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东北邀约
昏黄的油灯在土炕上摇曳,卞淑清和哥哥卞大强围坐在桌前,桌上那封来自东北的信件,仿佛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两人心头。
卞大强眉头紧锁,粗糙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信纸,打破了长久的沉默:“淑清,信上说,丁勇这孩子踏实能干,家里在东北那旮旯也算过得去。
他家想和咱结亲,这对咱家或许是个转机。”
卞淑清咬着嘴唇,眼神中满是犹豫与纠结。
她抬眼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中,寒星闪烁,思绪飘得很远。
东北,那片陌生的土地,对她而言,既充满了未知,又似乎藏着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
“哥,东北那么远,我去了,爹娘怎么办?
我实在放心不下。”
卞淑清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目光投向里屋,那里躺着病弱的父母。
卞大强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疲惫:“淑清,哥也舍不得你走,可爹娘的病越来越重,家里的饥荒像座山似的压着,咱实在没别的法子了。
丁家人在信里说,他们家能帮咱还一部分债,还能给爹娘找更好的大夫瞧病。”
卞淑清低下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知道哥哥说的是事实,这个家己经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给父母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亲戚们也都借遍了,可依旧是杯水车薪。
如果去东北能换来父母的安康和家庭的转机,她又怎能自私地拒绝?
然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家乡的山水,再见到疼她爱她的哥哥。
她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在田野里嬉笑玩耍,一起帮父母干活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不舍。
“哥,让我再想想,好吗?”
卞淑清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卞大强默默地点点头,他理解妹妹的心情,这毕竟是关乎一生的大事。
接下来的几天,卞淑清整日心神不宁。
她依旧像往常一样照顾父母,帮哥哥分担家务,可心里却始终想着那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东北的模样,那里会有怎样的生活,丁勇又会是个怎样的人?
村里的婶子大娘们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上门劝说。
王婶拉着卞淑清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淑清啊,女人家这一辈子,嫁个好人家比啥都强。
东北虽说远了点,可丁家人条件不错,能帮衬咱家,你就别犹豫了。”
李婶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淑清,你爹娘身体不好,你哥一个人也撑不起这个家,你去了东北,说不定能让这个家过上好日子呢。”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
赵奶奶摇着头,担忧地说:“淑清啊,那东北冰天雪地的,你一个姑娘家去了,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受了委屈咋办?”
面对众人的劝说,卞淑清心中更加纠结。
她一方面渴望改变家庭的命运,让父母不再受苦,哥哥不再劳累;另一方面,又对未知的东北生活充满了恐惧和担忧。
一天午后,卞淑清独自来到村外的小河边。
河水己经结冰,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清冷的光。
她静静地坐在河边,思绪万千。
这时,一只小鸟从她头顶飞过,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告诉她要勇敢地去追寻新的生活。
卞淑清望着小鸟远去的方向,心中渐渐有了决定。
回到家中,卞淑清正看到哥哥在院子里劈柴。
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那么单薄,每一下挥动斧头,都带着生活的沉重。
卞淑清走上前去,轻轻地握住哥哥的手,说:“哥,我决定了,我去东北。”
卞大强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欣慰。
他看着妹妹,坚定地说:“淑清,哥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容易,但你放心,只要有哥在,家里的事你别操心。
到了那边,好好过日子。”
卞淑清点点头,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接下来的日子,卞家开始为卞淑清的远行做准备。
卞淑清和母亲一起,一针一线地缝制了几件新衣服,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母亲的不舍与牵挂。
哥哥卞大强则西处奔波,为妹妹准备一些路上用的东西。
他还特地去镇上,给卞淑清买了一个小小的包袱,希望能让她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终于,启程的日子到了。
那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卞淑清就早早地起了床。
她再次仔细地检查了行李,然后来到父母的床前。
看着父母那憔悴的面容,她忍不住泪水涟涟:“爹,娘,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等女儿在那边安定下来,就接你们过去。”
父母微微点头,母亲拉着卞淑清的手,叮嘱道:“淑清,到了那边,要听人家的话,和和气气的,别耍小性子。”
卞淑清强忍着泪水,答应着。
走出家门,哥哥卞大强己经等在门口,他挑着行李,和卞淑清一起踏上了前往东北的旅程。
一路上,卞淑清望着车窗外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心中五味杂陈。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生活,但她知道,为了家人,她必须勇敢地走下去。
火车在铁轨上疾驰,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为卞淑清未知的旅程奏响序曲。
她默默地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要努力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扎根,为家人带来新的希望。