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日志:红色地平线第一章:双生的家舱内循环系统的嗡鸣突然变调时,
陆明正盯着舷窗上凝结的霜花。那层薄薄的冰晶在恒温控制下迅速消融,
露出外面被红色尘埃覆盖的世界——乌托邦平原像一块被太阳烤得干裂的赭石,
地平线在远处弯成温柔的弧线,却连一丝绿意都吝啬给予。“着陆姿态稳定,
距离基准点误差0.3米。”副驾驶陈默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沙哑,他扯下头盔,
额角沁出的汗珠瞬间被舱内干燥的空气吸走,“老陆,我们成了。”陆明没回头。
他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划过,调出地球传来的实时画面。全息投影在舱中央炸开,
蓝绿色的星球悬在虚空中,南美洲上空的云层正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画面切到地面,
沪市外滩的巨幕上循环播放着“拓荒者号”的升空影像,
数万市民举着荧光棒组成流动的星河,
女儿陆晓星画的“两个家”被放大到占据整面幕墙——左边是他们在杭州的白色小楼,
右边是圆顶状的火星基地,中间用歪歪扭扭的箭头连起来,箭头里写着“爸爸走路去”。
“还有15分钟开启舱门。”通讯器里传来地球联合航天局局长的声音,
背景音里能听到庆典现场的欢呼声,“陆明,‘基石计划’就看你们的了。记住,
你们脚下的每一寸红土,都是人类文明的新坐标。
”陆明攥紧了口袋里那张被体温焐热的画纸。画中火星基地的圆顶外,
女儿用蜡笔涂了片不成形的蓝色,说那是“火星上的小草”。出发前一晚,
晓星把画塞进他行李箱时,奶声奶气地叮嘱:“要让它们和地球的花做朋友呀。
”“各单位检查装备。”陆明按下通讯键,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平静,
“生物组携带土壤采样设备,工程组准备激活自动化建设系统,医疗组建立临时监测点。
12分钟后,我们去敲开新世界的门。”舱门解锁的液压声刺破寂静时,
他最后看了眼地球画面。庆典现场正在放飞无人机,
一万架无人机在空中组成“双生星”的图案——蓝色地球与红色火星被同一条光带缠绕。
陆明忽然想起晓星幼儿园教的儿歌:“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他对着通讯器轻声说:“告诉晓星,爸爸看到两个家了。”踏上火星地表的瞬间,
红色尘埃从靴底溅起,像被惊动的火焰。陆明弯腰抓起一把土,颗粒在掌心簌簌滑落,
带着金属被灼烧后的冷硬质感。远处,自动化建设机器人已经从舱体后部滑出,
在预设坐标展开成钢铁骨架,夕阳把它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群沉默的哨兵。“陆工,
自动化系统准备就绪,等待激活指令。”工程师小林的声音从耳机传来,
他正蹲在机器人控制台前调试参数,“地基挖掘程序已经加载,目标深度15米,
预计耗时3小时。”陆明抬头望向苍穹。地球像一颗悬在墨色天鹅绒上的蓝宝石,
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更明亮。他把女儿的画纸小心翼翼地塞进防护服内侧的密封袋,
对着那颗蓝色星球的方向,按下了自动化建设系统的启动键。“基石计划,启动。
”机械运转的轰鸣声在乌托邦平原上响起,红色的尘土被机器人的履带掀起,
在空中划出短暂的弧线,又落回这片沉寂了亿万年的土地。陆明知道,从这一刻起,
人类文明有了两个坐标,而他的女儿,拥有了两个需要守护的家。
第二章:红色预警自动化机械臂的钻头突破第八米岩层时,苏芮正在搭建临时生态监测站。
她把培养皿放在便携式恒温箱里,
过透明舱盖观察从地表采集的土壤样本——那些红褐色的颗粒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尖锐的棱角,
像被打磨过的火山玻璃,却比地球上任何已知土壤都更“干净”,
干净得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苏博士,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检测下限。
”助手小张举着检测仪走过来,面罩上沾着几点红土,“辐射值是地球的7倍,
紫外线强度……反正没防护服出门就是瞬间碳化。”苏芮笑了笑,正想说什么,
耳机里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声。那不是预设的机械故障提示音,
而是系统识别到未知结构时的高频蜂鸣,尖锐得让她耳膜发颤。“工程组,发生什么了?
”她抓起通讯器快步走向建设区。乌托邦平原的红色地表已经被挖出一个深十米的方坑,
机械臂的钻头悬在坑底,原本匀速旋转的钻杆此刻静止不动,像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
陆明正站在坑边,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的防护服后背沾着厚厚的红土,
显然是刚从坑里爬上来。“看这个。”陆明指向坑底,苏芮顺着他的视线望去,
倒吸了一口冷气。坑底的岩层并非预想中的玄武岩,
而是一层连续的、泛着珍珠光泽的结晶层。那些结晶呈六边形蜂窝状排列,
每个“蜂窝”的直径约五厘米,里面隐约能看到流动的液态物质,在机械臂探照灯的照射下,
发出微弱的蓝绿色光芒,像把地球上的极光揉碎了封存在里面。“钻探样本在这里。
”工程师小林递过来一个密封试管,里面装着一小块从结晶层凿下的碎片。
碎片在试管里缓慢滚动,接触到管壁时,蓝绿色的光芒会变亮一瞬,仿佛在回应外界的触碰。
苏芮立刻将样本接入便携式分析仪。屏幕上的数据跳动得异常混乱:含水量62%,
含氧量17%,还有一种从未在元素周期表上见过的未知元素,占比9%。最奇怪的是,
样本在紫外线照射下会释放出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像一颗濒死的心脏在微弱搏动。
“地球总部的指令来了。”陈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紧张,他举起通讯器,“命令:清除障碍,
优先建设。总部认为这可能是某种特殊地质结构,不会影响基地安全。”“等等!
