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逐梦之翼:赵群的 NBA 启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的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斜切进来,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长条状的光斑。

赵群站在国际出发大厅的角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登机牌边缘 —— 纸质被反复捏揉得发皱,“洛杉矶 - 华盛顿” 的航线信息与 “赵群” 的拼音,像两枚小小的火种,灼烧着他的掌心。

窗外,银灰色的波音 787 正缓缓滑向跑道。

引擎启动的轰鸣从玻璃外渗进来,起初是低沉的震颤,渐渐拔高成震耳的咆哮,像重锤一下下敲在他胸口。

他攥紧登机牌,指节泛白,连行李箱拉杆都被握得发烫 —— 这只黑色硬壳行李箱是三个月前新买的,壳面还贴着机场托运的易碎贴,滚轮碾过地砖时 “咕噜” 轻响,混着周遭的嘈杂:带孩子的家庭讨论国家广场的行程,商务人士对着电话核对国会山附近的会议,留学生互相叮嘱白宫参观的注意事项…… 可这些声音都像被无形的膜隔开,最终被心脏狂跳的 “咚咚” 声彻底吞没。

他的视线死死钉在登机口的玻璃门。

门后是廊桥,廊桥连飞机,飞机的另一端是 NBA—— 这个词在脑海里盘旋时,总裹着不真实的光晕:不是电视转播的赛场,不是球星卡的定格瞬间,而是能踩在脚下的木地板、能听见队友呼喊的更衣室、能感受观众呐喊的球场。

这曾是他藏在衣柜深处的梦,像旧球衣般只敢偷偷翻看,生怕多看两眼就碎了。

三个月前,他还是 CBA 最不起眼的控卫。

场均 8.7 分、1.2 次抢断、5.6 次助攻的成绩单,在二十分级球星面前像粒尘埃。

本地体育新闻提都懒得提他,赛后记者围堵杨涛时,他背着双肩包路过,连个侧目都得不到。

改变的契机,是那场对阵大鲨鱼队的常规赛。

那天三棵树体育中心空调坏了,场馆闷得像蒸笼,风扇吹的风都带热气。

杨涛第一节就砍 12 分 5 篮板,场边穿灰色连帽衫的球探(后来知道其中有奇才队的马克),镜头全程追着杨涛拍,快门声格外清晰。

赵群站在场上,汗水滴进眼睛里涩得发疼。

他盯着杨涛的站位,手指在身侧模拟传球轨迹。

第二节 4 分 17 秒,猛虎队落后 11 分,控卫受伤下场,教练拍他肩膀:“去拼,把节奏带起来。”

他上场的第一球就遇全场紧逼。

两个防守球员贴得像影子,他压低重心,用野球场练熟的 “碎步” 从缝隙里挤过,冲到前场时突然急停,手腕一抖,球从防守缝隙里钻给篮下队友 —— 上篮得分。

看台上零星的掌声刚起,他又开始穿插跑动:断球、不看人传球、找空位队友…… 终场前 1 分 03 秒,猛虎队落后 2 分,他在中场被包夹,突然背过身,球像 “绕指柔” 般从背后穿过防守,传给快下的队友扣篮反超!

那一刻,场馆欢呼声炸开,连闷热都散了。

赵群喘气时抬头,正撞见场边那个高鼻梁美国人(马克・海耶斯)猛地站起,眼镜滑到鼻尖,笔记本 “啪嗒” 掉在地上,眼神里满是震惊。

“当时我就觉得,这小子的球商比数据藏得深多了。”

后来马克找他时说。

那场赛后,马克在球员通道等了他半小时,递来名片 ——“华盛顿奇才队球探部 马克・海耶斯”,背面手写:“你的防守能改变比赛,别浪费天赋。”

手机震动打断回忆,是母亲的微信。

熟悉的绿萝头像下,消息带着暖意:“群群,登机前吃点东西,别空腹坐飞机。

那边天黑得晚,到酒店就早睡,别熬坏身子。”

下面附了张照片:保温盒里的番茄炒蛋,旁边是他爱吃的腌萝卜干。

赵群指尖顿在屏幕上,喉咙发紧。

出发前一晚,母亲在厨房收拾行李箱,把治拉伤的药膏、感冒药、牛肉干都塞进去,念叨:“美国菜不合你胃口,饿了就吃牛肉干,别客气,也别太累……” 他当时没敢看母亲的眼睛,怕撞见不舍,只低头 “嗯” 了一声。

现在看着照片,他回:“好,妈你也注意身体,记得按时吃药”,加了个笑脸才揣回手机。

刚揣好,电话响了,是发小磊子。

电话那头很吵,有篮球砸地的 “砰砰” 声和起哄声:“群子!

到机场没?

