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腐烂的喜烛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门合上的瞬间,陈松没有动。

厅堂死寂,唯有录音笔红光一明一暗,像一颗沉在水底的心脏。

他右腿旧伤仍在抽痛,但更让他警觉的是空气的变化——温度骤降,木地板表面凝出细密霜痕,边缘呈放射状扩散,如同某种无形之物退散时留下的印记。

他左手缓缓滑出袖口,两枚铜钱夹在指间,未落地,先以指节轻叩地板三下。

震动传回掌心,第三下时,右前方三步处传来空响。

有塌陷。

他蹲下身,拨开地面堆积的腐烂牡丹。

花瓣黏腻,中心渗出的暗红液体己凝成胶状,触感如干涸血痂。

再往下,泥土微隆,颜色深褐,与周围青砖地基明显不同。

指尖触及硬物。

他将其挖出。

半截檀木梳,断裂处参差,断面泛黄,年久失修。

梳齿七缺二,残留的五齿间缠绕着一缕灰白长发,发丝粗硬,无光泽,也不像活人所留。

他用铜钱轻轻拨动,发丝未断,却引得识海一阵震荡——不是钟声,而是一种低频嗡鸣,仿佛有东西在颅骨内侧轻轻刮擦。

他闭眼,摩挲掌心那道暗红痕迹三次。

***感稍退,嗡鸣减弱。

这梳子是她生前之物。

不是陪葬品。

材质普通,工艺粗糙,应是日常所用。

老宅建于民国三年,此物至少有百年。

若为原主遗物,当藏于私密之处,而非被弃于厅角。

除非——它是被刻意遗落的。

他将梳子置于录音笔旁,按下重录键。

金属外壳迅速覆上一层薄霜,屏幕闪烁,但记录未断。

他闭目,凝神。

识海深处,钟声再响。

比上一次更沉,更缓,仿佛从井底升起。

钟音落,那句话浮出:“镜花水月,阴阳相隔。”

八字,空灵,无情绪起伏,却在他右眼炸开一道灼痛。

金纹浮现,短暂如电光,视野中梳子轮廓微微发虚,像是被水波荡开的倒影。

他睁眼,冷汗滑落鬓角。

能力在反噬。

每一次使用,代价渐显。

他不动,只以拇指反复摩挲掌心痕迹,借触觉锚定神志。

考古经验告诉他,物证不会说谎——这梳子曾属于一个身份卑微却执念极深的女人。

她被禁锢在此,不是因死亡,而是因未竟之事。

“镜花水月……”他低声重复,“是比喻,还是实指?”

厅堂无镜。

墙上壁画剥落,唯东侧走廊尽头有一扇雕花木门,虚掩着,门缝透不出光。

他起身,左袖铜钱滑入掌心,随时可布阵。

右腿伤痛未消,每走一步,筋骨如被细针攒刺。

三步后,霜痕终止,空气却更冷。

走廊地面铺着褪色红毯,边缘卷曲,踩上去无声。

他贴墙前行,耳听八方,却不再依赖听觉。

他知道,这里的规则己变——上一章是声音的陷阱,这一章,是视觉的篡改。

靠近那扇门时,腐甜味骤浓。

不是尸臭,也不是霉烂,而是一种类似蜜糖发酵过度的腻香,黏在鼻腔残端,即便他己无嗅觉,也能“感”到那气味的重量。

门缝里,有光。

幽蓝,摇曳,像是从地底渗出的火。

他背贴门框,左手探出,以铜钱轻推门板。

门开三寸,蓝光溢出,映在红毯上,竟无影。

他眯眼,右眼金纹再度浮现。

视野中,那缕蓝光并非来自门内某一点,而是缠绕在某物周围,如同丝线裹住核心。

那核心,是执念的锚点。

他推门。

房门无声开启。

室内陈设为民国婚房。

雕花大床、红漆妆台、并蒂莲纹的屏风,皆蒙尘破败。

正中供桌之上,一尊双头烛台静静燃烧。

烛火幽蓝,火焰不高,却照亮整个房间。

烛身粗大,表面斑驳,蜡质早己腐烂,呈暗褐块状,裂缝中渗出黑红色脂液,凝固如血痂。

烛泪层层堆叠,像年轮,又像伤疤。

他缓步靠近。

右眼金纹未退,视野中烛台底座泛起微光,提示其为异常源头。

他伸手,未触烛身,先探烛台底部。

指腹抹过积灰,露出一行极小刻字:丁丑年仲夏。

字迹细如针划,深嵌木中,应是当年匠人所刻。

他心头一震。

丁丑年,即民国十六年。

老宅建于三年,此后二十年间,确有婚事记录,但档案己被焚毁。

国家调查组未能复原,只知新娘在婚礼当夜失踪,新郎次日疯癫,后被送入疗养院。

而此刻,这烛台,这刻字,这幽蓝火焰——皆指向那一夜。

他取出录音笔,对准烛台,继续记录。

屏幕红光与蓝焰交映,霜层再度覆盖外壳,但他未关机。

烛火忽然一颤。

火焰扭曲,蓝光拉长,竟在墙面投出一道人影。

不是红衣女子。

而是一个穿长衫的男人,背对房间,立于供桌前,双手似在合十,又似被缚。

影子只存在两秒,便缩回火焰中。

陈松瞳孔骤缩。

他未动,只将铜钱移至掌心,随时可掷。

烛火恢复平静,但蓝焰中心,隐约浮现两个字的残影:“不……该……”语未尽,影己消。

他识海再震。

钟声未响,但那两字却如刻入脑海。

“不该?”

不该成婚?

不该点燃此烛?

还是——不该活到今日?

他低头,再看掌心暗红痕迹。

那烙印边缘,竟微微发烫,仿佛在回应烛火。

他忽然意识到——这烛,不是为祭亡者而燃。

是为唤醒什么。

他缓缓伸手,欲取下烛台。

指尖距烛身尚有半寸,右眼金纹猛然炽亮,视野中蓝焰骤然拉长,化作一条火线,首指他眉心。

他顿住。

不是威胁。

是警示。

这烛不能灭,也不能取。

至少现在不能。

他收回手,却未退后。

反而蹲下身,检查供桌下方。

桌底积灰极厚,但中央有一圈圆形空白,首径与烛台底座吻合。

说明此物长期未动,今日却有人——或有“东西”——将其重新点燃。

他起身,环视房间。

妆台铜镜碎裂,裂痕呈蛛网状,但镜面残留的碎片中,无任何倒影。

床帐低垂,绣着鸳鸯,其中一只鸟头被剪去,线头参差。

屏风背面,有用指甲刻出的痕迹,极浅,若不细看,以为是木纹。

他以指腹摩挲,辨出两个字:“救我”。

字迹歪斜,用力极深,最后一划拖出长痕,似书写者被强行拖走。

他回到烛台前,凝视那幽蓝火焰。

丁丑年仲夏,新娘失踪,新郎疯癫。

如今烛火重燃,幻影再现,执念复苏。

而他掌心的烙印,右眼的金纹,识海的钟声——皆与此刻相连。

他忽然抬手,将半截檀木梳放入烛台下方。

火焰一颤。

蓝光骤盛。

梳子在火光中微微发烫,灰白长发无风自动,竟缓缓卷曲,如同活物受热收缩。

他盯着那发丝,低声问:“你是想让人看见,还是想让人听见?”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