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解其意,须溯至“三易”更迭的洪流与“河图洛书”的神启。
一、上古三易:文明的占卜胎动夏商周三代,各有其“易”,合称“三易”,映射着先民宇宙观的嬗变。
《连山》(夏易): 首卦为艮(山)。
洪水滔天,山岳是生命的孤岛。
它源于对山峦连绵、稳固不迁的敬畏(《周礼》载:“掌三易之法”),是先民于洪荒中求存的智慧结晶。
其遗迹或隐于今日水族神秘的“水书”之中。
这个作者真不会《归藏》(商易): 首卦为 (地)。
万物生于地,复归于地。
它赞颂大地的母性与包容(郑玄云:“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1993年湖北王家台秦简《易占》的惊世出土,仿佛打开了尘封的《归藏》之门,其中神话叙事,皆指向坤德。
正因为归藏所处时代的原因,归藏不分前后,以后有机会会讲归藏《周易》(周易):首卦为乾(天)。
周文王困于羑里,推演八卦为六十西卦,周公增补爻辞。
它完成了从占卜术向伦理哲学的关键一跃(司马迁《史记》记其事)。
以“九”、“六”为占,更显理性精神。
玩梅花的,尤其是懒得研究那些纳甲的,可以参考参考周易的爻词甚至可以把周易首接当成答案书从《连山》之山、《归藏》之地到《周易》之天,三易的演进,刻录着华夏先民从自然崇拜迈向人文理性的精神轨迹。
山岳的庇护、大地的厚德,最终升华为对刚健天道的领悟与自强不息的人间践行。
这缕易脉,早己悄然织入我们文化的基因。
二、河图洛书:易象的神启之源《周易》的根系,更扎入“河图洛书”这古老而神圣的传说。
2014年,其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马负图,神龟载书:相传伏羲之时,黄河孟津有龙马负“河图”而出,伏羲受启发而画先天八卦。
大禹治水,洛宁洛水有神龟献“洛书”,助其定《洪范》九畴。
今孟津有“龙马负图寺”,洛宁存“洛出书处碑”,是这文明源点的无声见证。
烟波钓叟歌: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
说的就是这个宇宙的密码: 河图洛书非虚妄神话,是先民对宇宙秩序的 数学抽象。
河图蕴含五行生成之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洛书则构造出世界最早的“魔方阵”(九宫图,纵横斜和皆十五)。
朱熹将其纳入《周易本义》,使其从传说升华为哲学图式。
孔子曾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己矣夫!”
(《论语·子罕》),足见其作为天命象征的崇高地位。
不灭的根脉: 河图洛书传说,是中华文明根源性的文化记忆。
它催生了哲学思辨,启发了天文历算,其符号体系至今仍是激发民族认同与探索宇宙奥秘的灵感源泉。
它是易学乃至整个华夏智慧最本源的符号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