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空白画布陈默第一次在笔记本上画下那座桥时,铅笔芯在纸页上洇出淡淡的灰痕。
窗外的雨敲打着出租屋的玻璃,像无数根细针在扎他的耳膜。桌上的泡面已经凉透,
包装袋上的油星凝固成白色的斑点,和他刚被辞退的离职证明上的印章一样刺眼。
"画这玩意儿能当饭吃?"同屋的室友叼着牙刷探进头来,泡沫顺着嘴角往下滴,
"明天我老乡介绍了个仓库搬货的活儿,干不干?"陈默把笔记本合上,
封面是他用马克笔涂的深蓝色,像一片没星星的夜空。"再说吧。"他声音发闷,
像被水泡过的棉花。三个月前他还是设计院的助理工程师,每天对着电脑画CAD图纸,
直到一次项目失误被总监指着鼻子骂"毫无想象力"。他摔门而出时,
口袋里揣着刚打印好的辞职报告,其实早就写好了。"想象力"这三个字像根刺,
扎在他心里很多年。小时候他总在课本空白处画桥,铅笔、钢笔、水彩笔,
画出来的桥有的像彩虹弯在河面,有的像藤蔓缠在山谷,老师却把本子没收,
说"不务正业"。雨停的时候,陈默摸出皱巴巴的烟盒,发现只剩最后一根。他走到阳台,
对着对面楼的万家灯火点燃,火光在指尖明明灭灭。有户人家的窗户亮着暖黄的灯,
一个小女孩正趴在桌上画画,妈妈站在旁边削铅笔,影子投在窗帘上,像幅温柔的剪影。
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趴在老家的炕桌上,在作业本背面画村口那座石板桥。
爷爷蹲在旁边抽旱烟,说:"咱陈家祖上就是造桥的,你爸嫌苦,跑去城里打工,
你要是真喜欢,就画出个样来。"烟蒂烫到手指时,陈默摸出手机,
搜索栏里输入"桥梁设计师 自学"。屏幕亮起的光映在他眼里,像黑夜里划亮的一根火柴。
第二章:纸上的桥赵磊第一次见到陈默的笔记本时,正蹲在工地的沙堆旁啃馒头。"这啥?
你画的?"他抢过本子翻了两页,嘴里的馒头渣掉在纸上,
"这不就是咱工地旁边那座老石桥吗?你画它干啥?"陈默把笔记本抢回来,
小心翼翼地擦掉馒头渣:"我想重新设计它。""拉倒吧。"赵磊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
拍拍手上的灰,"那桥都快塌了,村里早说要拆了建水泥的。你画这玩意儿能让它不塌?
"陈默没说话。他来这个工地当杂工,就是因为听说村里要拆老石桥。那是座清代的石拱桥,
桥栏上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没了棱角,桥面坑坑洼洼,却承载着全村人的记忆。
他上次回老家,看见施工队已经在桥边立了牌子,上面写着"危桥拆除,重建工程"。
晚上躺在工棚的铁架床上,陈默又翻开笔记本。月光从棚顶的破洞里漏下来,
刚好照在他画的图纸上。他给老石桥加了隐形的钢筋骨架,既能承重,
又不破坏原来的模样;他在桥洞下设计了排水系统,
再也不用担心雨季积水;他甚至画了桥栏上的石狮子,每一只都带着不同的表情。
"你天天画这些,能当饭吃?"睡在旁边的老王翻了个身,发出粗重的鼾声,
"我儿子跟你一样大,在城里开网约车,一个月挣不少呢。"陈默把笔记本抱在怀里,
像抱着什么宝贝。他想起小时候,爷爷牵着他的手走过老石桥,石板路被踩得光溜溜的,
桥下的河水哗啦啦地流。爷爷说:"造桥的人,心里得先有河,有两岸的人,桥才能站得住。
"工地收工后,别人去打牌喝酒,陈默就揣着笔记本去老石桥边。他用脚步丈量桥的长度,
用手指摸桥栏上的纹路,蹲在河边看水流的方向。有次遇到村里的老人,
老人叹着气说:"这桥啊,陪了咱一辈子,说拆就拆了。""它能不拆吗?"陈默脱口而出。
老人笑了:"你个毛头小子懂啥?这桥早不行了,去年雨季还塌了个角,不拆等着出事?
"陈默把笔记本递过去,指着上面的图纸:"我能修好它,
我设计了......"老人没接笔记本,摇摇头走了。夕阳把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和石桥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悲伤的画。第三章:心里的光张教授看到陈默的图纸时,
正在整理退休资料。"你是......?"他推了推老花镜,看着站在门口的年轻人,
工装裤上还沾着水泥点子。"我叫陈默,我想......我想请您看看这个。
"陈默把笔记本递过去,手心全是汗。他打听到张教授是省内有名的古建筑保护专家,
特意请假坐了三个小时的车来省城。张教授翻开笔记本,起初只是漫不经心地翻着,
翻到第三页时,他停下了手。"这是......清河镇的老石桥?""嗯。
"陈默的声音有点抖,"他们说要拆了它,我想......我想修复它。
"张教授扶了扶眼镜,凑近图纸仔细看:"你这个隐形骨架的想法,有点意思。但是这里,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节点,"受力分析有问题,钢筋的型号也不对。"陈默的心沉了一下,
像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不过,"张教授继续说,"你考虑到了保持原貌,这点很难得。
现在很多重建工程,都把老东西改得面目全非。"他抬起头,看着陈默,"你是学这个的?
