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汾水寒大业十三年的太原,雪比往年来得更早。鹅毛雪片卷着朔风,
把晋阳城头的隋字旗压得低垂,旗角冻硬的绸缎在风中发出“哗啦”脆响,
像极了去年雁门之围时,宫阙外此起彼伏的哭嚎。李世民拢了拢玄狐皮大氅,
指尖触到内里暗藏的环首刀鞘,冰凉的触感让他混沌的思绪清明了几分。他刚从晋祠回来,
那里供奉的唐叔虞神像前,香灰积了厚厚一层,求平安的百姓跪了满地,
却没几个真信神明能护着这乱世。“二公子,留守大人在书房等您,脸色不太好。
”家仆老周的声音带着颤,他跟了李家十年,
从未见过李渊这般焦躁——自打昨日收到洛阳来的密信,老爷就把自己关在书房,
连最爱的汾酒都没动过。李世民推门时,正撞见李渊把一叠文书扫落在地。
案几上的烛火晃了晃,映得他鬓边新添的白发格外扎眼。“你看看!看看杨广这荒唐诏命!
”李渊抓起最上面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要我即刻押送河东三万民夫去江都修龙舟,
寒冬腊月,这不是逼人造反吗?”李世民弯腰捡起散落的文书,
目光落在“民夫冻毙者日以百数”的字句上,心沉了下去。他想起上月去西河巡查,
沿途饿殍遍地,有妇人抱着冻僵的孩子跪在路边,只求一口热粥。那时他便知,隋室的江山,
早已像这太原的冻土,一踩就碎。“父亲,”李世民的声音很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杨广猜忌成性,去年雁门之围,您带兵驰援,却被他猜忌拥兵自重;如今又要您押送民夫,
若稍有差池,便是满门抄斩。这趟差,不能接。”李渊猛地坐在椅上,
双手***花白的头发里。他不是没想过反抗,可李家是北周旧臣,世代受隋恩宠,
若举旗反隋,便是背主叛国。“可若不接,便是抗旨。晋阳周围,
王威、高君雅的眼线无处不在,他们早就等着抓我们的把柄。”窗外的雪又大了,
寒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烛火噼啪作响。李世民走到案前,从怀中掏出一卷地图,
摊开在李渊面前。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太原周边的关隘:“父亲,太原左有太行,右有吕梁,
汾水穿城而过,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隋军主力在辽东与高句丽纠缠,关内兵力空虚,
正是起兵的好时机。”他指着地图上的西河郡:“西河粮草充足,先取西河,再下霍邑,
然后直逼长安。只要拿下长安,奉代王杨侑为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英雄必望风归附。
”李渊盯着地图上的红圈,久久没有说话。他知道儿子说得对,可“反”字一旦说出口,
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长子李建成撞开房门,
脸色苍白:“父亲!不好了!王威和高君雅带着兵往府上来了,说要查咱们私藏兵器的事!
”李渊猛地站起身,手不自觉地按向腰间的佩剑。李世民却按住了他的手,
眼神锐利如刀:“父亲莫慌,他们没有实据,不过是试探。您先去前厅应付,我去后园调兵,
若他们敢动手,咱们就今日反了!”李世民转身往外走,靴底踩过地上的文书,
发出细微的声响。他走到庭院时,雪已经积了半尺深,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
可他却觉得浑身热血沸腾。他抬头望向晋阳城头的隋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面旗,
很快就要换成李家的唐旗了。第二章 晋阳变前厅里,气氛像结了冰。王威端坐在客位上,
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目光却死死盯着李渊。他身后站着四个全副武装的卫兵,
手按在刀柄上,随时准备动手。“李留守,”王威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温和,
却掩不住眼底的猜忌,“近日听闻府中私藏了不少兵器,陛下有旨,要严查各地军备,
还请李留守配合。”李渊端起茶杯,指尖微微颤抖,却强装镇定:“王通守说笑了,
我李家世代忠良,怎会私藏兵器?想必是有人造谣,还望王通守明察。”高君雅冷笑一声,
站起身走到厅中:“是不是造谣,搜一搜便知!李留守若是清白,又何必怕查?
”他挥手示意卫兵:“来人,去后园搜查!”就在卫兵要往外走时,厅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紧接着,李世民带着十几个身着铠甲的士兵冲了进来,手中长枪直指王威和高君雅。
“谁敢动!”李世民的声音震得屋顶的积雪簌簌落下,“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意图谋反,
现已被我拿下!”王威脸色骤变,拔出佩剑:“李世民,你血口喷人!我看是你们李家要反!
