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珠蒙尘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民国二十八年,重庆,军统特训班结业考核靶场。

初秋的风裹着嘉陵江的湿气,刮过临时搭建的观礼台。

林薇趴在三百米外的土坡上,草叶的露水浸透了她的特训服下摆,她却像块嵌在地里的青石,连呼吸都压得极浅,只有架枪的手臂稳如磐石。

瞄准镜里,十个移动靶正以不规则轨迹掠过百米外的矮墙。

观礼台上,行动处主任周志鸿指尖夹着烟,漫不经心地扫过靶场,目光落在林薇的背影时,嘴角勾起抹轻慢的弧度:“女人家玩枪,再好也顶不上男人半条胳膊,也就是特训班缺人,才把她们凑数进来。”

身旁的教官张诚想替林薇说句话,刚开口就被周志鸿抬手打断:“看结果吧,别浪费口舌。”

话音未落,枪声骤然响起。

不是常见的连发,而是精准到毫秒的点射。

“砰、砰、砰”,三发子弹几乎连成一线,最左侧三个移动靶应声碎裂。

观礼台上的议论声瞬间低了半截,周志鸿夹烟的手指顿了顿,眯眼看向那个趴在土坡上的纤细身影。

林薇的视网膜上,淡蓝色的系统数据流正飞速滚动——目标:移动靶×10,速度1.2m/s-1.8m/s,轨迹偏差±0.3m风速:3.2m/s,西南向,修正值+0.5°最佳射击间隔:0.8s/发,弹着点预判准确率98.7%能量消耗:1点/次推演,当前剩余:12点她完全没理会观礼台的动静,手指轻扣扳机,每一次击发都精准卡在系统预判的间隔里。

剩下的七个靶标,有的刚探出半个边缘,有的正处于轨迹转折的临界点,子弹却像长了眼睛,稳稳钻进靶心。

最后一声枪响落下时,报靶兵骑着自行车冲过去,片刻后举着红旗往回跑,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急促:“全中!

十发十中!

弹孔全部在靶心半径三厘米内!”

观礼台上瞬间安静。

张诚刚要开口,却见林薇己经收枪起身,动作利落得没有一丝多余。

她走到场边,摘下沾着草屑的军帽,露出张清丽的脸,只是那双眼睛太亮,亮得像淬了冰的刀锋,扫过观礼台时,没有半分邀功的得意,只有一片冷静的审视。

周志鸿的脸色沉了沉,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枪法再好,也只是个丫头片子。

谍战不是打靶,要的是周旋、是城府,不是一股子愣劲。”

他顿了顿,看向张诚,“结业分配,把她调去档案处吧,整理整理旧文件,也算物尽其用。”

张诚急了:“周主任!

林薇在模拟对抗里表现最好,三次预判出‘敌方’的伏击点,这可是难得的……预判?”

周志鸿冷笑一声,“不过是运气好,猜中了几次。

真到了战场上,日本人可不会按她的‘预判’走。

一个女人,要是在沦陷区被抓了,哭哭啼啼的,反而坏了大事。

档案处的活,适合她。”

这话像根针,扎在刚走进来的林薇耳里。

她脚步没停,径首走到两人面前,抬手敬礼,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情绪:“学员林薇,请求分配实战任务。”

周志鸿上下打量她,目光里的轻视毫不掩饰:“实战任务?

你能做什么?

去跟日本人喝酒周旋?

还是去街头盯梢?

我看你连晚上走夜路都怕,别到时候还要别人来救你。”

林薇的指尖微微收紧,视网膜上的系统突然弹出一行提示——目标:周志鸿,情绪:轻视(87%)、傲慢(92%),对女性偏见概率:99.1%当前请求成功率:11.3%,建议补充论据:模拟对抗成果她压下心头的冷意,声音依旧冷静:“模拟对抗中,我三次通过分析‘敌方’补给线、通讯频率和人员动线,预判出伏击位置,挽回‘我方’损失。

实战中,我同样能通过情报分析,提供有效预判。”

“情报分析?”

周志鸿嗤笑,“那些都是假的设定,真到了上海、南京,日本人的情报网比蛛网还密,你能拿到什么情报?

就算拿到了,你一个丫头片子,能分析出什么?

别在这里逞能了,服从分配。”

他说完,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张教官,带她去办手续。

档案处那边,明天就让她上班。”

林薇站在原地,没有动。

她看着周志鸿转身离去的背影,视网膜上的数据流缓缓消失,只剩下一片冰冷的淡蓝。

她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偏见,从进特训班的第一天起,“女人不行”的话就没断过。

可她以为,凭着手握的系统和拼出来的成绩,总能换来一次机会。

现在看来,她错了。

张诚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带着歉意:“林薇,别跟周主任置气。

档案处虽然清闲,但也能接触到不少旧情报,或许……或许以后还有机会调岗。”

林薇摇摇头,没说话。

她知道,没有实战功绩,再等十年,她也只能困在档案处里。

她的系统需要实战情报来积累能量,她的能力需要战场来证明,而不是在堆满旧文件的房间里慢慢生锈。

当天下午,林薇去档案处报到。

一间逼仄的屋子,堆满了泛黄的文件柜,空气里飘着油墨和灰尘的味道。

管事的刘科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推了推老花镜,把一摞标着“1937年上海区旧档”的文件扔在她面前:“小林啊,你的活不重,就是把这些旧档案按日期整理好,再抄录一份索引。

慢慢来,不急。”

林薇看着那摞足有半人高的文件,指尖划过封面,突然顿住。

视网膜上的系统毫无预兆地弹出提示——检测到关键信息片段:1937年11月,上海虹口区,日军“梅机关”秘密接触伪政权人员,提及“清乡计划”前期筹备信息完整性:17.3%,可触发低精度推演,消耗能量:2点是否推演?

林薇的心脏猛地一跳。

“清乡计划”她在特训班听过,是日军计划在沦陷区实行的大规模扫荡,一旦实施,地下党和抗日力量将遭受重创。

可这份旧档里的信息,比特训班学到的要早得多,也更具体。

她立刻在心里默念:“推演。”

淡蓝色的数据流瞬间铺满视网膜——目标:日军“清乡计划”前期筹备(1937年)己知信息:时间1937.11,地点上海虹口区,参与方梅机关+伪政权推演结果:该筹备为“清乡计划”雏形,后续可能衍生出针对性破坏行动(概率68.2%);当前信息缺失关键人物、具体目标,无法进一步推演能量剩余:10点林薇深吸一口气。

她知道,这或许是她唯一的机会。

档案处里的旧文件,说不定藏着更多被忽略的情报碎片。

只要她能把这些碎片拼起来,找到日军尚未实施的阴谋,就能用事实证明自己——不需要周志鸿的认可,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

她坐下来,翻开第一份文件。

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目光锐利如鹰,视网膜上的系统随时待命,捕捉着任何可能的关键信息。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档案处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没人知道,这个被塞进档案处的年轻女人,正用一种旁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悄悄编织着一张对抗侵略者的无形之网。

而此时的观礼台,周志鸿正和几个下属喝酒,聊起白天的考核,他端着酒杯,漫不经心地说:“那个林薇,枪法再好有什么用?

女人嘛,终究成不了大事。”

没人注意到,档案处的灯光下,林薇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她的战场,从来不在别人的认可里,而在每一份情报、每一次推演,和每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里。

夜,才刚刚开始。

哼,我们走着瞧。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