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味觉知己香港的午后阳光透过“西西里风情”餐厅的百叶窗,
在白色桌布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面包举着相机,小心翼翼地对准面前那盘墨鱼汁海鲜烩饭。
黑亮的米饭间点缀着嫩粉色的虾仁、淡青的蛤蜊和翠绿的欧芹,
色彩对比鲜明得像一幅现代派画作。“光线还是不够理想。”他喃喃自语,调整着相机参数。
就在快门按下的一刹那,他的视线被邻桌吸引了过去。那是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女子,
独自坐着,面前是份提拉米苏。她吃得很慢,银匙垂直切入糕体,
抬起时带起细腻的马斯卡彭奶酪绒。不是美食家常见的评判式品尝,
而是近乎虔诚的专注——微微低头,睫毛在颧骨投下浅灰阴影,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方甜点。面包注意到她右手虎口有粒小痣,随着舀取动作若隐若现。
她的吃相让他想起童年时第一次尝到巧克力时的自己,
那种全神贯注、仿佛在举行某种神圣仪式的模样。他不知不觉看了足足三分钟,
直到她突然抬眼,琥珀色的瞳仁直直看向他。“值得一试?”他听见自己问。这话唐突,
但美食专栏作者的身份是最好的幌子。女子唇角微扬,似笑非笑。“杏仁酒的比例很妙,
”银匙轻点盘沿,“可惜手指饼干浸得过了半分,底层有些湿糊了。”面包挑眉。
这家餐厅的提拉米苏向来备受赞誉,食评家们都夸赞其恰到好处的湿润度,
还是头回听到这般批评。“不信?”女子将甜品盘推向他,“自己试试。”他犹豫片刻,
终究抵不住好奇,用自己的勺子舀了一角。果然,底层的饼干过于湿软,
几乎融化在咖啡酒里,失去了应有的口感层次。“你说得对。”他惊讶地抬头,“我是面包,
‘味觉探寻者’专栏的作者。”“小咪。”她简洁地回答,
继续享用那盘“有缺陷”的提拉米苏,似乎完全不介意它的缺点。面包回到自己的座位,
却忍不住频频望向邻桌。小咪已经吃完了甜点,正小口啜饮浓缩咖啡,眼睛满足地眯起,
像只饱食后的猫。结账时,面包鼓起勇气递上名片:“如果你有兴趣,下周有家新开的法餐,
主厨是从巴黎回来的...”小咪接过名片,指尖轻轻擦过他的掌心,留下一丝微痒。
“周三晚上我有空。”她说,然后在名片背面写下一串数字,“打这个电话。”她离开后,
面包看着那张名片,不禁失笑。这大概是他经历过最古怪的“约会”邀请了。
第二章 美食同盟第一次正式聚餐订在一家隐蔽的私房法餐,只有六个座位,
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面包靠专栏作者的身份才插队成功。小咪准时到达,
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牛仔裤,头发松松挽起。她对着菜单微微倾身,
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页,那专注模样让面包想起学者研究古籍。“慢煮鸭肝配无花果酱,
”她喃喃自语,“应该选用斯特拉斯堡的鸭肝,脂肪比例最完美。”主厨恰好经过,
闻言惊讶地回头:“小姐去过阿尔萨斯?”“只在书上读过。”小咪微笑,
眼睛因谈论美食而闪闪发亮。那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面包发现小咪的味觉敏锐得惊人,
能分辨出酱汁中加入了哪种蘑菇,能尝出葡萄酒产自哪个年份。更难得的是,
她不仅懂得品味,还能精准地描述感受。“这酥皮层次分明,黄油香气浓郁,
”她品尝千层酥时说道,“但烤制温度高了五度,底部有些过焦了。”主厨非但不生气,
反而频频点头,最后甚至赠送了他们一份特制甜点。走出餐厅时,香港已是万家灯火。
晚风拂过,带来海洋的气息。“谢谢你,很久没吃这么愉快的一餐了。”小咪说,
眼角弯成好看的弧度。“该我谢你,”面包真诚地说,“你的见解让这顿饭精彩多了。
”他们默契地没有道别,而是沿着街道漫步,讨论着刚才的菜肴,比较着与其他餐厅的差异。
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小咪突然说:“北角有家老牌云吞面,汤头用大地鱼和虾籽熬制,
鲜得能让人吞掉舌头。明天早上想去试试吗?”面包愣住了:“明早?七点?北角?
”“美食不等人。”小咪挑眉,那神态活像一只傲慢的猫咪,“怕早起?”“当然不怕!
