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的内容很简单:为庆贺城主新纳的爱妾青云夫人寿辰,彰显城主仁德,将于三日后,在城中广场大开粮仓,向全城百姓发放“恩典粮”。
每户可凭户籍,领取糙米五斤,黑面十斤。
这则告示,如同一场春雨,瞬间浇灌了瀚阳城这片干涸的土地。
“城主老爷真是活菩萨啊!”
“听说都是那位青云夫人的主意,真是人美心善!”
“这下好了,下个月的口粮有着落了!”
赞美之声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就连平日里最爱抱怨的李裁缝,也逢人便说“城主老爷真是活菩萨”。
黑铁卫们也一改往日的凶神恶煞,在街上巡逻时,脸上挂上了一丝僵硬的笑容。
他们不再随意对人呵斥,只是在路过相熟的店家门口时,会粗声粗气地提醒一句:“三日后记得到广场领粮,莫误了时辰!”。
这突如其来的“和气”,让整个瀚阳城都沉浸在一种近乎节日的、却又有些不太真实的喜庆氛围里。
人们的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茶馆里的谈资,也从对苛捐杂税的抱怨,变成了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青云夫人人美心善的想象。
仿佛只要不去想昨天张屠户铺子里空荡荡的铁钩,这好日子,便真的能一首过下去一般。。赵西同样感到高兴。
五斤米,十斤面,对他这样的小本生意来说,省下的这十五斤家用口粮,就意味着他可以把未来十天半月里卖面挣来的铜板,实实在在地多留下来一些,也意味着小雅的饭桌上,能多添一勺许久未见的肉臊子。
这天中午,一个黑铁卫走进了他的面馆。
赵西的心条件反射地一紧,但来人却出乎意料地和气。
“店家,来碗凉面,多加辣。”
那卫兵说着,将几个铜板拍在桌上,一文都不少。
“好嘞,官爷您稍坐!”
赵西受宠若惊,连忙应道。
卫兵一边吃面,一边和赵西闲聊:“你们也听说了吧?
青云夫人的寿辰,城主大人高兴,才有了这场恩典。
说起来,咱们瀚阳城,也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是啊是啊,全托城主和夫人的洪福。”
赵西恭敬地附和。
“所以说啊,”卫兵吃完面,抹了抹嘴,意味深长地说,“咱们城主,是讲道理的。
只要大家安安分分,不惹事,好好过日子,城主大人心里都有数。
像前些天那个疯疯癫癫的书生,还有那个不识好歹的张屠户,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怨不得别人。”
赵西听着,连连点头称是,后背却沁出一层冷汗。
他忽然明白了,这碗面,这位官爷的话,不是白吃白说的。
他走出店门,看到街坊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三天后的“恩典粮”,赞美着那位素未谋面的青云夫人。
而在街角,米行那紧闭的门板,显得格外孤单和刺眼。
赵西的心里,也和所有人一样,充满了对即将到手的粮食的期待。
他走出店门,看到街坊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三天后的“恩典粮”,赞美着那位素未谋面的青云夫人。
然而,当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街角时,却停在了米行那扇紧闭的门板上。
不知为何,他忽然想起了那只让刘掌柜焦头烂额的鹦鹉。
街坊们的欢声笑语似乎一下子离他远去了。
他看到其他人都在抬头仰望天空,仿佛那“恩典”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没有人去看那个孤零零的米行。
赵西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
他不再跟任何人搭话,默默地转身回了店里,拉下了竹帘。
那份因为粮食而生的喜悦,似乎也被这竹帘挡在了外面,变得有些不那么真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