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取舍之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市纪委的调查组一行三人,为首的是一位姓周的女干部。

她身姿挺拔,步伐稳健,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

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说话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她的目光更是如手术刀一般锐利,仿佛能够穿透人的内心,洞察一切。

这样的目光让人不敢首视,却又不禁对她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产生敬意。

与其他领导不同的是,这位周干部并没有选择去会议室听取汇报,而是首接带着调查组的人员前往石材厂进行实地考察。

这一举动显示出她对实际情况的重视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究精神。

而林默,作为临时被抽调的向导,心中有些忐忑。

他不知道这位周干部会如何看待石材厂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向导的角色。

然而,面对周干部那锐利的目光,他还是鼓起勇气,尽力为调查组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引导。

车驶过乡间小路时,周组长忽然问:“小林,你是刚来的?”

“是的,周组长,入职刚满一个月。”

“听说你给材料加了份‘补充说明’?”

林默心里一惊,老实点头:“我觉得数据应该如实反映情况。”

周组长笑了笑:“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但有时候,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

她指着窗外掠过的农田,“二十年前,我也在基层待过,那时候有个老书记,跟我说‘当官就像走钢丝,左边是百姓的盼,右边是自己的路,一步踩错,就掉下去了’。”

石材厂的车间里,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

周组长蹲在暗沟旁,用树枝挑起一块凝结的油污,转头问陪同的厂长:“这废水处理设备,多久没开了?”

厂长支支吾吾,额头冒汗。

回到镇政府,刘志强被周组长叫去谈话,办公室的气氛压抑得像要下雨。

张建国凑到林默身边,压低声音:“你呀,还是太年轻。

刘副镇长背后是李副县长,这下把天捅破了,你以后在镇里还怎么待?”

林默没说话,他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李老汉说的话:“俺们不要啥补偿款,就想让孙子喝口干净水。”

傍晚,周组长准备返程,临走前把林默叫到一边:“材料我看过了,你的补充说明很关键。

但记住,官场里的事,不是非黑即白。

和珅跌倒时,抄出的家产够国库十年用度,但他当年也确实做过些利国的事;包拯铁面无私,却也得罪了满朝文武,晚年处处受制。”

她递给林默一本《资治通鉴》,“多看看历史,不是学权谋,是学怎么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把事做成。”

林默望着车远去的背影,手里的书沉甸甸的。

这时,王书记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明天跟我去县里一趟,李副县长想听听你对乡村振兴的想法。”

他的眼神里,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些说不清的意味。

夜色渐浓,办公楼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林默的窗口还亮着。

他翻开《资治通鉴》,在“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这句话下,轻轻画了条横线。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不知要将这浮尘,吹向何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