”苏芮突然按住机械臂的操作按钮,“你们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坑底。
那只还停留在结晶层表面的机械臂,正因为待机状态而轻微震动,而它下方的蜂窝状结晶,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内收缩,原本饱满的六边形轮廓变得干瘪,连光芒都黯淡了几分,
像是在畏惧什么。当陆明示意操作员收回机械臂后,过了大约三分钟,
那些结晶又慢慢恢复了原状,光芒重新亮起。“这不是普通的地质结构。
”苏芮的声音有些发颤,她凑近坑边,用手电筒仔细观察结晶层的边缘,
“它们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命活动的特征。更像是……一种有生命的共生体。
”“共生体?”小林皱起眉,“苏博士,这太匪夷所思了。
火星的环境根本不适合碳基生命生存。”“但它有液态水,能发光,
还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苏芮指着分析仪上的另一个数据,
“而且你们看这个——叶绿素a的类似物,虽然结构有差异,但存在光合作用的痕迹。
这说明它们可能在以某种我们不理解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
”陆明的手指在防护服的口袋上摩挲,那里装着女儿的画。
他看向坑底那片在黑暗中闪烁的蓝绿色光芒,又抬头望向地球的方向。通讯器里,
地球总部的催促声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拓荒者号,重复指令,清除障碍,
立即执行。”红色的火星地表上,那个深十米的方坑像一只睁开的眼睛,
沉默地注视着这群来自蓝色星球的闯入者。而陆明知道,从机械臂触碰到那层结晶的瞬间起,
“基石计划”就已经偏离了预设的轨道。第三章:暂停键基地临时会议室的灯光是冷白色的,
照在十二张疲惫的脸上,每个人的防护服都还没来得及清理,
红色的尘土在地板上拖出蜿蜒的痕迹,像一道道凝固的血痕。全息投影里,
地球联合航天局的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局长的脸占据了大半屏幕,眉头紧锁。“陆明,
给我一个理由。”局长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自动化系统的挖掘程序被强行终止,基地建设进度落后计划4小时。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每拖延1小时,能源储备就会多消耗3%,如果超过24小时,
我们就得启动应急方案,削减生命维持系统的功率。”陆明没有立刻回答。
他把女儿的画摊在会议桌上,画面上的火星圆顶基地旁边,
晓星用蓝色蜡笔涂了几株歪歪扭扭的小草,草叶上还画着黄色的小花,
在红色的地面上显得格外突兀。他的指尖划过那些蓝色的线条,
想起出发前女儿趴在他膝盖上的话:“爸爸,火星上也会有花吗?就像地球一样。
”“理由在这儿。”苏芮把最新的检测报告推到桌前,屏幕上显示着结晶层的分子结构模型,
那些相互连接的六边形像一张巨大的网络,
“这是刚才采集的活体样本分析——它们的细胞壁上有类似神经元的突触结构,
能通过生物电信号进行群体通讯。机械臂的振动频率会干扰它们的信号传递,导致收缩反应。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进行缓慢的光合作用,虽然效率只有地球蓝藻的1/20,
但确实在产生氧气。”“就算它是活的,又能怎样?
”负责能源系统的工程师老王敲了敲桌子,“我们的任务是建立基地,
不是来搞外星生物研究的。总部说得对,清除障碍是最合理的选择。”“合理不代表正确。
”苏芮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如果这是火星唯一的原生生命系统呢?
我们凭什么为了自己的栖息地,就毁掉另一种可能存在的文明?”“文明?”老王嗤笑一声,
“苏博士,别太理想化了。一堆会收缩的结晶而已,离‘文明’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们12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不是来讨论要不要给火星细菌让路的。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只有循环系统的嗡鸣在耳边持续作响。陆明看着争执的双方,
目光又落回女儿的画上。晓星画的火星基地圆顶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人在散步,
而圆顶外面,除了蓝色的小草,还画了几个红色的小点,女儿说那是“火星的小朋友”。
“小林,”陆明突然开口,“自动化建设系统的能源储备还能支撑多久?如果暂停挖掘,
改用便携式设备进行无损探测,最多能争取多少时间?”小林愣了一下,
迅速调出数据面板:“如果关闭非必要的机械臂,只保留基础维生系统,最多能撑18小时。
但18小时后,就得开始削减氧气循环效率了。”“18小时足够了。”陆明站起身,
拿起桌上的无损扫描仪,“苏博士,带上你的团队,我们去做详细扫描。老王,
你负责计算修改建设方案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绕开这片结晶层,或者调整地基结构,
需要多少额外工时。”“陆明!”通讯器里传来局长的怒吼,“你这是在违抗命令!
我以联合航天局的名义命令你,立刻恢复施工!”陆明拿起通讯器,
手指在关闭键上悬停了片刻。他看向窗外,乌托邦平原的夕阳正缓缓沉入地平线,
把天空染成一片壮丽的橘红色,而那片埋在地下十米的蓝绿色结晶,
此刻正在黑暗中安静地闪烁,像一片被遗忘的星辰。“局长,”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我们来到火星,是为了寻找第二个家,不是为了成为殖民者。18小时后,
我会给地球一个明确的答复。在那之前,暂停施工。”说完,他按下了通讯器的静音键。
会议室里,十二双眼睛都盯着他,有惊讶,有质疑,但更多的是一种隐秘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