”他挥剑向李世民刺去,却被李世民侧身躲过,长枪一挑,便挑飞了他的佩剑。
旁边的士兵一拥而上,将王威和高君雅按在地上,捆了个结实。高君雅挣扎着嘶吼:“李渊!
你敢反隋,就不怕天下人唾弃吗?”李渊看着被按在地上的两人,深吸一口气,
缓缓站起身:“我李家本欲忠君报国,奈何杨广昏庸,滥杀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今日我举兵,非为谋反,实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他走到厅外,
此时庭院里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家兵,都是李世民暗中训练的死士。李渊拔出佩剑,
指向天空:“从今日起,我李渊在晋阳起兵,尊代王杨侑为帝,讨伐杨广,还天下太平!
愿意随我者,赏良田百亩,封官加爵;不愿者,可自行离去,绝不强求!”家兵们面面相觑,
片刻后,有人率先喊道:“愿随留守大人起兵!”紧接着,更多的人跟着呼喊,
声音震彻云霄,盖过了寒风的呼啸。李世民走到李渊身边,低声道:“父亲,
王威和高君雅的部下还在城外,若不尽快解决,恐生祸端。”李渊点头,
命李建成带五百人去收编王威的部队,又命李世民去晋阳宫安抚百官。他自己则坐镇府中,
起草檄文,昭告天下。李世民带兵来到晋阳宫时,宫中文武百官早已吓得魂不守舍。
他走上殿去,将檄文念了一遍,最后说道:“如今大势已定,诸位若愿归顺,
官职不变;若敢反抗,便是与天下为敌。”大多数官员见风使舵,纷纷跪地表示归顺,
只有几个顽固的隋臣不肯屈服,被李世民下令关押起来。处理完宫中事务,李世民回到府中,
却见李渊正对着一幅画像发呆——那是他的母亲独孤氏的画像。“母亲若是还在,
定会支持我们的决定。”李渊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李世民走到他身边,
看着画像中温婉的女子:“母亲一生行善,若见百姓受苦,也不会让我们坐视不管。父亲,
我们起兵,不仅是为了李家,更是为了天下百姓。”李渊转过头,看着儿子坚毅的脸庞,
突然觉得肩上的重担轻了些。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好,明日我们就誓师出征,
先取西河,再图长安!”当晚,晋阳城内灯火通明,士兵们忙着收拾行装,
百姓们则聚在街头,议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兵变。有人担忧战火纷飞,
有人却盼着能换个新君,过上安稳日子。李世民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的灯火,
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起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他坚信,
只要父子同心,兄弟协力,定能平定乱世,建立一个比隋朝更加强盛的王朝。
第三章 西河血誓师出征的那天,雪停了,太阳难得地露出了一角,
却依旧没能驱散空气中的寒意。李渊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队伍最前面,
身后是李建成、李世民率领的三万大军。“将士们!”李渊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
“今日我们出征,是为了救百姓于水火,是为了还天下一个太平!西河是我们的第一站,
拿下西河,我们就有了粮草,有了立足之地!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河进发,
队伍绵延数十里,旗帜招展,鼓声震天。李世民骑着一匹乌骓马,走在队伍中间,
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他知道,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杨广的忠实走狗,定会拼死抵抗。果然,
大军行至西河城外三十里处,就遇到了高德儒派来的斥候。李世民当机立断,
命副将秦叔宝带一队骑兵去追击斥候,以免消息泄露。秦叔宝领命而去,
不多时便提着几个斥候的首级回来复命。“二公子,斥候已全部斩杀,消息没有泄露。
”秦叔宝抱拳道,他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显得格外凶悍。李世民点头:“好,
传令下去,加速行军,趁西河守军不备,一举拿下城池。”大军加快速度,
于次日清晨抵达西河城下。西河城虽然不大,但城墙高耸,护城河结冰,易守难攻。
高德儒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外的大军,脸色阴沉:“李渊逆贼,竟敢犯我西河!将士们,
