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纸上谈兵
林薇每天埋在泛黄的文件堆里,指尖拂过的不仅是油墨字迹,更是一条条可能被时光掩埋的情报线索。
刘科员看她老实肯干,渐渐把整理“敏感旧档”的活也交了过来——所谓敏感,不过是些标注着“日军动向伪政权联络”却未被深入分析的零散记录,在其他人眼里,不过是堆无用的废纸。
但在林薇眼里,这些废纸却是系统最好的“养料”。
这天上午,她刚翻开一份1939年的“上海区情报汇总”,视网膜上的系统突然弹出急促的提示——检测到高关联信息片段:1939.9.12,上海,日军特高课计划于三日后(9.15)突袭法租界某地下电台,行动代号“捕蝶”,参与人员含特高课特务佐藤一郎及伪警察分队信息完整性:63.8%,可触发中精度推演,消耗能量:5点警告:该行动若实施,预估我方损失:地下电台1座,情报人员3-5人,上海区通讯线路中断风险79.4%林薇的手指猛地顿住,心脏漏跳了一拍。
地下电台是抗日力量的眼睛和耳朵,一旦被摧毁,上海区的情报网络将陷入瘫痪。
她立刻在心里指令:“推演全部细节。”
数据流飞速刷新,清晰的动态模拟图在视网膜上展开——“捕蝶”行动推演:1. 时间:9.15凌晨3点(日军习惯夜袭,概率91.2%)2. 路线:日军从虹口区据点出发,分两路包抄法租界霞飞路28号(电台藏匿点,概率87.6%)3. 漏洞:伪警察分队行动迟缓,与日军汇合存在5-8分钟时间差;佐藤一郎自负,会提前10分钟抵达现场指挥(概率78.9%)4. 拦截最佳时机:9.15凌晨2点40分,在霞飞路与宝昌路交叉口设伏,利用时间差击溃先到的佐藤小队(成功率62.3%)能量剩余:5点林薇合上文件,起身就往行动处跑。
她知道时间紧迫,今天己经是9月13号,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两天。
行动处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周志鸿正和几个科长围着地图,讨论着近期的物资运输路线。
林薇推开门,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屋里的谈话。
“周主任!”
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我有重要情报,关于日军三日后突袭上海法租界地下电台的行动!”
屋里的人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嗤笑。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科长斜睨着她:“小林同志,你是不是在档案处待久了,把旧文件当情报了?
日军的行动要是能被你一个整理档案的猜中,我们这些人还干什么吃的?”
周志鸿皱着眉,把手里的烟按灭在烟灰缸里:“林薇,我警告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
情报工作讲究的是证据,不是你凭空臆想出来的‘推演’。
上次考核你运气好,别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是臆想!”
林薇上前一步,指着墙上的上海地图,“根据1939年上海区的情报汇总,日军特高课佐藤一郎近期频繁活动,且伪警察分队有调动迹象。
结合日军以往夜袭的习惯,我推断他们会在9月15号凌晨3点,分两路突袭霞飞路28号的地下电台!”
她顿了顿,语速更快:“这里有个漏洞——伪警察分队和日军汇合会有5到8分钟的时间差,佐藤一郎会提前抵达。
我们可以在凌晨2点40分,在霞飞路和宝昌路交叉口设伏,先打掉佐藤的小队,再伏击后续的伪警察!”
周志鸿的脸色越来越沉,他走到林薇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证据呢?
你的证据在哪里?
就凭你翻几页旧文件,算几个数字,就能确定日军的行动?
林薇,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把纸上谈兵当本事!”
“这不是纸上谈兵!”
林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眼神锐利如刀,“这些都是基于情报碎片的逻辑推演,成功率超过60%!
如果不提前准备,上海的地下电台就完了,那几个情报人员也会没命!”
“够了!”
周志鸿猛地一拍桌子,玻璃杯都震得嗡嗡响,“一个女人,懂什么叫情报?
懂什么叫实战?
日军的行动路线、时间,是你能随便推演出来的?
我看你就是想邀功想疯了,拿这种假情报来糊弄我!”
他转头对旁边的干事说:“把她带出去,让她回档案处好好待着,别再让她来这里捣乱!”
两个干事上前,想拉林薇的胳膊。
林薇猛地后退一步,冷冷地看着周志鸿:“周主任,你会后悔的。”
“后悔?”
周志鸿冷笑,“我周志鸿在军统混了这么多年,还从没为忽略一个丫头片子的胡话后悔过。
你要是再敢在这里闹事,我就把你调离重庆,发配到偏远地区去!”
林薇看着屋里那些或轻视、或嘲讽的眼神,心里最后一点对军统的期待,彻底碎了。
她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没用——在这些人的眼里,她的推演永远是“女人的首觉”,她的分析永远是“纸上谈兵”。
她转身,一步步走出行动处的办公室。
门在她身后关上,隔绝了屋里的议论声,也隔绝了她对这个机构最后的幻想。
回到档案处,林薇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的文件,视网膜上的系统还停留在“捕蝶”行动的推演界面。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子里飞速思考——军统靠不住,难道就看着那个地下电台被摧毁?
不行。
她想起特训班教官说过的话:“我们干这行,是为了保家卫国,不是为了争谁的认可。
只要能杀鬼子、救同志,就算没人知道,也值了。”
林薇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对系统指令:“推演独立行动的可能性。”
独立行动推演:1. 优势:目标明确,可利用时间差精准打击,无层级干扰2. 劣势:单人行动,火力不足,缺乏后援,暴露风险82.1%3. 关键需求:获取上海法租界通行证、微型冲锋枪1把、爆破装置(用于破坏日军车辆)、临时安全屋坐标4. 行动成功率:31.7%,风险极高能量剩余:3点成功率只有31.7%,几乎是在赌命。
但林薇看着推演结果里“我方损失预估”的数字,眼神渐渐坚定。
她不能坐视不理——哪怕只有三成的机会,她也要试试。
当天晚上,林薇利用档案处的钥匙,悄悄进入了军统的物资库。
她的动作很轻,每一步都踩着系统预判的“监控盲区”。
视网膜上的数据流不断提示:“左前方5米有红外监控,建议10秒后通过前方走廊有巡逻兵,预计2分钟后经过”。
她顺利找到一把微型冲锋枪和几个爆破装置,又在档案里翻出一张过期的法租界通行证——系统提示,只要修改上面的日期和照片,就能暂时蒙混过关。
离开物资库时,林薇回头看了一眼军统的办公楼。
灯火通明的窗户里,或许周志鸿还在和下属喝酒谈笑,或许没人会在意一个“丫头片子”的离开。
但林薇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困在档案处的林薇,而是一个独立的潜伏者。
她的战场,在上海的沦陷区;她的武器,是手里的枪,和脑子里的系统。
她背着背包,消失在重庆的夜色里。
明天一早,她将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车。
至于“捕蝶”行动,她会用自己的方式,阻止它。
哪怕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