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拾完,院门外就传来了拖拉机的 “突突” 声 —— 村支书王建国骑着辆红色拖拉机过来了,车斗里还装着半袋化肥,车把手上挂着个黑色公文包。
“林山娃,忙着呢?”
王支书跳下车,黝黑的脸上带着笑,伸手拍了拍林山的肩膀,“昨儿刘颖她妈跟我说,你这农场的芽都冒出来了,我来瞅瞅。”
林山赶紧把人往院子里迎,指着刚搭好的篱笆和菜地里的嫩芽:“托您的福,种子出芽挺顺利,刘颖还帮我搭了篱笆,免得鸡来啄苗。”
王支书往菜地里扫了一眼,蹲下来用手指扒了扒土,又捏了捏豆角苗的茎秆,点点头:“不错不错,土翻得匀,苗也壮实。
你这生态农场的路子选得对,现在镇上都在推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也给力。”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表格,递给林山,“你把这申请表填了,再准备几张农场的照片,下周我帮你交到镇上去。
要是批下来,不仅有种子化肥补贴,还能申请免费的农技指导。”
林山接过表格,看着上面的 “土壤检测报告种植规划表” 等栏目,有点犯难:“支书,这土壤检测我咋弄啊?
还有种植规划,我也没写过。”
“别急,” 王支书笑着说,“镇上下个月有土壤检测车来村里,到时候我帮你约着;种植规划你要是不会写,让刘颖帮你看看,她在果园搞了好几年,懂这些。
对了,你这工具房屋顶咋漏了?”
他指着工具房的方向,眉头皱了皱,“下雨天漏雨可不行,工具淋坏了咋干活?
我让村里的老瓦匠张叔过来帮你修修,材料钱村里先给你垫着,等补贴下来再还。”
林山心里一热,连声道谢。
他没想到村支书不仅帮着申请补贴,还惦记着工具房的屋顶,这在城里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 以前在公司,别说帮忙解决问题,就算是正常的工作对接,都得来回推好几回。
正聊着,刘颖拎着个竹篮过来了,里面装着刚洗好的樱桃:“支书,您也在啊?
我妈让我给林山送点樱桃,顺便问问申请表的事。”
“正好,” 王支书把表格递给刘颖,“你帮林山看看这表咋填,他城里来的娃,没弄过这些。”
刘颖接过表格,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一边看一边跟林山说:“这个种植规划,你得写清楚种啥、种多少、啥时候种,还有怎么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得跟生态农场的标准对上。
土壤检测那边,到时候张叔修屋顶的时候,让他顺便帮你挖点土样,省得你自己跑。”
林山坐在旁边,听刘颖一条条讲解,手里的笔飞快地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刘颖的发梢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他看着刘颖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要是能一首这样,跟她一起打理农场,好像也挺好的。
“想啥呢?”
刘颖突然抬头,看着林山走神的样子,笑着戳了戳他的胳膊,“赶紧记啊,等会儿忘了又得问。”
林山脸一红,赶紧低下头,假装认真记笔记,耳朵却悄悄地热了。
王支书看在眼里,嘴角偷偷地笑了,没说话,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你们忙着,我去看看张叔,让他下午就过来修屋顶。”
王支书走后,刘颖帮着林山一起填表格。
填到 “预计产量” 的时候,林山犯了难:“我也不知道能产多少啊,万一写多了达不到咋办?”
“你就按正常的产量写,” 刘颖笑着说,“这坡地虽然石头多,但是光照足,只要好好打理,产量肯定差不了。
我家果园去年的苹果,比前年多收了三成呢,就是因为我听了农技专家的建议,改了施肥的方法。”
两人边填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刘颖看了看表,站起来说:“快中午了,我回家做饭,你跟我一起去吃吧?
我妈炖了鸡汤,正好给你补补。”
林山刚想答应,就听见院门外传来 “汪!
汪!”
的狗叫声。
他赶紧站起来,看见一只黄白相间的土狗站在门口,尾巴摇得飞快,嘴里还叼着个破布娃娃,眼巴巴地看着他。
“这是谁家的狗啊?”
林山蹲下来,想摸一摸狗的头,可狗却往后退了两步,把破布娃娃放在地上,又摇了摇尾巴。
刘颖走过来,看了看狗的脖子:“这是村西头老王家的狗,叫大黄,前几天老王去城里看儿子,把它寄养在邻居家,没想到它自己跑出来了。”
大黄好像听懂了刘颖的话,蹭了蹭她的裤腿,又叼起破布娃娃,放在林山的脚边,然后趴在地上,吐着舌头看着他,一副 “求收留” 的样子。
林山看着大黄可怜的样子,心里软了:“要不,先让它在这儿待着?
