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踏上正道
……“周副书记!
您醒了?”
门被推开,一个年轻人走进来,手里拎着个铁皮暖壶。
他穿了件军大衣,看着有点旧,肩膀上落了点白花花的东西。
周怀涛抬头看他,脑子里过了一下,才想起这是镇政府的通讯员,叫小李,平时跑个腿、送个文件什么的。
“刚醒。”
周怀涛应了一声,声音有点干。
他记得自己中午趴在桌上看文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没想到一睁眼,脑子里多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那些关于权力巅峰、关于年近古稀的记忆,像是另一个人的人生,却又清晰得可怕。
小李把暖壶往桌上一放,“砰”的一声,壶盖都震得响了一下。
“今早王镇长过来瞅了一眼,见您睡着了没叫您。
他说下午县里团委要来检查‘达标创先’的工作,让您提前准备准备。”
周怀涛“嗯”了一声,伸手去拿桌上的搪瓷缸。
他拧开暖壶盖,往缸里倒了点热水。
“检查的重点是啥?”
他问。
“好像是看活动记录和团员档案。”
小李挠了挠头,“王镇长说让您把那几本台账理理顺,别到时候翻半天找不着。”
周怀涛点点头。
他想起自己这三个月来干的活,每天不是整理这些档案,就是写各种汇报材料。
清水镇偏,年轻人大多要么在家种地,要么出去打工,团员没多少,像样的活动更是没搞过几次。
那几本所谓的台账,大半都是瞎编乱造填上去的。
“知道了。”
他端起搪瓷缸,喝了口热水。
水有点烫,顺着喉咙下去,暖烘烘的,却没压下心里的那点躁。
他又想起那些记忆里的事。
前世的他,别说一个县里的部门检查,就是省委领导来,也得看他的脸色。
那时候他办公室的桌子是进口的红木,暖壶是银的,喝水用的是紫砂杯。
哪像现在,一张掉漆的木桌,一个破搪瓷缸,连喝口热水都得自己倒。
“还有别的事吗?”
周怀涛问小李。
他想一个人待会儿,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记忆好好捋一捋。
“没了。”
小李往后退了一步,“那我先出去了,您有事叫我。”
“嗯。”
小李拉开门,一阵风灌进来,带着点寒气,吹得桌上的几张纸哗啦啦响。
他缩了缩脖子,快步走了出去,顺手把门带上了。
办公室里又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的风声,呜呜咽咽的,像是有人在哭噎。
周怀涛放下搪瓷缸,从抽屉里翻出那几本“达标创先”的台账。
纸是劣质的草纸,边缘粗糙,上面的字迹是他这三个月来一笔一划写的,看着有点陌生。
他翻开第一本,里面记着上个月组织团员学习文件的事。
其实那天就来了三个人,都是镇中学的学生,坐了不到半小时就溜了。
可他在台账上写的是“组织团员青年二十余人,深入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反响热烈”。
周怀涛扯了扯嘴角,想笑,又笑不出来。
前世的他,签个字就能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一句话就能让一群人连夜加班。
而现在,他得为了应付一场检查,对着几本假台账发呆。
他又翻了几页,手指划过那些自己编造的活动记录、签到名单,心里那点躁劲越来越厉害。
他想起那些日子,想起那种无力。
可现在,虽然有了新机会,却被困在这么个小地方,干着这么些没意义的事,这种落差,比绝望更让人难受。
窗外的风还在刮,雪粒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
周怀涛合上台账,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1991年。
距离苏解体还有11个月,距离南巡还有两年,距离市场经济浪潮还有不到十年。
这些都是他记忆里的节点,是历史书上写着的大事。
可这些大事,和他现在这个清水镇团委副书记,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现在要做的,只是应付下午那场检查,把那几本假台账理理顺,别出岔子。
周怀涛睁开眼,重新拿起台账,一页一页地翻着,时不时用铅笔在上面画个记号。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桌上投下一块光斑,里面浮动着无数细小的灰尘。
他的人生,好像就和这些灰尘一样,微不足道。
可他又清楚地记得,那些站在巅峰的日子,那些呼风唤雨的时刻。
两种记忆在脑子里交织着,让他一阵阵头晕。
周怀涛放下台账,又喝了口热水。
水己经凉了不少,顺着喉咙下去,有点涩。
不管怎么样,先把下午的检查应付过去再说。
他对自己说。
然后,他拿起笔,开始在台账上圈圈画画,准备迎接那场对他来说,无关痛痒,却又不得不应付的检查。
窗外的风声依旧,雪粒还在不停地敲打着玻璃,像是在催促着什么,又像是在嘲笑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