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话里的回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雨后的窗玻璃蒙着层水汽,谭思轩用指尖在上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烧杯,里面盛着想象中的冬青果。

桌角的帆布包里,那张浅蓝底色的纸条正安静地躺着——是三天前林思远递给她的,折痕处泛着淡淡的白,她始终没舍得拆。

手机在桌面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林思远”三个字。

谭思轩指尖划过接听键时,听见自己的心跳比窗外的蝉鸣还要急。

“在家干嘛呢?”

林思远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户外的嘈杂,像是刚走过喧闹的街角。

“整理东西,”谭思轩往窗外瞥了眼,香樟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你呢?

听着不像在家。”

“刚从书店回来,”他说,“买了本高中数学题,封面跟砖头似的。”

“你数学不是最怕函数吗?”

谭思轩拿起桌上的冬青果标本,对着光看,深紫色的果皮上还留着细小的绒毛,“居然主动买习题册?”

“总得努力点吧,”林思远的声音里带了点含糊,“总不能让你在重点班一个人往前冲。”

这句话像颗投入清水的石子,在谭思轩心里漾开圈涟漪。

她捏着标本的手指紧了紧,把话题岔开:“对了,你上次说的那双蓝球鞋,试了吗?”

“试了,在小区篮球场投了几个球,”他笑起来,“就是鞋带总松,不如你系得牢。”

谭思轩想起初中时的运动会,她蹲在跑道边帮他系鞋带,手指不小心碰到他脚踝,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

那天的阳光也是这样,带着点黏糊糊的热。

“鞋带要系成双环结才不容易松,”她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打结的步骤,“等下次见面,我教你。”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林思远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比刚才轻了些:“下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

“下周六啊,”谭思轩笔尖一顿,故意说得轻快,“不是说好了,你来我们学校门口拿方程式表?”

“哦,对。”

他应着,背景里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你们学校……离我家挺远的,要坐三站公交。”

“那正好,”谭思轩翻开化学笔记本,指着上面标红的竞赛信息,“我可以提前去实验室待一会儿,你到了给我打电话就行。”

“实验室……让外人进吗?”

“不让啊,”她笑了,“所以你就在门口等我,我把表送出来。

对了,你们高中的化学老师严不严?

我抄的那些方程式,都是重点,你可得好好看。”

“知道了,化学小老师。”

林思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对了,你那个帆布包,还挂着元素周期表挂件吗?”

“嗯,”谭思轩摸了摸包上晃悠的挂件,“昨天刚洗过,晾干了又挂上了。”

“挺好,”他说,“辨识度高,到时候我在门口一眼就能认出你。”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雨后的凉意,吹得桌角的纸条轻轻动了动。

谭思轩瞥了一眼那浅蓝的边角,忽然开口:“林思远,你那张纸条……真的是月考后写的?”

“是啊,”他的声音有点发紧,“怎么突然问这个?”

“没什么,”她指尖敲着桌面,“就是觉得,那天你递过来的时候,手有点抖。”

电话那头静了。

她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混着听筒里传来的、他略显急促的气息,像两簇小心翼翼靠近的火苗。

“可能是……天太热了吧。”

他最后说,声音低低的。

“哦,”谭思轩应着,拿起那张纸条,指尖沿着折痕慢慢摩挲,“其实我昨天差点就拆了。”

“那……为什么没拆?”

“想等当面拆,”她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阳光正一点点爬过对面的屋顶,“你写的东西,总得听你亲口说一遍才有意思,对吧?

就像做实验,光看数据不行,还得看反应过程。”

林思远在那头笑了,笑声透过电流传来,带着点释然:“行,听你的。”

挂电话时,谭思轩看了眼通话记录,七分十五秒。

她把纸条重新塞进帆布包,和那本化学笔记本放在一起,浅蓝的边角从书页间露出来,像一句没说完的话。

桌角的冬青果标本在阳光下泛着光,她忽然想起春天的时候,林思远在纸条上画过冬青果,说是“像你总攥在手里的紫水晶”。

当时她没懂,现在摸着这枚冰凉的果实,倒忽然觉得,有些藏在褶皱里的心意,就像这未拆封的纸条,虽然没说破,却早就在季风里,悄悄透了点甜。

明天就要开学了。

谭思轩把帆布包拉链拉好,听见那枚元素周期表挂件轻轻碰撞的声音。

她知道,有些距离看起来远,但只要那枚挂件还在晃,那张纸条还在等,季风总会把该到的,都吹到眼前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