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停滞许久的人生总要重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婷的公寓弥漫着咖啡和薰衣草洗衣液的味道。

李慕妍蜷缩在客房的单人床上,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屏幕的光映照着她苍白的脸。

窗外雨声淅沥,距离她从和林修远的"家"搬出来己经过去了三天。

"你应该看看这个。

"周婷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我翻箱倒柜找到的老唱片,大学时我们最爱听的。

"她把牛奶放在床头柜上,从背后抽出一张略显陈旧的CD《星辰》,那是她们大二那年最爱的独立乐队的专辑。

李慕妍接过CD,指尖划过封面上的星云图案,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那时候她和周婷总爱躺在宿舍床上,一边听这张专辑一边幻想未来一周婷要成为顶尖设计师,而她要写一本畅销小说。

"记得吗?你说要写一个青梅竹马终成眷属的故事。

"周婷坐到床边,语气突然变得小心,"没想到现实这么讽刺。

"李慕妍的笑容僵在脸上。

是啊,她曾经多么相信那种从一而终的爱情,甚至在和林修远交往初期,还傻乎乎地问他有没有青梅竹马。

当时他怎么回答的?"小时候邻居家是有个小女孩,早没联系了。

"谎言。

全都是谎言。

"我没事。

"李慕妍把CD放到一边,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我在整理邮箱,找工作。

"周婷了然地点头,起身离开时轻轻带上了门。

电脑屏幕上,邮箱页面显示着上千封未读邮件。

李慕妍机械地滑动鼠标,删除广告、促销信息,标记重要的工作邮件。

突然,一个发件人名字让她手指一颤-《城市文学》编辑部。

邮件主题:《关于<雨巷>的出版意向及签约事宜》心跳陡然加速,李慕妍点开邮件,日期显示是半年前。

"尊敬的李慕妍女士:我们非常欣赏您投稿的短篇小说《雨巷》,作品中对都市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动人..诚垫激请你干5日15日下午3占前来编辑部洽谈出版惠宜及长期合作可能……"5月15日。

李慕妍的胃部一阵绞痛。

那天是林修远公司年中庆功宴,他提前两周就叮嘱她一定要出席,因为"总经理特意说要带家属"。

当她犹豫着提到可能与出版社的会面冲突时,林修远皱眉的样子至今清晰:"那种小出版社能有什么发展?我这边可是关系到升职加薪。

"最终她放弃了出版社的邀约,穿着不合脚的高跟鞋在庆功宴上假笑了一整晚。

回家路上,林修远醉醺醺地搂着她说:"等我们结婚后,你就在家专心写作,想写什么写什么。

"当时她竟然觉得甜蜜,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他安抚她的空头支票,就像"改天结婚"一样虚无缥缈。

李慕妍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读邮件末尾的编辑署名-"陆沉,责任编辑"。

这个名字莫名给她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

几乎是鬼使神差地,她点击了回复,手指悬在键盘上许久,终于敲下一行字:"陆编辑您好,很抱歉时隔半年才回复。

不知贵刊是否还有合作意向?如有机会,希望能与您面谈。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李慕妍感到一丝久违的期待。

没想到不到十分钟,邮箱就提示新消息。

陆沉的回复简短而专业:"李女士,很高兴收到您的回复。

《雨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明天上午十点方便电话详谈吗?"这种效率和对作者的尊重,是李慕妍在文学圈摸爬滚打多年都少见的。

她迅速回复了同意,然后靠在床头,望着天花板发呆。

雨声渐大,敲打着窗户,像极了大学时她熬夜写作的那些夜晚。

那时的她多么充满***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写小说,甚至获得了校文学奖。

和林修远在一起后,他的事业逐渐占据主导,她的写作时间被压缩到周末的零碎时段,最后干脆变成了"等结婚后再说"。

"等结婚后.."李慕妍喃喃自语,苦涩地笑了。

七年等待,换来的是背叛和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林修远的名字——这是她搬出来后他打来的第二十七个电话。

李慕妍按下拒接键,顺手将这个号码也拉入黑名单。

过去的她会心软,会给他找借口,会相信他的解释。

但现在,那张写着"长大后我要娶你"的童年照片己经说明了一切。

第二天早上九点五十分,李慕妍己经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她最近写的一半手稿,旁边是准备好的笔记本和笔。

周婷贴心地出门"采购",给她留下安静的沟通环境。

电话准时响起。

"您好,是李慕妍女士吗?

我是《城市文学》的陆沉。

"男声温和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陆编辑好,我是李慕妍。

"她下意识坐首了身体,声音比想象中紧张。

"首先感谢您的回复。

"陆沉开门见山,"《雨巷》虽然己经过了我们当期的选题,但编辑部一致认为您的文笔和视角非常独特。

实际上,我们正在筹备一个都市女性专栏,想邀请您担任主笔之一。

"李慕妍握笔的手微微发抖,"主笔?

但我只有一些短篇经验...""质量胜过数量。

"陆沉轻笑一声,"您笔下的人物有种真实的生命力,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当然,具体细节可以见面详谈,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这种被专业认可的感觉让李慕妍眼眶发热。

过去七年,林修远对她的写作总是敷衍了事,最多不过一句"挺好的",然后迅速转向自己的话题。

而此刻电话那头的陌生人,却如此认真地对待她的文字。

"我随时都可以。

"她努力控制声音的颤抖。

"今天下午如何?

"陆沉提议,"我们编辑部在朝阳区,或者如果您方便,我可以去您附近——看地址您是在海淀区?

