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听见脚步声回头,看见乔一成身边跟着个姑娘,眼睛先亮了亮,随即冲乔一成挤眉弄眼:“哟,乔大记者,藏得够深啊,这是……?”
叶小朗认得宋清远——上次乔一成去学校采访,宋清远跟着去帮忙扛过相机,嘴贫得很,在社团招新摊前跟学生逗了半天嘴,她远远见过。
这会儿见他这模样,故意板起脸,抢先开口:“宋同志,眼睛别乱瞟,我是乔记者请来的向导,这巷子我比你们熟。”
宋清远“嘿”了一声,把相机往肩上一挎,凑过来:“向导?
我怎么听说南师大的叶同学,上周还在美术馆跟乔记者抢梅花糕吃?
这向导当得,倒像蹭吃蹭喝的。”
“你哪只眼睛看见了?”
叶小朗把手里的糖芋苗碗往身后藏了藏,脸颊微红,不是害羞,是臊得,却梗着脖子,“那是乔记者请我吃的,感谢我帮他指认老照片里的巷子。
不像某些人,上次去学校,蹭了摄影社三瓶汽水,还说人家洗的照片曝光过度。”
“我那是实话实说!”
宋清远不服气,“那照片拍得跟蒙了层灰似的,我给提意见,是帮他们进步!”
“是帮他们添堵吧。”
叶小朗哼了声,转头拽乔一成的胳膊,“乔一成,咱们走,别跟某些嘴碎的人待一块儿,影响看巷子的心情。”
乔一成被她拽得往前踉跄了半步,看宋清远一脸“你看她”的表情,又看叶小朗耳朵尖偷偷泛红,忍不住笑:“行了,宋清远,你不是来拍门环的?
赶紧拍,拍完还得回报社交稿。”
又转头对叶小朗说,“他就这德行,你别跟他置气。”
“谁跟他置气了。”
叶小朗撇撇嘴,却没再拽他,只是往他身边站了站,离宋清远远了些。
宋清远哪肯罢休,举着相机假装拍门环,嘴里还念叨:“某些人啊,口是心非,刚才看见我,眼睛亮了一下,转脸就装不待见,啧啧。”
“你胡说什么!”
叶小朗回头瞪他,手里的糖芋苗碗晃了晃,差点洒出来。
乔一成赶紧扶了她一把,对宋清远道:“再贫我让你今晚加夜班。”
宋清远立刻识趣地闭了嘴,举着相机转到门环另一边,却还偷偷朝乔一成挤眼睛。
叶小朗等他转过去,才小声跟乔一成说:“他是不是故意的?”
“嗯,他就爱逗人。”
乔一成帮她把碗扶稳,“不过他人不坏,就是嘴碎。”
叶小朗“哦”了一声,低头喝了口糖芋苗,没再说话。
可等走到巷子另一头,看见宋清远蹲在地上拍墙角的苔藓,差点被石头绊倒时,她还是没忍住,小声喊了句:“小心点!
摔着相机没人赔你!”
宋清远回头冲她笑:“谢叶同学关心!”
叶小朗脸一红,赶紧转头看别处,乔一成看在眼里,心里那点甜意又浓了些——这姑娘,嘴上说着不待见,心里倒软和。
自那天老巷碰面后,宋清远倒像是找到了新乐子,总借着“找乔一成拿资料约着跑线”的由头,往叶小朗可能出现的地方凑。
有时是乔一成带叶小朗去看老书店,刚在书架前站定,就见宋清远拎着两串糖葫芦晃进来:“巧啊,你们也在?
这糖葫芦刚蘸的,酸甜口,叶同学尝尝?”
有时是乔一成给叶小朗送他拍的巷弄照片,宋清远恰好从报社出来,一把抢过信封:“我看看乔大记者拍的啥宝贝,别是把叶同学拍丑了。”
叶小朗嘴上总怼他“别来捣乱”,却会接过糖葫芦咬一口,或是在宋清远拿照片打趣时,红着脸瞪他一眼,那瞪里却没多少真气,倒像朋友间的拌嘴。
乔一成看在眼里,心里慢慢坠了点说不清的沉。
他见过叶小朗对旁人的客气疏离,哪怕是同校同学,说话也总隔着层分寸,唯独对宋清远,虽常拌嘴,却肯接他递来的东西,肯听他插科打诨,甚至会在宋清远说“下周去江心洲拍芦苇,听说那儿的落日好看”时,眼睛亮一下问“真的?”
那天宋清远又来报社,手里捏着张江心洲的轮渡票,冲乔一成喊:“周末去不去?
叶同学说想去拍芦苇,我多买了张票。”
乔一成刚从外面采访回来,额角还带着汗,听见这话,手里的相机背带猛地勒了下肩膀。
他抬眼,看见叶小朗站在宋清远身后两步远,手里攥着本笔记本,听见“叶同学说想去”时,脸颊微红,却没否认,只小声说:“我是想去看看,听说那儿的芦苇荡能没过人。”
宋清远拍了拍乔一成的肩:“一起啊,人多热闹。”
乔一成扯了扯嘴角,把相机往桌上放:“周末要整理上周的稿子,去不了。”
“这么不巧?”
宋清远咂咂嘴,转头冲叶小朗笑,“那咱俩去?
我给你当向导,保证找着最好看的角度。”
叶小朗抬头看了乔一成一眼,眼里好像有点犹豫,可终究还是点了头:“行啊。”
乔一成没再说话,低头去翻桌上的采访本,纸页哗啦响,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首到宋清远和叶小朗的脚步声出了报社门,他才停下动作,望着窗外——宋清远正侧身给叶小朗指远处的云,叶小朗仰着头笑,阳光落在她发梢,亮得晃眼。
原来她不是对人都疏离,只是不对宋清远。
乔一成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凉白开,水顺着喉咙往下,却压不住那点涩。
他想,叶小朗大约是喜欢宋清远这样的吧,热闹,跳脱,不像他,总带着点沉郁,连笑都放不开。
周末那天,乔一成故意在报社待到很晚。
整理完稿子时天己擦黑,他拎着包往回走,路过巷口的元宵摊,老板认出他,笑着喊:“小伙子,今天没带那姑娘来?
前几天她还跟另个小伙子来买元宵,说你拍的照片好看呢。”
乔一成脚步顿住。
老板还在说:“就是总跟你一块儿那个嘴贫的小伙子,两人站在摊前拌嘴,说要比谁吃元宵快,那姑娘笑的,眼睛都眯成线了……”乔一成“嗯”了声,付了碗元宵的钱,却没吃,就那么拎着走。
走到老槐树下,晚风卷着槐花香飘过来,他忽然想起那天在美术馆,叶小朗靠在银杏树上,小声问他“下次拍东西能不能喊我”时,耳朵尖红得像染了胭脂。
那时她眼里的光,好像不是对着宋清远时的热闹,是另一种更软的亮。
乔一成捏着温热的元宵碗,心里那点沉忽然松了松,又有点慌——他是不是,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