”他急忙应下,心里却暗自叫苦。专栏作者的作息向来日夜颠倒,七点对他而言简直是深夜。
但第二天清晨,他还是准时出现在北角那家狭小的面店里。小咪已经就座,
面前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快尝尝,”她催促道,“面要趁热吃才劲道。
”面包呷了一口汤,眼前顿时一亮。汤头清澈却滋味浓郁,鲜香直冲头顶,
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云吞皮薄馅足,虾肉弹牙,猪肉香浓。“怎么样?”小咪期待地看着他,
仿佛这面是她亲手所做。“绝了!”面包只能挤出这两个字,忙着吃下一口。小咪笑起来,
那笑容明亮得让简陋的面店都蓬荜生辉。“我就知道你会喜欢。”从那以后,
每周三成了他们固定的美食探索日。他们吃遍香港大街小巷,从米其林三星到街边大排档,
从精致法餐到热气腾腾的煲仔饭。面包的专栏因小咪的洞察而越发精彩,
读者夸他笔下有食物的灵魂。其实哪是笔墨功夫,不过是他总在晚餐后赶回家,
将她说过的每句点评急急记下。笔记本扉页不知何时多了个猫爪涂鸦,
她某次用咖啡渍随手画的。第三章 默契与界限他们的关系保持在微妙的安全距离。
面包只知道小咪是自由职业者,似乎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独自住在跑马地的一处小公寓。
小咪则从未打听面包的私事,只关心他的味觉和评论。有次他们试吃一家新开的川菜馆,
小咪被花椒麻得直吐舌头,眼泪汪汪的模样让面包忍不住大笑。“笑什么!”她嗔怪地瞪他,
却自己先笑了出来,“这麻味简直像在舌头上开派对,还是那种狂欢到凌晨三点的。
”面包拿起相机抓拍下那一刻:“这张照片标题就叫‘花椒的受害者’。”“删掉!
”小咪伸手来抢,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两人同时顿住,一种微妙的电流在接触点窜动。
面包第一次注意到小咪的眼睛不只是琥珀色,还有些细碎的绿色斑点,像隐藏在林间的宝石。
“你的眼睛...”他脱口而出,又及时刹住车。小咪收回手,若无其事地继续吃饭,
但耳尖泛起的红晕出卖了她。“这水煮鱼的豆豉香很正宗,应该是永川豆豉。
”面包从善如流地接话:“肉质也鲜嫩,应该是活鱼现杀。”他们心照不宣地退回安全区,
但某种难以言说的张力已经开始悄然滋生。又一个周三,他们尝试一家日式烧鸟店。
的吧台前,空间狭小,两人的膝盖不时相碰。面包试图保持距离,却总是无意间触碰到她。
小咪似乎浑然不觉,全神贯注地欣赏主厨烤制鸡肉串的过程。“看那火候掌控,”她轻声说,
“炭火温度恰到好处,皮脆肉嫩,锁住了汁水。”面包点头,
却分心注意到她鼻尖上细小的汗珠,和随着咀嚼轻微晃动的发梢。他突然意识到,
自己越来越难以将视线从她身上移开。饭后,他们沿着维多利亚港散步。夏夜微风拂面,
对岸霓虹闪烁,倒映在漆黑的水面上,如同洒落的宝石。“你为什么这么爱吃?
”面包突然问,“我是指,超越常人的热爱。”小咪沉默片刻,目光追随着一艘渡轮的灯光。
“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好,总是吃同样的便宜菜。我就靠着看美食节目想象味道。”她笑了笑,
那笑容里有一丝面包从未见过的脆弱,“后来能自己赚钱了,就发誓要尝遍天下美味。
食物最公平,只要你用心品味,它就回报你同等的快乐。
”面包想起自己童年那个永远摔不碎的盘子,那是祖母的传家宝。无论他怎么不小心,
盘子摔碎后总会自动合拢,连裂痕都不会留下。祖母说,
这盘子教会她的是:有些东西看似脆弱,实则坚韧;而有些看似牢固的,反而一击即碎。
他从未想过,这个道理有一天会用在感情上。第四章 暗涌半年过去,
他们的美食探险已经成了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包甚至专门购置了一套高级厨具,
开始尝试复刻他们尝过的菜肴。第一个实验对象是小咪最爱的法式红酒炖牛肉。
他按照记忆中的味道,买了最好的牛腩肉、新鲜香草和一瓶不错的勃艮第红酒。
小咪来到他的公寓时,惊讶地发现餐桌上摆着与那家法餐厅一模一样的餐具和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