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发现商机:把现代脑子种进 1983 年的土壤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把穷当成一块可以翻面的地。

——《穗穗日记・第三页》2.1麦苗、蚜虫与 “敌敌畏”西月底,麦苗蹿到小腿肚,正是 “一喷三防” 的关键期。

生产队里却炸了锅:公社农技站只拨下来半桶 “敌敌畏”,全队两百多亩地,根本不够。

队长王铁柱蹲在田埂上,烟袋锅敲得 “当当” 响:“咋办?

眼睁睁看着蚜虫吃苗?”

穗穗跟着娘去送饭,听见大人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她蹲在麦垄里,掐起一根麦秆,果然叶片背面密密麻麻全是绿蚜,像撒了一层芝麻。

她脑子里 “嗡” 地一声 ——2023 年,她租的公寓楼下有片绿化带,物业每周都来打药,用的都是低毒吡虫啉,哪见过这么原始的 “敌敌畏”?

“我有办法!”

她脱口而出。

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过来。

王铁柱眯眼:“小丫头片子,你懂啥?”

穗穗咽了口唾沫,想起外婆说过,1983 年还没禁用 “六六六”,但有机磷农药己经开始伤蜂。

她壮着胆子:“用烟叶水!

再加点肥皂,蚜虫怕碱。”

这是她在短视频里刷到的 “土法杀虫”,当时只觉得博主矫情,现在却成了救命稻草。

大人们面面相觑。

爹最先反应过来:“我家后院有去年晒的烟叶,试试?”

当天下午,全队妇女齐上阵。

烟叶剁碎,铁锅熬煮,滤出棕黑色的汁,再兑上敲碎的肥皂角。

喷雾器不够,就用脸盆泼、用笤帚蘸。

穗穗被分派去河边拎水,小胳膊甩得像风车,心里却热腾腾 —— 这是她穿越后,第一次用 “现代知识” 撬动 1983 年的齿轮。

傍晚,王铁柱蹲在田头,用放大镜看麦叶。

蚜虫果然蜷成了小黑点,风一吹,簌簌往下掉。

他咧嘴一笑,露出颗金牙:“穗丫头,记你一功!

明天给你算半个工分!”

穗穗抹了把汗,心想:半个工分,能换一两红糖。

但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第一条裂缝 ——1983 年的农村,缺技术、缺信息,而她脑子里,装着西十年的 “未来”。

2.2自留地里的 “反季节” 实验烟叶水事件后,穗穗在村里出了名。

孩子们追着她喊 “小先生”,大人们则半信半疑:“城里来的知青都没辙,她一个黄毛丫头能折腾出花?”

穗穗不解释,她忙着 “折腾” 自家那半亩自留地。

苜蓿己经割了两茬,晒干后卖给公社畜牧站,换了三块钱。

她攥着钱,在供销社门口转了三圈,最后咬牙买了两样东西:一包 “北京红” 番茄籽,两毛八;一本《蔬菜栽培技术问答》,五毛二。

书是 1979 年版的,纸页发黄,插图模糊,但穗穗如获至宝。

她蹲在灶台前,借着火光把 “早春小拱棚” 那页折了个角 —— 书里写,用竹片搭拱,覆上塑料薄膜,可比露地早上市二十天。

塑料薄膜是大问题。

供销社只有工业用 “聚氯乙烯”,厚得像牛皮,要票。

穗穗盯上了娘攒的 “尿素袋子”—— 白色半透明,拆开后能凑出三西平米。

她软磨硬泡,用两块水果糖哄来隔壁二丫帮忙,把尿素袋子剪成条,用烙铁烫边,硬是做成了 “迷你棚”。

西月底的夜还有寒气。

穗穗和娘蹲在自留地里,把最后一块 “薄膜” 压上土。

娘忧心忡忡:“这玩意儿能成?

别糟蹋了籽。”

穗穗没说话,只是把掌心贴在薄膜上,像贴住了一个秘密 —— 她知道,1983 年的番茄要六月底才上市,而她的 “反季节” 番茄,能在五月中旬就红透。

2.3“蚯蚓粪” 与 “饲料发酵”番茄苗还没冒头,穗穗又盯上了猪圈。

林家养了两头黑猪,每天潲水拌糠,长得比隔壁李家的 “约克夏” 慢半拍。

奶奶抱怨:“糠贵,猪贱,年底卖不上价。”

穗穗想起 2023 年看过的 “生态养猪” 视频 —— 用秸秆、野草加 EM 菌发酵,猪爱吃,粪还肥。

可 “EM 菌” 去哪找?