随我杀贼,守住城池,陛下定会重赏我们!”城上的守军呐喊着,向城下射箭。
李渊命士兵们举着盾牌前进,逼近城墙。李世民则带着一队骑兵,绕到城侧,
寻找攻城的突破口。“二公子,这里的城墙相对较矮,而且护城河的冰面较薄,
我们可以从这里进攻。”秦叔宝指着一处城墙说道。李世民观察了片刻,点头道:“好,
你带五百人,用撞木撞开城门,我带一队人从冰面过去,爬上城墙。”秦叔宝领命,
带着士兵们推着撞木,向城门冲去。城上的守军见状,纷纷向撞木射箭,不少士兵中箭倒地。
但士兵们毫不畏惧,依旧奋力推着撞木,“砰”的一声巨响,城门被撞开了一个缺口。
与此同时,李世民带着士兵们踏过冰面,向城墙冲去。城上的守军向他们投掷石块和滚木,
李世民躲闪不及,手臂被石块砸中,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他咬着牙,继续向上攀爬,
终于爬上了城墙,斩杀了几个守军,打开了城门。大军蜂拥而入,
与城内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西河城内血流成河,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高德儒见城池已破,带着残兵想要逃跑,却被李世民拦住。“高德儒,你残害百姓,
助纣为虐,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李世民手持长枪,向高德儒刺去。高德儒拔出佩剑抵挡,
却哪里是李世民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便被李世民挑***下。李世民上前一步,
长枪刺穿了他的胸膛。拿下西河后,李渊下令安抚百姓,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百姓们感恩戴德,纷纷拿出家中的粮食和衣物,犒劳士兵。李世民则带着人清理战场,
掩埋尸体,处理伤员。当晚,西河城内举行了庆功宴。李渊看着手下的将领们,
笑着说:“今日拿下西河,多亏了各位将士的奋勇杀敌。尤其是世民,不仅身先士卒,
还想出了破城的妙计,当记首功!”李世民站起身,抱拳道:“父亲过奖了,
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如今西河已破,我们下一步应该尽快拿下霍邑,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
”李渊点头:“好,明日我们就兵发霍邑。不过霍邑守将宋老生勇猛善战,而且据守天险,
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宴罢,李世民回到营帐,想起白天战斗的场景,心中依旧有些沉重。
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每一场胜利背后,都有无数人的牺牲。但他别无选择,
想要结束这乱世,就必须经历这些血与火的考验。他走到帐外,望着天上的明月,
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平定天下,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不辜负那些为了这场战争而牺牲的人。第四章 霍邑险大军离开西河,向霍邑进发。
此时已是二月,天气渐渐转暖,沿途的冰雪开始融化,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行军速度慢了许多。李世民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眉头紧锁。他收到消息,
霍邑守将宋老生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仅加固了城墙,还在城外的山道上设下了埋伏。而且,
杨广已经派了援军,正向霍邑赶来,若不能尽快拿下霍邑,等援军一到,后果不堪设想。
“二公子,前面就是霍邑了。”秦叔宝指着前方的城池说道。李世民抬头望去,
只见霍邑城坐落在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头上旗帜飘扬,守军严阵以待。
“看来宋老生已经做好了准备。”李世民沉声道,“我们不能硬攻,必须想个办法引他出城。
”李渊也来到阵前,观察着霍邑的地形:“宋老生勇猛但多疑,我们可以派人去城下骂阵,
激怒他,让他出城迎战。”李世民点头:“好,就让程咬金去骂阵。他性子急躁,
骂起人来最有气势。”程咬金领命,带着几个士兵来到城下,
指着城头上的宋老生破口大骂:“宋老生!你个缩头乌龟!有本事就出城来战,
躲在城里算什么英雄!”宋老生站在城头上,气得脸色铁青。他本是个暴脾气,
哪里经得起这般辱骂,当即就要下令出城迎战。旁边的副将连忙拉住他:“将军,不可!
