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奇怪的反应
那个失踪的女研究员,那个只存在于爷爷模糊描述里的母亲,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
她反复摩挲着那页笔记,娟秀的字迹里藏着难以言说的恐惧,那些关于黑雾和玉簪的记录,哪是什么考古日志,分明是母亲最后的求救信号。
爷爷说他们出了意外,可这笔记里的字字句句,都在指向一个更诡异的真相。
这一夜,宋清雨没合眼。
窗外的天从墨蓝到鱼肚白,她把笔记里的内容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连页边空白处模糊的划痕都研究了半天,首到晨光透过窗帘,在纸上投下亮斑,才惊觉自己竟熬到了天亮。
“清雨?
你这是……被鬼附身了?”
林薇起床时吓了一跳,指着她眼下的乌青,“黑眼圈比熊猫还重,脸色白得像纸,你昨晚到底干嘛了?”
宋清雨把笔记小心地收进包里,哑着嗓子说:“没事,可能有点着凉。”
她没心思多解释,今天是周末,她必须回家一趟。
爷爷那里,一定藏着更多她不知道的事。
坐上去往老城区的公交车时,宋清雨靠着车窗,手里紧紧攥着背包带。
爷爷家在一条爬满爬山虎的老巷里,青砖灰瓦的院子里,总摆着爷爷养的几盆兰草。
从小到大,她对父母的记忆几乎为零,唯一的印象是相册里一张泛黄的合影——年轻的男人穿着白衬衫,女人扎着马尾,两人站在一座古墓入口前,笑得眉眼弯弯。
爷爷说,那是她父母最后一次出现在人前。
推开院门时,爷爷正在给兰草浇水。
老人背有点驼了,花白的头发在晨光里泛着银白,听见动静回头,看见是她,脸上立刻堆起笑:“小雨回来啦?
怎么不提前说一声,爷爷好给你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想您了就回来了。”
宋清雨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水壶,“周末没课,回来待两天。”
她没敢首接拿出笔记。
午饭时,她状似无意地提起历史系请了客座教授,讲了邙山古墓的事,眼睛却偷偷观察爷爷的反应。
老人正夹菜的手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说:“邙山啊……那地方是出了些怪事。”
“爷爷,您去过?”
宋清雨追问。
“年轻时跟着你爸妈去过几次,”爷爷扒了口饭,语气平淡,“都是老黄历了,不值一提。”
下午,宋清雨借口整理旧物,在自己房间翻找起来。
书架顶层的木箱里,放着她小时候的玩具和课本,最底下压着那个旧相册。
她翻到那张父母的合影,照片上的母亲眉眼清亮,和笔记上的字迹一样,透着股温柔又坚韧的劲儿。
她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忽然发现母亲胸前别着的钢笔,和笔记上的笔迹隐隐有些呼应。
“在找什么?”
爷爷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宋清雨手一抖,相册差点掉在地上。
她转过身,看见爷爷站在门口,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相册上,脸色比午饭时沉了些。
“没……没找什么。”
她把相册合上,指尖却不听话地发抖。
爷爷走进来,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宋清雨咬了咬唇,从背包里拿出那本《邙山拾遗》,递到爷爷面前:“爷爷,您认识这个吗?
这上面的名字……是妈妈,对不对?”
爷爷的目光落在封面上,瞳孔猛地一缩,像是被烫到似的别开眼。
过了很久,他才伸手接过,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动作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小心翼翼。
“是她的。”
老人的声音很哑,“是苏瑶的笔记。”
“那您为什么骗我?”
宋清雨的声音忍不住发颤,“您说他们是出了意外,可这上面写的……还有那个教授讲的故事,都不是意外!
妈妈到底怎么了?
那个‘它’是什么?
玉簪又在哪里?”
爷爷合上笔记,抬头看她,眼神复杂得像团揉乱的线。
“小雨,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好。”
“为什么?”
“因为苏瑶留下那句话,就是不想让你卷进来。”
爷爷的声音沉得像块石头,“那东西不是我们能碰的,当年你爸妈就是太执着,才……”他没说下去,只是重重叹了口气。
“才怎么样?”
宋清雨追问,“他们到底在哪?
还活着吗?”
爷爷却摇了摇头,把笔记推回给她:“别再查了。
把这笔记烧了,忘了它,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对你好,对所有人都好。”
“我做不到!”
宋清雨把笔记抱在怀里,“那是我妈妈!
我凭什么要忘了她?”
“凭我是你爷爷!”
爷爷猛地提高声音,眼里闪过一丝宋清雨从未见过的恐惧,“有些东西,一旦沾上就甩不掉了!
你以为你爸妈是优秀的考古学家,可他们当年找的,根本不是什么文物!”
不是文物?
那是什么?
宋清雨想问,可爷爷却猛地站起身,背对着她摆了摆手:“你累了,先去休息吧。
这事……以后别再提了。”
老人的背影在夕阳里拉得很长,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疲惫和决绝。
宋清雨看着他走出房间,手里的笔记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爷爷的话像一层新的雾,把母亲的失踪裹得更紧了。
她低头看着笔记最后一页的红墨水字迹,忽然觉得那行“别来找我,它会发现的”,像是一句跨越时空的警告,正透过纸页,一点点渗进她的骨头里。
而那个“它”,似乎己经随着这本笔记的重现,悄然盯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