我们在你常去的露天球场,没你防守跟筛子似的!”

赵群笑了,眼角却发热:“到了,准备登机。

你们少打点,别冻得手红。”

“知道!”

磊子的声音顿了顿,起哄声小了,“到美国好好打,别丢脸。

记住,混不好…… 就别回来了!”

话冲,却藏着骄傲与担忧 —— 像小时候打球,磊子总说 “输了请客”,其实是怕他难过。

阿凯抢过电话,声音哽咽:“群子,我把咱练防守的护腕塞你行李箱侧兜了,有咱仨签名,带着像咱在你身边。

到那边别紧张,你可是能盖杨涛的人!”

赵群深吸一口气,语气轻松:“放心,儿子们!

等我打第一场就首播,让你们看 NBA 地板啥样。

我肯定打出名堂,到时候请你们吃正宗汉堡!”

挂了电话,他摸向行李箱侧兜 —— 蓝色护腕鼓在那里,上面三个歪歪扭扭的签名,是十八岁在路灯下签的。

布料洗得软了,却像暖石,熨帖了紧张。

“前往洛杉矶的 CA987 次航班现在开始登机,请旅客准备好登机牌和护照……” 广播里的中英文播报响起,赵群拉起行李箱拉杆,金属卡扣 “咔嗒” 扣紧,像给决心上了锁。

走向登机口的每一步,都踩着三个月前的风 —— 那晚赛后,他走出场馆,晚风带白玉兰香,马克跟在身边说:“赵,NBA 需要能让队友变更好的人,你就是。”

他想起小时候,没电视就跑邻居家看 NBA,趴在茶几上盯科比后仰跳投,偷偷想 “我也能站在上面就好了”。

邻居叔叔笑:“想打 NBA?

得练十倍的球!”

第二天起,他天不亮就去野球场,练到露水干。

安检时,工作人员拿起他的篮球鞋:“运动员?”

他点头:“去打比赛。”

对方比了个 “加油”:“祝你好运!”

登机口,举着 “Zhao Qun” 牌子的金发姑娘笑了:“赵先生,您的座位在经济舱第一排,空间大。”

他道了谢,走进廊桥 —— 灯光映着他的影子,肩膀挺得笔首,没了过去 “不起眼” 时的含胸习惯。

飞机起飞时,赵群靠在椅背上,看城市变小:高楼成积木,道路成细线,最后被云层覆盖。

云层上的阳光刺眼,他眯起眼,脑海闪过一串画面:野球场的晨光、CBA 的呐喊、马克的名片、母亲收拾行李的背影、兄弟们的起哄……他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第一页是自己写的:“篮球不会说谎,你付出多少,它就还你多少。”

后面跟着一串日期 —— 每次受伤、被质疑时,重新拿起篮球的日子。

他用笔加了行:“2024.XX.XX,飞往华盛顿,NBA 启程。”

邻座华裔老人看到笔记本,笑问:“小伙子,去美国打球?”

“是啊,华盛顿奇才队。”

“奇才队好!

我年轻时候看过吉尔伯特・阿里纳斯的比赛!

你打什么位置?”

“控卫,主要打防守。”

“防守好啊!”

老人拍他胳膊,“NBA 缺好防守后卫,爷爷以后看电视给你加油!”

飞机餐送来,鸡肉饭不如母亲做的番茄炒蛋,他吃了两口就收起来,戴耳机看奇才队比赛录像,在笔记本上记:“对手控卫习惯右手运球,突破先沉肩……”几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

热浪扑面而来,混着海水咸湿与汽车尾气,陌生又兴奋。

入境时,海关人员看了他的球队邀请函,笑问:“First time in LA?”

“Yes,but I will go to Washington later.” 他英语生疏,却吐字清晰。

“Washington is a nice city,good luck for your game!”

转机去华盛顿的航班上,他睡了一小会儿 —— 梦里站在奇才队主场,观众满座,他抢断快攻上篮,全场欢呼。

飞机降落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时,正下着细雨。

雨很细,像雾飘着,带凉意。

他走出机舱,一眼看到举牌的工作人员 —— 蓝色牌子用中文写 “欢迎赵群加入华盛顿奇才队”,工作人员穿深蓝色的队服,胸前印着奇才队的标志。

“你好,我是赵群。”

他伸手。

对方热情握他的手:“赵,欢迎来华盛顿!

我是球队运营部的汤姆,专门来接你。

先去酒店休息,明天九点派车接你去训练馆,见教练和队友,开始合练。”

汤姆接过行李箱,引他去停车场:“华盛顿雨多,习惯就好。

训练馆离酒店步行十分钟,附近有中餐馆,想吃家乡菜我推荐给你 —— 有家川菜馆的麻婆豆腐,跟你老家的味道很像。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