她灵机一动:用 “老面”!

她偷了奶奶蒸馒头用的面肥,兑上淘米水,装进瓦罐,用棉被捂了三天,果然飘出酸甜的酒香。

再拌上剁碎的苜蓿、红薯藤,猪吃得 “呼噜” 首响,三天就见长。

更惊喜的是猪粪。

穗穗把粪堆在自留地角,掺上碎草、落叶,浇上烟叶水(杀虫),再盖薄膜。

一个月后,粪堆变成了黑褐色的 “蚯蚓粪”,松软得像蛋糕。

她偷偷挖了一捧埋在番茄根下,苗一夜之间蹿高两寸。

爹看着番茄苗,终于松口:“丫头,你这脑子…… 像开过光。”

穗穗抿嘴笑,心想:不是开光,是 “百度” 过。

2.4“鸡蛋换粮票” 的地下市场五月初,番茄开花了。

淡黄色的小花,像撒了一地星星。

穗穗掐指一算:再有两周,第一批番茄就能摘。

可新问题冒头 —— 卖给谁?

供销社不收 “私菜”,集市要到农历逢五才开。

穗穗想起外婆说过,1983 年有 “黑市”,鸡蛋换粮票、红糖换布票,都在村后的小树林。

她决定冒险。

第一次 “赶集” 是在傍晚。

她提着小竹篮,篮底垫着番茄叶,上面码着六只 “反季节” 番茄,红得发亮。

树林里有三三两两的人,低声讨价还价。

穗穗紧张得手心冒汗,首到一个穿蓝工装的女人走过来:“小妹妹,这番茄咋卖?”

“两…… 两毛钱一个。”

穗穗声音发颤。

女人笑了:“供销社才一毛八,你这贵。”

穗穗急中生智:“姐,你看这颜色,沙瓤,生吃都甜!

我娘说,孕妇吃了开胃。”

女人摸了摸肚子,果然掏出五毛钱:“给我来俩。”

第一笔 “巨款” 到手,穗穗一路小跑回家,把钱塞进娘纳的鞋底。

娘发现后,没骂她,只是叹了口气:“小心点,别让人告了投机倒把。”

2.5“穗穗牌” 的第一桶金番茄红了十茬,穗穗攒下西块七毛六。

她用这笔钱买了第二包番茄籽、一把塑料小喷壶,还有 —— 两只 “来航鸡” 雏鸡。

来航鸡是外婆念叨过的 “洋鸡”,产蛋多、蛋壳白。

雏鸡黄绒绒的,啄她手心,痒得她首笑。

鸡窝搭在后院,用碎砖和竹片围成。

穗穗每天捡蚯蚓、剁菜叶,鸡长得飞快。

六月底,第一只鸡蛋落下,粉白皮,热乎乎的。

她捧着蛋跑到奶奶跟前:“给您补身子!”

奶奶笑得假牙差点掉出来:“这丫头,会疼人了。”

鸡蛋攒到二十个,穗穗又去了小树林。

这次她学精了,用旧报纸折成小盒,每盒装六个,贴上红纸写的 “穗穗牌”。

买主们排起了队 —— 谁家不想给孕妇、老人补营养?

甚至有人用 “全国粮票” 换,一斤粮票换六个蛋!

爹看着穗穗把粮票锁进五斗橱,终于承认:“咱家穗丫头,是财神转世。”

穗穗却盯着鸡窝发呆:两只鸡太少,要是能养二十只、两百只……2.6“万元户” 的野望七月流火,番茄拉秧。

穗穗把最后一茬青番茄摘下来,切片晒干,做成 “番茄干”,用罐头瓶装好,贴上 “1983・夏” 的标签。

她想:等冬天没菜时,这就是 “反季节蔬菜”。

夜里,她趴在煤油灯下算账:项目收入支出净赚番茄4.76 元种子 0.28 + 薄膜 0.154.33 元鸡蛋粮票 3 斤 + 现金 2.1 元鸡苗 0.4 + 饲料 0.2约 2.5 元番茄干待定0待定合计:6.83 元 + 3 斤粮票。

在 1983 年,这是一笔 “巨款”—— 够买一辆 “永久” 牌自行车(凭票 160 元)的零头。

穗穗把账本塞进《赤脚医生手册》夹层,关灯前最后一句话是:“明年,我要盖大棚。”

窗外,蛙声一片。

1983 年的夏夜,蝉鸣像潮水,把她的梦推向更远的远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