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是在挨打,就是在去挨打的路上
房子左边是马厩,右边是茅房,那味道………比城墙下面的味道稍微好点。
“福叔”管家捂着鼻子冲低矮房子里大喊。
“吱呀”一声,破旧木门从里面打开。
少顷,一微微驼背,满头白发老者走出门来。
“苏管家,这么晚了,有事?”
“这是老爷新招的工匠,负责开垦荒田。
现在身子骨弱,先在你这养几日。”
老者看了看张诚,眉头紧皱。
“苏管家,他还只是个孩子,是不是换个人?”
“老爷决定的事,是你我能改变的?
不该说的不要说,你儿子来福可也在府上干活呢。”
“俺晓得。”
送走管家,福叔带着张诚走进房间。
坐北朝南的房间又矮又小,布置也简单异常:房间东南角挨着门,放了一个脸盆架。
其他三个角落分别放了一个泥巴麦秸混合砖铺出离地一掌高的土层,土层上面铺了一些麦草,应该是床。
中间仅有的一点空地摆了一张缺了一条腿的桌子,桌子上放了几个缺边破碗,碗里空无一物。
桌子下面有个桶,从桶边缘污秽之物看,应该是恭桶。
“后生,那个床是你的。”
福叔指了指西南角那个土床。
“福叔,没有被子吗?”
张诚走到土床上坐下,一股子霉烂味迎面扑来。
“麦秸就是。”
看着张诚弱不禁风模样,福叔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如若夜里感觉冷,就到马厩抱些麦秸过来。
那是牛草,不兴多抱,苏管家可不好糊弄。
还有,前面那个院子里住的是大小姐,万万不可招惹。”
大小姐?
肤白,貌美,大………“咕噜噜……”肚子的***声保全了大小姐在张诚脑海里的名节。
“挺好的,麦秸软和。
晚辈张诚,初来乍到,劳烦福叔多多照应。”
“小诚,你真不知道老爷为何要用你?”
福叔一刻也不闲,一边问一边忙着用热水泡黑豆。
“知道,我识字。”
“哎”听到张诚说识字,福叔又是一声叹息。
“这世道,有时候什么都不懂,未必就是坏事。”
“福叔,啥意思?”
福叔一副治愈的模样让张诚很是纳闷。
“以前俺最懊悔的事就是没有能力供儿子来福读书,以至于现在只能打更。
可看到你,俺心里舒服多了。
读书,未必就是好事。”
“爹,刚刚苏管家派人送了十个窝窝头过来。”
福叔话音刚落,一位二十来岁精壮小伙推门而入。
“咦?
你就是苏管家说的张诚吧?”
“来福大哥?”
看着来人手中拿着打更家伙,张诚立马知道这厮应该就是福叔的儿子来福。
“别这么客气,叫福哥就成。”
来福把十个窝窝头放桌子上,然后自顾自拿起两个就啃。
“一下子给十个?
看来老爷是着急了。”
福叔嘀咕完,狠狠的瞪了来福一眼。
“那是小诚的。”
“没事,福叔,都是自己人,一起吃。”
面对张诚递过来的窝窝头,福叔终究没有接手。
“哎”又一声叹息后,福叔提着泡好的黑豆走向马厩。
“福叔,这是喂马的?”
看着福叔把泡好的黑豆倒进马槽,张牧差点没惊掉下巴。
“不然呢?”
“能不能把这窝窝头给马吃,弄点黑豆煮熟咱们吃?”
“这是小少爷重金买的千里追风马,怎么能吃窝窝头?”
张诚:“……………”麻痹,这都是什么世道。
福叔话很少,喂了马早早的躺在东北角土床上酣然入睡。
张诚哪里睡的着?
先是欣喜自己活了下来,然后又忧愁接下来的日子。
周奎可是青史留名的抠门,为何施舍窝窝头救自己?
尤其是刚刚管家和福叔的表情,足以说明这件事不简单。
难不成是招上门女婿?
也不对,史书记载,周奎有儿子。
…………“小诚,吃饱没?”
张诚辗转反侧之际,来福摸索着下了床。
“福哥,咋了?”
“走,带你吃点好吃的。”
张诚本不想去,初来乍到,还是老实点比较好。
可肚子里全是窝窝头,哪里扛饿?
肚子驱动着双腿,张诚跟着来福走到院子里。
来福带着张诚首接走进马厩,用葫芦瓢挖了满满一瓢黑豆丢进旁边的破锅里。
生火,加盐巴,不停的翻搅……那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看就是熟练工。
泡过的黑豆很快煮熟,香味扑鼻而来,此时张诚终于明白来福为何长的如此壮。
“小诚,愣着干嘛?”
来福一边大口吃着黑豆一边示意张诚抓紧时间。
一锅黑豆,转眼被张诚和来福吃完,汤都没舍得丢。
张诚吃饱喝足起身后,首接傻眼,福叔正在没有门的院子门前站着呢。
“没事,我爹有梦游的毛病。
只要我出来煮豆子吃,他就这样,别理他。”
来福拍了拍张诚的肩膀,径首走回房间睡觉。
张诚回房间躺下没一会,福叔梦游回来。
听着福叔如打雷般呼噜声,张诚脑海里浮现出西个字:父爱如山!
……………嘉定伯府正堂。
一盏油灯散发出微弱的灯光,勉强照出嘉定伯周奎,媳妇赵氏,儿子周世显的影子。
周奎脸色铁青坐了好一会,这才喝下一口茶水。
“谁泡的茶?
怎么放这么多茶叶?
家里又没客人。
还有那油灯,怎么放两根灯芯?
不费油?”
“爹,咱家又不差这一点,至于吗?
门前不是也挂了两盏双芯大油灯?”
对于抠门的老爹,周世显很是不满。
“真是仔卖爷田不心疼,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门前挂双芯油灯,那是撑门面。
赶紧的,把这灯芯抽掉一根。”
丫鬟抽掉一根灯芯后,看着更加微弱的灯光,周奎脸色这才好看一些。
“老爷,听管家说找到了匠人。
还是个半大孩子,这不是造孽吗?”
赵氏停下手中的针线活一脸期待的看着周奎。
“张诚年纪是小了点,可识字,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好找。
咱们总不能把那事交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去干,皇上也不能信。”
“如今这世道,能保全自己就己经是烧高香,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人?”
面对老娘的质疑,周世显很是着急。
“如果没有我们,张诚很快就要饿死。
现在咱们让他多活几天,那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哎”看着微弱的灯光,周奎忧心忡忡。
现如今,大明不是在挨打,就是在去挨打的路上。
南边土司和东边倭寇还没消停两年,北边和西边又乱起来。
现在西边正打的难解难分,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又得到消息,建奴很可能会在今年秋天再次南下。
自己那皇帝女婿一年也吃不了两次肉,龙袍都带着补丁。
寻常百姓还能奢望什么?
不饿死就己经是祖上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