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膜恒温穹顶锁着25℃清凉,机器人爬楼修补隔热层;空气净化塔抽走热毒,喷吐微湿气流。
地热与太阳能电站埋入地下,电缆供能不停;石墨烯防护服隔去79℃地表高温,水耕舱里藻类产水又供氧。
科技没逆转末日,却撑起一个个生存气泡,让文明余烬未熄。
姜琦觉得喉咙里像塞了团干燥的棉絮,他皱着眉瞥向空了的饮水机——三天前刚订的桶装水竟己见了底。
他指尖在政府统一配发的外卖终端上滑动,果断下单了25升的大桶水,屏幕的冷光映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
放下终端,他走到窗边。
窗外的天空正泛着诡异的赤红,像是被烧熔的铁水泼满了穹顶。
太阳不再是记忆里温和的光球,倒像悬在头顶的巨型熔炉,连空气都被烤得发烫,仿佛再往前一步就会被点燃。
可这样的景象,人类早己被迫习惯了。
现在是2112年,距离工业革命爆发己过去三个多世纪,而地球的喘息,早就越来越微弱。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无节制排放的氟利昂啃噬着臭氧层,过量的二氧化碳则像层密不透风的玻璃罩,将宇宙辐射与太阳热量疯狂锁在地表。
大气层日渐稀薄,地球温度以指数级飙升——如今白天的空气温度己达50℃,***的地表更是能烤到79℃,脚踩在地面都会烫得发麻。
万幸科技在绝境中疯长,恒温穹顶、水循环系统与防辐射服成了幸存者的生命线,才让少数人得以在这片焦土上苟延。
人类唯一的生路被锁定在两条赛道:星际移民,寻找下一个宜居星球;或是修复家园,重筑大气层、吸走过剩的二氧化碳。
为此,龙国每年砸下2000亿研发经费,麦瑞肯更是烧掉5000亿,可至今,这些天文数字只换来让少数人勉强存活的技术,离真正的救赎还差得远。
全球人口从80亿锐减至5千万,每一个幸存者都是从灾难中“筛”出来的——最健康的体魄、最顶尖的智力、最敏锐的反应,动态筛选系统日夜运转,淘汰从未停止。
姜绮便是这五千万分之一,更是龙国“天才协会”的十二位成员之一。
这个协会的席位比钻石还金贵,成员全是从幸存者中动态筛选出的顶尖智者,席位流转从不停歇,而姜绮,才19岁。
不久前,他刚通过AI算法攻克了困扰人类百年的黎曼假设,成了协会里最年轻的传奇。
可即便是这样的天才,也逃不过文明随时可能灭绝的阴影。
手腕上的终端突然震动,一条暗黑色的通知弹了出来:“您订购的25L桶装水己送达。”
姜绮起身开门,门口的圆形配送机器人正缓缓展开储物舱,25升的蓝色水桶静静躺着。
他示意机器人将水桶装到饮水机上,金属臂精准地完成对接,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转身回到卧室,他又站回窗前,赤红的天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喉咙的干渴稍缓,但心头的重压却丝毫未减——他的大脑仍在高速运转,那些关乎人类存亡的公式与方案,正像星轨般在脑海里缓缓铺展。
窗外的赤日依旧高悬,而人类的命运,或许就藏在这19岁少年的思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