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系统激活:200年后的工业密码
当抹布擦去C6140床身上最后一块油污时,眼前的光屏突然弹出一个三维模型——那台老车床在虚拟空间里缓缓拆解,从床身到主轴,从齿轮到丝杠,每个零件都标注着详尽的参数,甚至连1998年出厂时的质检报告都清晰可见。
“这……” 他忍不住伸手去碰光屏,指尖却径首穿了过去,惊得身后的小张“呀”了一声。
“林少,你瞅啥呢?”
小张揉着眼睛,刚从仓库搬来一桶煤油,“王叔让我拿这个除锈,说老法子管用。”
林舟猛地回神,光屏在他人视线里似乎是隐形的。
他定了定神,指着车床导轨说:“把煤油倒在布上,顺着导轨方向擦,别来回蹭,小心刮伤。”
说完赶紧在心里默念“关闭三维模型”,光屏果然应声切换到主界面。
界面顶端有一行进度条:当前工业等级:0.1(原始机械加工),下面分了三个板块:设备库、技术包、任务栏。
他点进“技术包”,之前看到的芯片全产业链文件夹旁,又多了个闪烁的红色图标——新手必读:工业文明演进图谱。
点开图标,一段全息影像突然在他眼前展开:2023年的花国还在为7纳米光刻机攻关,2035年突破量子芯片量产技术,2050年建成月球工业基地,2077年……影像里,一座悬浮在近地轨道的巨型工厂正在批量生产星际飞船,激光切割小行星的光芒比星星还亮。
“原来……200年后的世界是这样的。”
林舟喃喃自语,胸腔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他终于明白“最强工业系统”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整部未来工业史的浓缩。
“林少,你真要修这破车床?”
老李蹲在地上,用螺丝刀撬着主轴上的旧轴承,“这玩意儿精度最多到0.02毫米,现在谁家还用车床车精密件?
都上加工中心了。”
林舟回过神,看向光屏里的主轴三维图:主轴故障分析:轴承磨损(径向间隙0.025mm),轴颈锈蚀(最大磨损量0.018mm),需更换轴承并修复轴颈。
他走到工具箱前,翻出父亲留下的游标卡尺,刚要测量,光屏突然弹出提示:普通量具精度不足,建议使用系统辅助测量。
他试着在心里说“测量主轴轴颈”,光屏立刻显示出一组实时数据:当前首径:79.982mm,标准首径:80.000mm,磨损量:0.018mm,修复方案:镀铬增厚0.020mm后精密磨削。
“镀铬?
咱们哪有镀铬设备?”
王叔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块擦得发亮的导轨面,“而且这精度,得外发去磨床厂加工吧?”
林舟看着光屏里的“简易镀铬方案”,心跳又快了几分:自制小型镀铬槽:PVC板+钛电极+整流器,镀铬液配方:铬酐250g/L+硫酸2.5g/L+三价铬0.5g/L,温度55℃,电流密度30A/dm²……连所需材料在镇上哪家店能买到,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用外发。”
林舟指着仓库方向,“王叔,仓库里是不是还有半桶镀铬原料?
我记得去年修模具时剩的。”
王叔愣了愣:“好像是有,都快过期了……那玩意儿毒性大,你想自己弄?”
“系统说能行。”
林舟脱口而出,又赶紧改口,“我查过资料,简易镀铬工艺能搞定。”
他不能暴露系统的存在——这是他此刻唯一的底牌。
正说着,车间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会计陈姨拎着个布包快步走进来,脸色发白:“小林,银行刚才又打电话了,说明天上午不还钱,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还有,税务局的人也说要过来查账……”布包从她手里滑落,里面的账本散了一地。
老李弯腰去捡,发现最上面那本记着工资明细,他的名字后面画着个红圈,己经两个月没打钩了。
气氛瞬间又沉了下去。
小张擦导轨的手慢了,老李蹲在地上没起身,王叔叹了口气,转身去墙角抽烟。
林舟看着光屏上的工业等级0.1,突然握紧了拳头。
0.1又怎样?
200年后的技术密码就握在手里,难道还怕翻不了盘?
“陈姨,” 他捡起账本,翻到供应商名单那页,“李老板那笔材料款是多少?”
“三万二。”
陈姨声音发颤,“还有王铁匠的锻件钱,五千八……我知道了。”
林舟合上账本,“王叔,你带小张去买镀铬用的PVC板和钛电极,按这个单子买。”
他凭着记忆写下系统标注的规格,“老李,你跟我拆主轴轴承,咱们今天就得把主轴拆下来。”
他把账本递给陈姨:“陈姨,你帮我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哪家电子厂在找精密零件加工?
哪怕是小单子也行。”
“电子厂?”
陈姨一脸不解,“咱们这破设备,能做电子零件?”
“能。”
林舟看着那台老车床,光屏里它的改造蓝图正在缓缓展开,“等咱们修好了这台床子,就能做。”
王叔叼着烟,看着林舟蹲在车床前,用扳手一点点拧主轴螺母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孩子跟昨天不一样了。
昨天的林舟还像只无头苍蝇,今天眼里却有了光,那股子劲头,像极了刚创业时的老林。
他掐灭烟头,拍了拍小张的肩膀:“走,买材料去。”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林舟专注的侧脸上。
光屏里,2077年的星际工厂影像还在循环播放,而他手里的扳手,正一点点拧开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