜竺
此刻,三名意气风发的青年郎正策马驰骋在官道之上。
三人正是刘和三兄弟。
这真是应了伟人的那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为首的刘和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心中则在规划着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太史慈亦有些伤感,唯有典韦咧着嘴,没心没肺的笑着。
“主公!
那个谯郡许褚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一会见到他,俺定要和他斗上几合!”
三人是师兄弟不错,可出了师门后,那可就尊卑有别了。
典韦是憨,但不傻。
既然二人己认了刘和为主,自然要称主公。
刘和的思绪被典韦粗犷的声音拉回,他无奈的看了一眼典韦,“子忠啊,我等此行乃是为了招揽许家兄弟。
一会儿你可切莫胡来。”
典韦讪讪一笑,点头答应。
三人的座下乃是幽州寻访而来的宝马,脚力很快。
可即便如此,行了大半日也该休整一番。
几人找了一处树荫,吃了几口干粮后便靠在树干上小憩。
约莫过了半刻钟,三人被一阵声音惊醒。
太史慈一个鲤鱼打挺便站了起来,双耳微微抽动,“主公,有厮杀声!”
刘和从马背上取下兵器,微微颔首,“子忠、子义,随我前去看看。”
话音落下,三人便半伏着身子,缓缓向着不远处摸了过去。
此时正值盛夏,路边的杂草足有一人多高。
刘和拨开面前的杂草,透过缝隙看到了官道上正在厮杀的两伙人。
其中一伙人俨然是一支商队。
另一伙人装着各异,看行头乃是一群山匪。
“主公,看样子是一群山匪在劫掠商队。”
刘和微微颔首,眼神不自觉的被商队竖立的那一面旗帜吸引。
只见其上赫然绣着一个大大的‘糜’字。
刘和一愣,随即便是一喜。
“子忠、子义!
随我杀!”
典韦脸上闪过一丝兴奋,本就技痒的他提起镔铁大戟便冲了上去。
太史慈也不甘示弱,只听得裂石弓发出几声嗡鸣。
数支箭矢瞬间越过典韦,飞速朝着几名山匪射去。
“啊...!”
随着几声惨叫响起,两伙人同时发现了刘和三人。
“老大!
有情况!”
一名小头目模样的山匪指着刘和三人,眼中闪动着惧色。
刚才太史慈的几箭将他吓的不轻。
领头的山匪名为张闿,乃是游荡在附近最大一股山匪的头目。
看着来势汹汹的三人,张闿冷哼一声。
“三个小儿便把你吓成这样!?
没用的东西!
儿郎们!
随某砍了他们!”
说话间,张闿便朝着刘和三人冲杀了过来。
见此,典韦战意盎然。
在二人距离还有几步远时,典韦双腿猛然发力,一跃而起。
双戟裹挟着狂霸的力量便朝着张闿的天灵砸了下去。
“虚张声势!”
张闿面露不屑,举刀便迎了上去。
原以为能轻松挡下这一击,可当刀身上传来的巨力震得他虎口开裂之时,他才明白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啊!!!”
一声惨叫响彻西野。
张闿的身形倒飞了出去。
接连撞倒了数人后,张闿才堪堪稳住身形。
看着颤抖的双臂,和那虎口处鲜红的血液,张闿背脊一阵发凉。
“老大!
你没事吧?!”
方才的小头目凑了上来,眼神中早己被惊惧占满。
“此人不可力敌!
快...快撤!”
小头目早有此意,忙扯着嗓子吼道:“风紧!
扯呼!”
闻得此言,一众山匪纷纷做鸟山散。
不过瘾的典韦哪里肯放过他们。
凭借着过人的脚力,典韦就如附骨之蛆一般,追上一个又一个逃窜的山匪。
他的身后,横七竖八的山匪倒下了一大片。
“子忠!
别追了!”
典韦的脚步一滞,心有不甘的他从腰间取下数把飞戟。
“啊!!”
随着远处几声惨叫传来,又有数名山匪应声倒下。
其余山匪回头一看,瞬间吓得魂不附体。
“死腿!
快跑啊!!!”
...当最后一名山匪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商队中走出一人。
此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看着年岁约莫二十。
他目光扫过三人,最后停留在刘和身上。
随即,他朝着刘和走来,躬身行了一礼。
“多谢壮士相助。
在下糜竺,字子仲,乃是东海郡商贾。”
刘和身着曲裾蝉衣,身上还沾染着血迹。
虽气度不凡,但在这个以衣冠辨认身份地位的时代。
实在无法将眼前的刘和与世家大族的公子联系在一起。
“糜公子不必多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罢了。
不过说来也巧。
在下也是东海郡人士。”
“哦?!
缘分当真是妙不可言啊!
哈哈!
不知壮士尊享大名,又为何会出现在此处?”
听刘和说他是东海郡人,糜竺不禁生出招揽之心。
而今天下不太平,行商也变得愈发艰难。
若能得此三人相助,糜家日后行商必然安稳不少。
“糜公子,你我的确有缘。
哈哈哈!
在下刘和,乃是东海郡郯城人士。”
糜竺闻言一惊,刘乃国姓。
虽然并非所有刘姓之人都是皇亲,但总会令人生出一些不一样的心思。
何况糜竺乃是巨商,消息灵通,见识非凡。
当听到郯城二字,他立马想到了一个人,眼神隐隐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刘公子,不知您与刘虞刘刺史....”“家父正是刘虞。”
刘和的声音并不大,但在糜竺耳中却是振聋发聩。
“不知是公子当面!
失了礼数!
还请公子恕罪!”
糜竺的腰弯成了九十度,比之先前不知道恭敬了多少。
刘和也不托大,用手轻轻将糜竺托起。
见此情形,糜竺感动不己。
要知道,而今可不是诸侯割据的时代,大汉的威严尚在。
刘和作为皇室,比之他这样的商贾,二人间的地位可谓天差地别。
“惭愧...惭愧...方才竟劳公子以身犯险,救我这样的贱民!
若是公子出了事,糜竺万死难辞其咎啊!”
这话不是糜竺危言耸听。
倘若刘和为救他而死,糜家免不了收到牵连。
如此想来,糜竺不禁一阵后怕。
“子仲兄此言差矣。
我身为皇室宗亲,自当以守护黎民为己任。
难不成子仲兄不是我大汉黎民乎?”
这半玩笑的话让糜竺放松了不少。
再加上刘和对他的称呼改成了子仲兄,更是无意间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这刘公子莫不是要拉拢于我?
’糜竺如是想到,随即忙开口,“大汉有公子这样的皇亲,真乃天下万民之福啊!”
糜竺不知刘和究竟是何用意,于是这般说道。
毕竟,拍马屁总是没错的。
“哈哈!
赶路半日腹中早己饥肠辘辘,我与子仲兄又一见如故。
不知子仲兄可愿请我等三人食一餐肉糜?”
“公子说笑了。
理应如此,是糜竺考虑不周了!
公子,前方不远处有一间茶舍。
若公子不弃,便随竺一同前去饮一杯粗茶,如何?”
“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