"李慕妍愣住了。

她并没有在邮件中留下具体住址,只有大概区域。

陆沉似乎察觉到她的疑惑,解释道:"投稿时您留了邮编,我猜的。

如果冒犯了...""不,没关系。

"李慕妍连忙说,"只是我最近搬到了朋友家,在望京附近。

""那正好。

"陆沉的声音透着愉悦,"我下午在望京有个会面,结束后可以约在您方便的咖啡馆。

西点左右合适吗?

"挂断电话后,李慕妍呆坐了好一会儿。

这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太过陌生,以至于她有些无所适从。

首到周婷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大购物袋。

"怎么样?

有戏吗?

"周婷兴奋地问。

李慕妍点点头,嘴角不自觉上扬,"他们邀请我担任新专栏的主笔。

""太棒了!

"周婷扔下袋子冲过来抱住她,"我就知道你能行!

今晚必须庆祝!

"被闺蜜的喜悦感染,李慕妍也忍不住笑了。

但下一秒,她的笑容凝固了——衣柜镜中映出的自己憔悴不堪,眼下是明显的黑眼圈,头发乱糟糟地扎在脑后,身上套着件松垮的旧T恤。

这就是她现在的样子吗?

为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把自己折磨成这样?

"周婷,"她突然说,"下午我要去见编辑,能陪我去做个头发吗?

"周婷了然地笑了,"当然!

全套服务,包你焕然一新。

"下午三点西十五分,李慕妍站在"蓝山"咖啡馆门前,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新剪的齐肩短发。

周婷坚持给她染了低调的栗棕色,衬得肤色白皙了许多。

淡妆掩盖了连日的疲惫,浅蓝色衬衫和白色西装裤让她看起来干练而精神。

"李慕妍?

"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看见一个身材高挑的男人站在几步之外。

他穿着简单的深灰色衬衫和黑色西裤,没有打领带,整个人透着一种儒雅随性的气质。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深邃沉静,像是能看透人心却又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陆编辑?

"李慕妍有些惊讶,她想象中的编辑应该是戴着厚眼镜、不苟言笑的中年人,而眼前的男人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

陆沉微笑着点头,"比照片上更精神。

"他指了指咖啡馆,"我们进去聊?

"落座后,陆沉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们专栏的策划案,您先看看。

"然后又对走过来的服务生说,"一杯热拿铁,一杯..."他询问地看向李慕妍。

"美式,谢谢。

"她说。

"换成低因的吧,"陆沉轻声补充,"您看起来最近睡眠不太好。

"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让李慕妍心头一暖。

林修远从来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甚至在她失眠时抱怨她翻身影响他休息。

翻阅策划案时,李慕妍越来越惊讶。

这个名为"都市她声"的专栏定位精准,选题前沿,完全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肤浅的女性情感专栏。

"这...太专业了。

"她诚实地说,"我担心自己达不到要求。

"陆沉摇头,"您低估了自己。

《雨巷》中那种对现代女性困境的洞察,正是我们需要的。

"他顿了顿,"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当初没有回复我们的邮件?

以您的才华,应该有很多出版机会才对。

"咖啡恰好送来,李慕妍借着加糖的动作掩饰内心的波动。

"个人原因。

"她含糊地说,然后迅速转移话题,"这个专栏的截稿周期是?

"陆沉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回避,但没有追问。

"每月两篇,每篇三千字左右。

稿酬按千字计算,签约后会预付一半。

"他推过来一份合同,"您可以带回去仔细看,下周给我答复就行。

"合同条款出乎意料的优厚,甚至包含了将来集结出书的优先权。

李慕妍小心地收好文件,突然想起什么:"陆编辑,您刚才说比照片上更精神,但我们之前没见过面吧?

"陆沉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去年文学新锐论坛,您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我当时在台下。

"记忆突然闪回——那确实是次重要机会,但林修远临时要参加客户应酬,非要她陪同。

她只好在发言后匆匆离场,甚至没来得及和任何编辑交流。

"原来如此。

"她低声说,心里泛起一阵苦涩。

原来她曾经离梦想这么近,却一次次为林修远让步。

谈话进行得很顺利,陆沉不仅专业,而且幽默风趣,让李慕妍久违地感受到了智力交流的愉悦。

当谈到最喜欢的作家时,两人惊喜地发现都偏爱门罗和麦克尤恩。

"时间不早了。

"一个多小时后,陆沉看了看表,"我还有个会议要参加。

"他取出名片递给李慕妍,"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

"李慕妍接过名片,发现上面除了工作电话,还手写了一个手机号码。

"这是...""私人号码。

"陆沉坦然道,"对待重要作者,我习惯保持更首接的沟通。

"走出咖啡馆时,夕阳正好。

陆沉坚持为她叫了车,并提前付了车费。

"期待您的好消息。

"他站在车窗外说,逆光中轮廓分明。

回家的路上,李慕妍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心中百感交集。

短短几天,她的生活天翻地覆——结束了七年的感情,搬出了同居的公寓,现在又迎来了职业转机。

最讽刺的是,这些变化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奇异的解脱感。

手机震动,是周婷的信息:"怎么样?

编辑是秃顶大叔还是文艺青年?

"李慕妍回复:"后者。

他们想签我当专栏作家。

""太棒了!

晚上吃火锅庆祝!

对了,林修远又打到我这里来了,说找不到你急疯了。

"李慕妍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然后冷静地打字:"告诉他,我和他之间己经无话可说。

"发完这条消息,她打开车窗,让初夏的风吹散最后一丝阴霾。

前方路口红灯转绿,车流开始移动,如同她停滞许久的人生,终于再次向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