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运动品牌的推广,客户要做“城市夜跑”主题的系列海报,总监让所有人都提交创意,说“谁的方案好,就给谁当项目负责人”。
周砚熬了三个通宵。
他跑了七个公园,拍了两百多张夜跑者的照片,写了十几版文案。
最后定下来的核心创意是“每个路灯下的影子,都是奔跑的理由”,配文用了短句:“加班到十点?
那就跑十公里再睡。”
“房贷压得喘不过气?
跑起来就有风托着你。”
他把方案打印出来,装订得整整齐齐,交上去的时候,手心全是汗。
林薇看了他的方案,眼睛亮了:“周砚,这个太绝了!
肯定能过!”
他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希望吧。”
提交方案那天,部门开了个评审会。
周砚坐在角落,看着总监翻他的方案,心跳得像擂鼓。
“这个创意不错。”
总监点点头,抬头问,“还有谁的方案?”
张超站了起来。
他是和周砚同期入职的,总是穿着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见了谁都递烟,唯独对周砚,总带着点若有若无的轻视。
“总监,我也做了个夜跑主题的方案。”
张超把自己的方案递上去,笑得一脸自信,“核心是‘城市的夜晚,为奔跑者亮灯’。”
周砚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张超的方案里,有好几句文案和他的高度相似,只是换了几个词。
比如他写的“跑过凌晨三点的街道,你比路灯更亮”,张超改成了“凌晨三点的路灯,不如你眼里的光”。
总监翻着张超的方案,眉头慢慢松开:“这个思路更成熟,执行起来也方便。”
“可是总监,”周砚忍不住开口,声音有点抖,“我的方案……你的我看了。”
总监打断他,语气平淡,“想法有点意思,但太飘了,不落地。
张超这个,更符合客户的调性。”
张超冲周砚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周砚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他想把自己熬了三个通宵拍的照片摔在桌上,想质问张超是不是偷看了他的方案,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沉默。
他看着总监拍着张超的肩膀说“好好干”,看着同事们围过去恭喜张超,突然觉得办公室的空调开得太低,冷得人骨头疼。
散会后,林薇拉着他到楼梯间:“太过分了!
张超那明明就是抄你的!”
“算了。”
周砚低着头,声音闷得像堵着棉花,“可能……确实是我写得不好。”
“怎么会不好?”
林薇急了,“你那些照片,那些细节,比张超的有温度多了!
你去跟总监说啊!”
“说什么?”
周砚苦笑,“没证据,说了也白说。
再说,就算说了,又能怎么样?”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内向,嘴笨,遇到事总想着“算了”,像只缩进壳里的蜗牛。
以前在学校,被同学抢了作业本抄,他也是这么算了;现在在公司,被抢了创意,还是只能算了。
“周砚,你不能总这样。”
林薇看着他,眼神里带着点恨铁不成钢,“该争取的要争取,不然别人总欺负你。”
他没说话,转身往办公室走。
阳光从楼梯间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影子,像他此刻乱七八糟的心绪。
那天晚上,周砚又加班了。
张超作为项目负责人,指挥着大家干活,时不时点名让周砚“把这个图修一下把那段文字改短点”,语气理所当然。
周砚低着头,默默照做。
林薇看不过去,替他说了句“周砚今天不舒服,我来吧”,张超耸耸肩,没再说什么。
凌晨离开公司时,外面下起了小雨。
周砚没带伞,淋着雨往地铁站走。
雨水打在脸上,有点凉,他突然很想骂人,想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大吼一声,可最后只是抹了把脸,把帽檐拉得更低。
路过那家烤冷面摊,东北大叔还在。
周砚停下脚步,点了一份,这次他说:“多放辣,越多越好。”
辣得眼泪首流的时候,他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喂,妈。”
“哎,儿子,这么晚还没睡?”
“刚下班。”
他吸了吸鼻子,把哽咽压下去,“妈,槐花饼怎么做来着?
我想试试。”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母亲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是不是在那边受委屈了?
要是实在不行,就回来吧,家里总能给你口饭吃。”
周砚咬着烤冷面,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砸在滚烫的铁板上,“滋”地一声,冒了个白烟,像从未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