""不是,我以前是设计院的助理,后来......"陈默低下头,"我现在在工地打工。
"张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不容易。"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支笔,在图纸上改了几处,
"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但需要专业的计算和论证。这样,我给你推荐几本书,
你先学学结构力学和古建筑保护的知识。"陈默接过张教授写的书单,
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谢谢您,张教授。""小伙子,"张教授叫住他,
"修复老建筑,跟做人一样,得有根。你心里有这根,就别怕路远。"从省城回来的路上,
陈默把书单紧紧攥在手里。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地往后退,他却觉得心里的那座桥越来越清晰。
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母亲接的。"妈,我想修复村里的老石桥。""你别瞎折腾了。
"母亲的声音带着疲惫,"你爸昨天还说,让你别在工地干了,跟你表哥去学修车。""妈,
我能行的。""你从小到大就爱瞎画,画那玩意儿能当饭吃?"母亲叹了口气,
"家里没钱给你折腾,你踏踏实实挣钱才是正经事。"挂了电话,
陈默看着车窗外掠过的河流,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水往低处流,人得往高处走。
但高处不是指钱,是指心里的光。"他摸出笔记本,在空白页上写下:"我相信,
老石桥能站起来。"字迹用力过猛,笔尖把纸戳破了一个小洞。
第四章:破土而出陈默把工地的工作辞了,这让赵磊很不理解。"你疯了?
现在找个活儿不容易,你又没文凭,又没技术,辞职了喝西北风?
""我想专心搞那个修复方案。"陈默把行李打包好,就一个破旧的帆布包,
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摞书。"你那方案能当饭吃?"赵磊撇撇嘴,
"我看你就是异想天开。"陈默没辩解。他在清河镇租了间最便宜的民房,每月一百块,
窗户正对着老石桥。白天他去镇图书馆看书,晚上就在灯下画图纸、算数据。
钱快花完的时候,他就去镇上的小饭馆打零工,洗碗端盘子,挣够下个月的房租和伙食费。
饭馆的老板娘知道他在研究修桥,总多给他留一碗面。"小陈啊,我娘家就在石桥边,
那桥拆了怪可惜的。"老板娘一边擦桌子一边说,"你要是真能修好它,可是积德了。
"陈默把老板娘多给的鸡蛋夹回碗里:"谢谢您,我会努力的。"有天晚上,
陈默正在算数据,突然停电了。他摸出手机当手电筒,屏幕的光映着墙上贴满的图纸。这时,
他收到一条短信,是张教授发来的:"省里有个古建筑保护创新大赛,
你可以试试把方案报上去。"陈默盯着短信看了很久,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不敢回复。
他觉得自己的方案还很粗糙,跟专业人士比起来,肯定差远了。窗外的月光照进来,
落在老石桥的方向。陈默想起第一次在笔记本上画桥的那个雨夜,
想起爷爷牵着他的手走过石桥的样子,想起张教授说的"心里有根"。他深吸一口气,
给张教授回了条短信:"好,我报。"接下来的一个月,陈默几乎住在了图书馆。
他把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不懂的地方就查资料,实在弄不明白,就给张教授发邮件请教。
有次为了一个数据,他在图书馆待到闭馆,管理员锁门时发现了他,把他赶了出来。
走在深夜的街上,陈默觉得头晕眼花,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摸出兜里最后半块干面包,
慢慢嚼着,抬头看见老石桥在月光下的影子,像一条安静的虹。大赛截止前一天,
陈默把打印好的方案寄了出去。他站在邮局门口,看着邮车开走,心里像揣了只兔子,
怦怦直跳。"寄啥呢?这么宝贝。"旁边卖水果的大爷笑着问。
"一个......一个修桥的方案。""哦,修那老石桥啊?"大爷往石桥的方向努努嘴,
"我看悬,村里都说下个月就动工拆了。"陈默的心沉了一下:"不会的,它能保住。
"大爷摇摇头,没再说什么。第五章:看见的力量陈默收到大赛组委会的电话时,
正在饭馆洗碗。老板娘喊他接电话,他手忙脚乱地擦干净手,跑到吧台拿起听筒。
"请问是陈默先生吗?您的'清河镇古石桥修复方案'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我们想邀请您来省城参加颁奖典礼。"陈默愣在原地,听筒从手里滑下来,摔在吧台上。
老板娘吓了一跳:"咋了小陈?""我......我获奖了。"陈默的声音有点发飘,
像踩在棉花上。颁奖典礼那天,陈默穿着借来的西装,站在台上接过奖杯。
聚光灯照在他脸上,有点刺眼。台下坐着很多专家学者,张教授坐在第一排,冲他笑着点头。
"我只是想保住那座桥。"陈默握着话筒,声音有点抖,"它站在那里几百年了,
像村里的老人,看着我们长大。我相信,老的东西不是只能被拆掉,
它们可以以新的方式活下去。"台下响起了掌声,陈默看见张教授眼里闪着光。颁奖结束后,
县文物局的人找到了陈默。"我们看了你的方案,很有想法。清河镇的老石桥,暂时不拆了,
我们想让你负责修复工程。"陈默以为自己听错了:"我......我能行吗?
""你心里有桥,怎么不行?"文物局的同志拍拍他的肩膀,"我们会请专家指导你,
放手去做吧。"回到清河镇那天,陈默特意绕道去了老石桥。夕阳下,
石桥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几个孩子在桥上追逐打闹,笑声像银铃一样。他拿出笔记本,
翻到第一页,那幅最初的草图已经被磨得有些模糊。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小默,
你爸在电视上看见你了。"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他说......他说你爷爷要是还在,
肯定高兴坏了。"陈默蹲在石桥边,眼泪掉在笔记本上,晕开了墨迹。他想起爷爷说过的话,
想起那些在工地的夜晚,想起图书馆的灯光,想起张教授的话。原来那些心里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