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衫青在实习单位的报到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做一名社会人的压力。
他在报社的一楼和五楼之间上上下下跑了四五趟终于办好了一切手续,刚刚回到三楼编辑部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反省是不是应该上班就前备一瓶高钙片,紧接着被师兄兼编辑张益发配到一楼会议大厅旁听上周的评报会。随便在空座多的后排找了个位置坐好,宋衫青忍不住揉了揉跑到有些发酸的腿,才从目录上挑了几个有意思的专题开始翻阅手中发到的样刊。
主编和几个版面的责编在会议室正前方坐成一排,此时正在分组点名,一个个不熟悉的名字被点到都有人立即应声,宋衫青抬头想认几个脸熟都因为流程太顺畅变成走马观花,不过这种顺畅没有持续多久,C版的编辑点到一半便被一个名字卡住许久。
“叶霖,叶霖来了吗?”
在场的记者和工作人员都朝后排和其他位置看了一圈,似乎并没有发现这个被点到的人,倒是宋衫青听到这个名字略微打起了精神。初来乍到,他在报社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但一个新闻专业出来的学生,叶霖这个名字真不算停留在“有所耳闻”的程度。
同行间总爱传些奇闻佚事,第一次听到叶霖的名字是他刚上大一那年,那时叶霖已经是名头足够响的经济类记者。据说校对在校他的稿时走神错了几个字,导致一段时期内许多企业股价跌到惨不忍睹,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最终是如何收场,“叶霖咳嗽一声王思X都要跟着害冷”的说法算是坐实了。
想到这里,宋衫青顺着版头找到了“叶霖”这个名字,他翻到页码标注的C12,署名叶霖的报道是关于某省近期一次矿难的调研,占了大半个版面的篇幅,果不其然措辞简练犀利,角度独特甚至有些刁钻,在外行看来能给个“不明觉厉”,而宋衫青这样的科班出身半外行还能加句“瞬间高大上”。
正在他再次从第一个小标题开始拜读这篇报道时,会议室的门发出开启闭合两声轻响,而后一个略显懒散的声音从头顶后方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