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印记
这不是比喻。
自我有记忆起,所见的一切,便如同用最高分辨率的扫描仪存档,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皮层深处,随时可供调取。
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本能。
文字、图像、声音、气味…乃至当时肌肤感知到的温度湿度,情绪细微的涟漪,都能与那一帧帧画面精准绑定。
过目不忘,过耳亦不忘。
他们说我像个活体录像机,但我觉得更像个…人形黑匣子,忠实记录着生命航班途经的每一片云朵与每一次颠簸。
这天赋(或者说,特质?
)让我的学生时代显得异类。
课本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试卷发下来题干还没读完,答案己经自己跳进脑海。
跳级成了家常便饭,同龄人还在为青春期烦恼,我己经坐在了一群比我大西五岁的同学中间,听着他们讨论我同样能倒背如流却不太理解为何需要反复咀嚼的知识。
孤独?
有一点。
但更多的是种抽离感,像是一个带着未来记忆的人,旁观着当下的剧情按部就班地上演。
大学选了冷门的语言学,辅修心理和行为学。
并非多有兴趣,只是这些东西信息量足够大、足够复杂,能稍微喂饱我那贪婪的大脑。
毕业时,面对纷至沓来的offer,我避开了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的研究所或高新科技公司。
我知道,那里要么把我当人肉扫描仪,要么最终会发现我的“不正常”,继而恐惧或过度好奇。
我只想找份普通工作,融入人群,像一滴水汇入大海,用这天赋悄悄观察世界,而不是被世界观察。
于是,我成了恒盛集团战略投资部的一名初级助理。
恒盛,庞大的商业帝国,触角延伸至金融、科技、地产多个领域。
战略投资部,则是帝国的前沿哨站,负责寻找、评估、并吞那些有潜力的猎物。
这里精英云集,哈佛耶鲁斯坦福的文凭是标配,每个人眼里都写着野心与精明。
我,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出身、毕业于非顶尖院校的女孩,能挤进来,全靠笔试那天近乎变态的准确率——一份冗长复杂、充满了干扰信息和需要极致细节记忆的行业分析报告,我交出了满分卷。
我的首属上司,投资部副总监张薇,一个妆容精致、雷厉风行的女人,面试时看着我近乎空白的实习经历栏,挑眉问:“林小姐,你的优势是什么?”
我平静地回答:“我从不记错事,也从不忘事。”
她当时嗤笑一声,大概觉得我在吹牛。
但那份笔试成绩说服了她。
她需要一个手脚麻利、不出错、能处理海量琐碎信息的助理。
于是,我得到了这个位置——部门最角落的工位,对着嗡嗡作响的打印机,以及一摞摞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报告、会议纪要、数据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