等老王回来了再送回去。”
“行啊,” 刘颖笑着说,“大黄可乖了,还能帮着看农场,免得有小偷。
不过你得给它弄点吃的,它肯定饿坏了。”
林山赶紧去屋里找了点面包,掰成小块放在地上。
大黄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还舔了舔林山的手,尾巴摇得更欢了。
中午在刘颖家吃饭,刘颖的妈妈看见林山,又开始不停地往他碗里夹菜:“林娃子,多吃点鸡汤,补补身子,干活才有劲。
对了,下午张叔来修屋顶,我让你叔跟他一起去,帮着搭把手。”
林山赶紧说:“阿姨,不用麻烦我叔,我自己能行。”
“啥麻烦不麻烦的,” 刘颖的妈妈笑着说,“都是街坊邻居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你叔在家也没啥事,正好去跟张叔学学修屋顶的手艺,以后家里的屋顶漏了,也能自己修。”
吃完饭,林山和刘颖一起回农场。
刚到门口,就看见张叔背着工具包过来了,后面跟着刘颖的爸爸刘大叔。
张叔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手上布满了老茧,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点泥土,一看就是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人。
“林娃子,” 张叔放下工具包,往工具房里看了看,“我先上去看看屋顶的情况,你去搬点瓦片过来,要那种完整的,别碎了。”
林山赶紧去搬瓦片,刘大叔也过来帮忙。
刘颖则在旁边帮着递工具,时不时还提醒林山:“小心点,瓦片沉,别砸着脚。”
张叔在屋顶上忙活,林山和刘大叔在下面递瓦片。
大黄也跟着凑热闹,蹲在旁边,只要林山一靠近,就蹭蹭他的腿,好像在帮忙看东西。
修到一半,张叔突然喊:“林娃子,你这屋顶上有个鸟窝,里面还有蛋呢,咋办?”
林山赶紧跑过去,抬头一看,屋顶的横梁上有个用干草做的鸟窝,里面躺着三个小小的鸟蛋,雪白雪白的。
他心里一紧:“别碰它,不然鸟妈妈回来该找不到了。”
张叔笑着说:“行,那我绕着鸟窝修,不碰着它。
咱庄稼人,最懂跟这些小生灵相处,不能断了它们的活路。”
林山听了,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在城里的时候,别说鸟窝了,就算是路边的野花,都有人随手摘了扔了。
可在这里,连修屋顶的老瓦匠,都惦记着鸟窝里的蛋,这大概就是乡村的温柔吧。
一首忙到傍晚,屋顶终于修好了。
张叔从屋顶上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好了,这下就算下大雨也漏不了了。
你这工具房的梁还结实,再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林山赶紧递过去一瓶水:“张叔,谢谢您,辛苦您了。”
“客气啥,” 张叔接过水,喝了一口,“以后有啥活,尽管喊我,咱村里的人,不跟你见外。”
刘大叔也笑着说:“是啊,林娃子,以后农场有啥重活,跟我说一声,我来帮你干。
你一个城里来的娃,刚开始肯定不习惯,慢慢就好了。”
送走张叔和刘大叔,林山看着修好的屋顶,心里踏实多了。
大黄趴在他的脚边,尾巴时不时摇一下,好像在为他高兴。
刘颖坐在石凳上,看着林山说:“今天忙了一天,累坏了吧?
我妈让我给你带了点晚饭,在竹篮里呢,你赶紧热一热吃。”
林山接过竹篮,里面装着米饭、炒青菜和一碗鸡汤,还是热乎的。
他看着刘颖,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刘颖,谢谢你,还有阿姨和大叔,要是没有你们,我这农场真不知道该咋办。”
“跟我客气啥,” 刘颖笑着说,“咱们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再说了,你这农场办好了,对咱村也有好处,以后说不定能带动村里的人一起搞生态农业,让更多的人回来。”
林山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看着菜地里的嫩芽,看着修好的屋顶,看着脚边的大黄,突然觉得,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坡,己经开始有了家的样子。
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肯定还会有很多困难,可只要有刘颖的帮忙,有村里人的支持,他一定能把这片农场打理好,让这里长出更多的果实,也长出更美好的生活。
晚上,林山吃完晚饭,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
大黄趴在他的脚边,安静地睡着。
他想起白天填表格的时候,刘颖认真的样子,想起张叔小心翼翼保护鸟窝的样子,想起刘颖妈妈热情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
他摸出手机,给朋友发了条消息:“我在青山村挺好的,这里的人很热情,农场也慢慢有了起色,还有一只叫大黄的狗,成了我的小帮手。
我想,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
发完消息,林山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知道,属于他的乡村农场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