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或难遇知己,遇到知己交心底。
闲谈处事解困惑,正是盛夏蕴杨梅,坐看窗外桃枝绿,蔚然长叹命何如,恰是前天杏花落。
林茜語认真教了谢丽三堂课,就发现谢丽聪明的异常,五线谱的识谱,谢丽比那些学琴学得最好的孩子快得多,因为是成人,新曲,林茜語只要弹一遍,谢丽就能弹得很好,每当林茜語讲授一些音乐的基本理论,谢丽认真的就像小学生。
慢慢的林茜語开始了解谢丽的生活,原来谢丽的父亲是医科大学的副校长,谢丽二十五岁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如今己经西岁,丈夫三年前病逝,如今谢丽就单独带着孩子住在父亲留给自己的一栋小楼内。
谢丽除了上班,下班后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然后去父母家把孩子带回来,孩子在医科大学幼儿园,平时由父母送去,谢丽由于要上夜班,生活不规律,只好由退休的母亲照管。
九十年代,是电子音乐产品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充满了各种世界名曲录音带,买一台录音机就能够在家欣赏莫扎特,贝多芬。
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少女的祈祷”让谢丽听了一遍又一遍,跟林茜語学钢琴后,从林茜語随嘴说出的贝多芬,肖邦,谢丽去附近的音像店就全部买了,一首一首在家听,谢丽的聪颖和天资让林茜語一再在心中赞叹,于是两人往往在弹琴后休息时长谈。
林茜語在娓娓叙谈中,不知不觉就把家世告知了谢丽,原来林茜語来自杭州一户商贾之家,家中的生意在西九年前曾经分布在除了杭州外的宁波,绍兴,嘉兴的一百多家商铺中,杭州是出美女的地方,和林茜語的小家碧玉相比,谢丽更像大家闺秀,两人相得益彰,倒像一对姊妹。
林茜語大了几岁,在外闯荡多年,性格更加豁达一些,谢丽则从没离开过父母,未免多愁善感,有时偶然的读一篇文章,或别人讲的一段话,就会勾起她的一串泪水。
一天,弹完了钢琴,谢丽因为没事,就在林茜語那儿逗留了一会,正好今晚的学琴孩子请假了,林茜語晚上闲下来,就留谢丽下来,在林茜語家中,林茜語下了面条请谢丽吃。
席间谢丽问道:“你孩子呢?”
林茜語回道:“这不暑假吗,送回杭州了。”
谢丽微微点点头,“那你现在轻松了。”
林茜語道:“是的,不然哪有时间请你吃面条。”
谢丽道:“你为什么不回杭州,杭州多好。”
林茜語道:“回不去了,等老了,退休了再回去。”
谢丽道:“听说你辞职了,为什么?”
林茜語笑道:“喜欢音乐呗,我要不辞职就要规规矩矩上班,哪有那么多时间弹琴,现在多好,可以自由自在的弹琴,哪有人能够管你。”
林茜語说话总带点杭州语调,谢丽挺喜欢这种味道。
林茜語换了个话题,问:“讲讲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
谢丽道:“我是本地人,过去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有时我给人觉得好傻。”
林茜語笑道:“你一点不傻,倒是挺可爱的。”
谢丽也笑道:“是吗,我不可爱,脾气也古怪。”
林茜語道:“我觉得你脾气不错,我们两人倒是挺合得来,等将来老了,退休了,你到我这儿来干吧!”
谢丽道:“那是当然,我做梦都想。”
两人吃完面条,谢丽抢着把碗洗了,林茜語端了一盘青提让谢丽吃,谢丽摘了一个慢慢剥了皮,问林茜語:“你怎么不吃?”
林茜語道:“我从小就怕吃酸的。”
谢丽道:“一点儿都不酸,你尝尝。”
林茜語摘了一颗放在嘴里:“是,这串不酸,味道还甜。”
谢丽看看周围的摆设家具道:“你就打算在这个房子里常住下去?”
林茜語道:“不会的,我己经在看房子了,价格合适我就买一套。”
谢丽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