李渊狡猾多端,说不定是诱敌之计。”宋老生瞪了副将一眼:“我手下有两万大军,
还怕他李渊不成?今日我定要斩杀李世民,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他挣脱副将的手,
下令打开城门,带着大军冲了出去。李渊见宋老生果然出城,心中大喜,
连忙下令:“李建成,你带一队人从左侧包抄,世民,你带一队人从右侧包抄,
我率军正面迎敌!”三支军队像三把利剑,向宋老生的大军杀去。宋老生的军队虽然勇猛,
但被分成三路夹击,很快就乱了阵脚。宋老生见状,心中暗道不好,想要率军退回城中,
却发现城门已经被李渊的士兵占领。“不好!我们中计了!”宋老生大喊,想要突围,
却被李世民拦住。“宋老生,今日你插翅难飞!”李世民手持长枪,向宋老生刺去。
宋老生奋力抵挡,与李世民大战起来。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宋老生的武艺虽然高强,但李世民年轻力壮,而且枪法精湛,渐渐占了上风。就在这时,
秦叔宝率军赶来,从侧面偷袭宋老生。宋老生猝不及防,被秦叔宝一锏打在背上,口吐鲜血,
跌下马来。李世民趁机上前,长枪刺穿了他的胸膛。宋老生一死,他的军队顿时群龙无首,
纷纷投降。李渊率军进入霍邑,安抚百姓,休整军队。当晚,李渊在霍邑府中召开军事会议。
“如今霍邑已破,前往长安的道路已经打通。”李渊看着手下的将领们,“接下来,
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率领,攻打潼关,另一路由世民率领,攻打长安周边的县城,
扫清障碍。一月后,我们在长安城下汇合。”李世民和李建成领命。次日,
两人分别率军出发。李世民率军攻打长安周边的县城,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每到一处,
都先派人劝降,若守军不肯投降,再下令攻城。而且,他严令士兵不得伤害百姓,
不得抢掠财物,因此深得百姓拥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李世民就拿下了长安周边的十几个县城,扫清了长安的外围障碍。
而李建成也顺利拿下了潼关,切断了长安与外界的联系。两人按照约定,在长安城下汇合。
此时,李渊也率领大军赶到,三支军队汇合在一起,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将长安城团团围住。长安城内,代王杨侑吓得魂不守舍。他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哪里见过这般阵仗。朝中大臣们也人心惶惶,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抵抗。李渊派人进城,
劝杨侑投降,表示愿意尊他为帝,保全他的性命。杨侑见大势已去,只好答应投降。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率军进入长安,尊杨侑为隋恭帝,改元义宁。李渊自任大丞相,
封唐王,总揽朝政。李世民站在长安城头,望着下方繁华的城池,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
拿下长安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们还要平定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这一切,
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第五章 长安乱长安的冬天,总是来得又早又冷。
李渊住进大兴宫后,宫里的炭火烧得很旺,却依旧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自从尊杨侑为帝,
他总觉得有双眼睛在背后盯着自己,那是长安城里无数隋臣的目光,有不满,有猜忌,
还有隐藏的敌意。李世民察觉到父亲的忧虑,这天晚上,他提着一壶汾酒,来到李渊的书房。
“父亲,喝点酒暖暖身子吧。”他给李渊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
“这是从晋阳带来的陈酿,您尝尝,还是从前的味道。”李渊端起酒杯,却没喝,
只是盯着杯中晃动的酒液。“世民,你说我们做得对吗?”他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杨侑是杨广的孙子,我们尊他为帝,却把持朝政,跟当年的曹操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放下酒杯,眼神坚定:“父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我们是为了天下百姓。如今杨广还在江都,
宇文化及、李密等人各据一方,若我们不尽快稳定长安,整合力量,天下只会更乱。
等平定了乱世,再还帝位于杨侑也不迟。”李渊沉默了片刻,缓缓喝了一口酒。“你说得对,
可长安城里并不太平。前几日,有几个隋臣暗中联络突厥,想要里应外合,
幸亏被你及时发现。这往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安生。”正说着,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李建成推门进来,脸色凝重:“父亲,二弟,出事了!洛阳传来消息,
李密率领瓦岗军攻打洛阳,杨广派来的援军被李密击溃,洛阳危在旦夕!
”李世民心中一凛:“李密若拿下洛阳,势力会大增,到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个强敌。
而且洛阳是中原重镇,粮草充足,绝不能落入李密手中。”李渊站起身,
在书房里踱了几步:“如今长安刚定,我们不能轻易出兵。这样,世民,
你派秦叔宝带一队人去洛阳周边打探消息,密切关注李密的动向。建成,
你负责安抚长安百姓,整顿军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两人领命而去。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府邸,立刻召见秦叔宝,命他即刻出发。秦叔宝领命后,
连夜带着一队骑兵离开了长安。接下来的几日,长安城里还算平静。
李世民每日都在府中研究地图,分析天下局势。他知道,除了李密,
宇文化及在江都拥兵自重,窦建德在河北称王,杜伏威在江淮一带活动,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威胁。要想平定天下,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